从“华光宏”品牌亮相,看“创新杭钢”的深谋与远虑
4月18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深化“数字浙江”建设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
同一天,作为浙江省属国企的杭钢集团正式发布全省首个国企算力装备品牌“华光宏”,与国内算力装备龙头企业共建的年产10万台算力装备生产线正式投产。
这是杭钢贯彻落实深化“数字浙江”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擦亮“数字杭钢”“创新杭钢”名片的关键一招。
从“炼铁成钢”向“炼数成金”转型升级,再从“数字基建”向“硬核智造”跃升,杭钢不断加码数字科技产业,背后有哪些深谋与远虑?
华光宏新品展示
挺进科技前沿
数字经济时代下,算力就像工业时代的“水电煤气”一样,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关键要素。算力的生产与使用,需要算力装备。
当光刻机运用光将电路印制到涂覆于硅晶圆上的感光层之上,当GPU芯片驱动着全球人工智能机构的算法演进,当庞大数据解析驱动着数据中心服务器指示灯不停闪烁……
这些看似分散的产业图景,正共同指向一个核心命题:算力装备产业已成为当下全球战略竞争的主战场之一。
以算力装备“集成者”数据中心为例。根据公开报道,2022年以来,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数据中心的投资几乎翻了一番,2024年投资总额已达5000亿美元。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也提出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还要优化全国算力资源布局。
经济大省挑大梁。浙江正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
落实中央、省委部署,“数字杭钢”加速进化:锚定全球竞争最激烈、最白热化的数字科技板块,实现从“数字基建”到“硬核智造”的战略跃升,具备从智算装备、绿色算力到行业云场景落地的全栈服务能力。
挺进科技前沿,杭钢并非单打独斗。今年年初,杭州市拱墅区首次提出要探索打造“中国算谷”。在初步的规划中,半山脚下的杭钢数字经济小镇处于“中国算谷”核心产业带。
依托大运河数智未来城石塘片区、杭钢半山数字经济小镇、石塘特别合作园、商旅机器人高端制造产业园、大运河杭钢公园等重点产业平台,一条算力产业生态链已在拱墅半山区块初现雏形。
不久的未来,当“华光宏”服务器的指示灯在全国各地数据中心里次第亮起,照亮的不仅是产业报国的初心,更是中国新型工业化征程中的国企担当。
浙江云计算数据中心
锚定创新之路
当下的之江大地,处处涌动创新热潮,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步伐不断加快。
68年来,杭钢集团从一家地方钢铁厂发展为世界500强企业,靠的就是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要走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路子”,始终是这位浙江工业长子的信条。“数字杭钢”只是“创新杭钢”的一个切面。
时间回到1957年,为解决浙江经济发展中钢铁供应不足的问题,杭钢的前身浙江钢铁厂破土动工,终结了“浙江无钢”的历史。
从建成第一座高炉、第一个转炉,到杭钢半山钢铁基地实现年产能400万吨,杭钢在不断创新中拓市场。当时,半山基地优钢比例占80%以上,生产的高强度冷镦钢和焊接材料被应用于“神舟”五号、六号等国之重器。
2016年开启转型之路,站在十字路口,杭钢又因地制宜,基于土地、电力配套和能耗指标等优势,从算力基础设施入手,将数字科技产业纳入了主营业务。创新驱动之下,原先的钢铁基地迅速转型成为数字经济小镇。
杭钢连续三年入选世界500强的背后,是钢铁智造、现代流通、节能环保、数字科技“四轮驱动”形成的创新合力——
钢铁制造“老本行”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宁波钢铁之外,今年初杭钢参与共建的东方特钢绿色高端镍铬新材智造项目正式开工。
现代流通业务上,做优特色大宗贸易的同时,创新打造的星猫易采、长三角数贸港等智慧供应贸易平台,可提供原材料采购、加工、分销、出口、物流、金融等集成服务。
组建的浙江省属节能环保“产业航母”已启航,拥有水务处理、大气治理、再生资源、固废处置、生态治理、技术服务六大环保产业,并积极拓展抽水蓄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
最年轻的数字科技板块,高起点布局“数聚·数算·数智·数安”四条赛道;打造全省首个国企算力装备品牌“华光宏”,是杭钢60多年创新之路上的又一个生动注脚。
杭钢里·云创中心效果图
智启未来征程
68年风雨历程,无数次站在深化改革的十字路口,杭钢交出的答卷证明:新时代的国企不仅能做国民经济的“稳定器”,更可以成为科技创新的“推进器”。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的关键变量。杭钢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由资源、资金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转型,才能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基于此,“十四五”以来,杭钢科技研发投入总量超45亿元,年均增长幅度远超全省同期平均水平,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创新平台建设上,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隐形冠军、省科技小巨人、省级高企研发中心、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及载体94家;
科研攻关能力上,累计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3项,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4项,在CO2捕集与资源化利用、高导铜基石墨烯触点材料、高性能宽带轴承钢等领域形成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
重大创新成果上,累计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及进步奖共计22项,获得国外专利8件、国内专利1578件,主持和参与制(修)订已发布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46项、行业标准39项……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杭钢将2025年定为“改革创新攻坚年”,以打造“创新杭钢”、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努力打造创新领先、功能突出、治理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新国企。
对国企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着力点,在于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此,在今年实施的“五大攻坚行动”中,前两项行动就是科创提速攻坚和产业攀高攻坚。
从这一视角来审视“华光宏”品牌的亮相及产线投产,是杭钢将科技创新作为高质量发展“头号任务”的一步“先手棋”——
针对当下,以自身数字科技产业的强链补链,提升浙江数字经济创新的“硬实力”,为全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一个实践样本;
面向未来,以算力装备智造为切入点,以场景应用倒逼技术突破,用产业链嵌入替代孤立创新,推动产业链资源整合与集群创新,为未来高质量发展积蓄更强的动力。(钱江晚报)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