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龙”则灵有“缸”则名 云阳这样问鼎世界地质公园
发布会现场。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
一条“龙”
恐龙化石墙 世界数第一
云阳“世界地质公园”里有“龙”——拥有“世界恐龙化石长城”和世界最大侏罗纪单体恐龙化石墙。
云阳县地质公园管理事务中心副主任张松林告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评世界地质公园有一个核心标准,必须要有具备全球或国际性价值的地质遗迹,云阳恐龙化石遗址恰好满足了这一要求。
在云阳恐龙化石遗址馆就地保护的150米长、6米多高的恐龙化石墙,“镶嵌”着5000余块恐龙化石,形成了世界单体最大的侏罗纪原址化石阵列,不仅填补了早—中侏罗世恐龙演化的空白,还衔接了恐龙演化过程中缺失的环节。
在周边山体上,还有数个恐龙化石群落,延绵18.2公里,共同组成了“世界恐龙化石长城”。
云阳恐龙化石墙。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 羊华摄
“云阳恐龙动物群横跨整个中侏罗世,是重庆侏罗纪时期恐龙化石的典型代表。截至目前,已有普安云阳龙、磨刀溪三峡龙、普贤峨眉龙、元始巴山龙、朐忍渝州龙等6条新属新种恐龙,在云阳被发现并命名。”云阳县地质公园管理事务中心从事地质研究的黄昊源告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
恐龙化石群的发现者是当地小伙周政,据他回忆,2014年夏天,他在普安乡山上放牛,无意间看见地上一块形状奇怪的石头,感觉像是化石,他自掏腰包去上海鉴定,一个月后,好消息传来——这是恐龙化石。如今,这块化石被收藏在云阳博物馆。
2015年1月,全国古生物考古界的著名专家来到普安乡;2016年9月,发掘工作正式启动。经过两年的发掘,这座“在地下的恐龙化石长城”终于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云阳能够获评‘世界地质公园’,品种稀有、规模空前的恐龙化石遗址加分不少。”张松林说,云阳已先后投入超过10亿元,分批对恐龙化石遗址做好发掘、保护和功能布局,包括围绕恐龙主题ip,开发智能仿生恐龙主题、夜游恐龙公园等项目,还将加快推进二期工程恐龙博物馆进度。
一口“缸”
天下第一缸 险峻又雄奇
在具有云阳辨识度的地质资源库中,山下有“恐龙”迎客,山上则有“天下第一缸”坐镇。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在5A级龙缸景区,见证了这口“缸”的有容乃大。
“2.52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浅海,经过地壳抬升、三层暗河侵蚀、岩层崩塌等上亿年的地质作用,最终形成深335米、‘缸’壁近90度垂直的喀斯特地貌奇观。”龙缸景区负责人介绍,这里保存着完整的刀砍纹构造、遗迹化石群,堪称研究喀斯特地貌的天然实验室。
云阳龙缸景区。云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龙缸喀斯特地貌主要发育于方斗山脉以南至七曜山山脉的三叠系的碳酸盐岩中,由地表岩溶地貌和地下岩溶地貌组成,如天坑、溶洞、岩溶漏斗、落水洞、石芽、溶沟、石林、峰林、峡谷、峰丛、竖井、洼地、地下河出口等,形成了完整的岩溶系统。其中,龙缸天坑、龙洞、大安洞、石笋河等共同构成了龙缸喀斯特地貌重要的导向型景观。
黄昊源告诉第1眼TV-华龙网记者,龙缸景区发现了虫迹化石,其在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中,为一套海相碳酸岩的沉积物,颜色呈灰色,到处可见有虫迹化石出露,保存完整,和普安乡的恐龙化石一样,对研究云阳地质演变有着重要的价值。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看到,龙缸景区主要有龙缸天坑、龙洞风光、龙窟峡、歧山草场、蔈草古长城、歧阳关古道遗址、清水湖等自然景点,加上世界最长悬挑玻璃廊桥—云端廊桥、惊险的玻璃栈道、世界吉尼斯记录认证的最高框架秋千—彩虹大秋千等,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游览需求。
作为全市的头部景区之一,龙缸自身配套十分完善,唯一痛点是距云阳县城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如今,“天堑”正在变“通途”。
云阳第一条自主建设的江龙高速公路,有望在九月建成通车,届时,从城区驱车仅需40分钟。“高速公路不只缩短了上龙缸的时间,还将与高铁形成联动,进一步吸引外地游客的到来,也为云阳建设巴蜀文旅走廊提供了新的支撑。”云阳县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说。
一座“庙”
千年张飞庙 重生面江立
云阳“世界地质公园”除了地质奇观,还有地质与文化的融合,张飞庙就是其一。
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的张飞庙,是三峡工程中最大的文物搬迁保护项目,为最大限度保留依山、坐岩、临江的地理特征,2003年搬迁时,每块砖瓦都建立了数字档案。
张飞庙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主要由正殿、旁殿、结义楼、望云轩、助风阁、得月亭、杜鹃亭组成,前五座建筑为纪念武将张飞而建,后两座为纪念文人杜甫客居于此,是难得的文武合庙,庙内建筑为唐宋明清遗迹,布局严谨、造型雄奇、廊接殿通、高低错落,既有北方建筑的雄奇,又有南方建筑的婉约。
云阳张飞庙。云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沿陡峭台阶登上二楼,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雕塑面江而立,身后桃花掩映,给人意气风发之感;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园林点染、竹木掩映、曲径通幽,堪称一步一景。
景区负责人透露,张飞庙能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名胜古迹,除了其建筑奇特,还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更留下众多书画、碑刻珍品,庙内珍藏有汉唐至近代的近600幅字画、石刻、木刻、木雕作品。其中,石质碑刻为汉唐至明清时期所作,这些文物受环境影响,出现了不同类型的病害,修缮工程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一期项目将对176处石质文物进行系统性保护,目前已完成了90%的文物修复工作。
在上千平方公里的云阳“世界地质公园”版图上,地质与人文交相辉映——张飞庙传承了三国文化,磐石城遗址留下了“川渝宋元山城防御体系”的印记,彭氏宗祠则延续了晚清川东民居建筑的智慧……这些人文景观,从不同侧面印证了云阳深厚的文化底蕴。
一片“湖”
高峡出平湖 绿道起风景
云阳“世界地质公园”,东、南、西以云阳行政区划为界,北边则以长江北岸为界。
高峡出平湖,云阳人形象地将穿城而过、水清岸阔的长江唤作“湖”,江岸线则被取名为“环湖绿道”。
“环湖绿道”始建于2014年11月,全长近33公里,面积约448公顷,沿线布局了八大主题公园,有的因江岸治理而生,有的因文脉传承而建,有的因市民所需配置,按照“骑走跑坐可享、山水花石可赏、文史科艺可品”的建设策略和“一天的公园、一年的公园、一生的公园”的建设目标,历经七年才建成,共完成消落区生态修复148公顷、绿化300公顷,实施岸线综合整治33公里。
云阳县城被环湖绿道环抱。云阳县委宣传部供图
云阳县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环湖绿道”满足了不同人群的休闲和康体需求,譬如关爱孩子的彩云阳光儿童公园,规模为西南地区最大;善待老人的智慧健身长廊,配有扭腰器、漫步机、蹬力器等智慧健身器材;月光草坪更是云阳城市旅游的IP,不仅四季有景可赏,还是当地拍摄婚纱和举办西式婚礼、举办团建的首选地。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注意到,“环湖绿道”伴有贯穿全线的自行车、跑步道、漫步道等三道系统,串联自然体验区、健康休闲区、双井风情区、生态活力区、宜居水岸区、文化旅游区等六大魅力分区,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健身、观光、科普的需求。因此,“环湖绿道”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文化绿道、生态绿道、民生绿道。
将保障地质安全的库岸修复工程,蝶变为“五分钟到节点,十分钟到公园”的“环湖绿道”,是云阳人的一大创举,在为自己谋求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同时,也为今天赢得“世界地质公园”殊荣完成了最后的拼图。
在一条“龙”、一口“缸”、一座“庙”和一片“湖”的带动下,云阳文旅产业也迈入了快车道。清明小长假,34.32万游客用脚步丈量了这片地质秘境,贡献了1.39亿元的旅游收入。因“地”制宜迎“质”变,云阳喜提“世界地质公园”,来得正是时候。
主政者说
云阳县委书记陈道彬:
一座从恐龙脊背上走来的城市
云阳将因“地”制宜打造新IP
“我们正构建‘四横一纵一联线’高速公路网,加快实现‘1小时重庆,2小时成都、西安、武汉,3小时郑州、昆明,6小时北上广’,也就是说,我们中午在北京吃烤鸭,晚上就可以到云阳吃烤全羊;在内部微循环方面,今年就将实现县内5A、4A、3A级景区平均通行时间不超过30分钟,快旅慢游体验将更加鲜明。”云阳县委书记陈道彬化身推荐官,向游客发出热情邀请。
谈及世界地质公园带给云阳的机遇,陈道彬说:“首先,是‘认识认知认可’云阳的人将越来越多,世界地质公园的创成出圈,国际化的精致旅游城市将提能升级,使得云阳真正走出重庆、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万里长江,天生云阳,世界龙乡’将声名远播。其次,是‘展示展演展望’云阳的平台将越来越大,世界地质公园间的交流互动将为云阳参加国际性交流合作、展示推介提供很多机会,‘云阳产’农特产品、‘云阳造’工业制品将走得更远、卖得更远,平台无限大。最后,‘选择选取选定’云阳的项目将越来越强,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云阳‘一探究竟’,将会撬动更多文旅项目、产业项目落地,让云阳成为投资热土,并将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群众在家门口端稳‘生态碗’、吃好‘旅游饭’。”
谈及云阳文旅的辨识度,陈道彬说:“云阳是一座从恐龙脊背上走来的城市,是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的重要节点,‘万里长江’标定了沿江最美县城之‘头阵’,史诗般的三峡工程,让县城从32公里以外重新搬回2300多年前最初建县的地方,城中拥有3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历经千年、整体搬迁复建的张飞庙与县城隔江相望,1999步世界城市最长人字梯屹立长江之滨,3.7平方公里龙脊岭公园横卧城市中央,33公里环湖绿道环绕两江四岸,城市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四季见花,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县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区等殊荣。‘天生云阳’孕育了生态绿色产品之‘方阵’,云阳物华天宝,鲜、香、筋、柔的云阳面享誉八方,20余万云阳面工活跃在全国2700多个城市,占领全国鲜面70%以上的市场份额;云阳井盐有3000多年历史,现探明盐储量6.75亿吨;三峡阳菊绿色天然,占同类产品国内市场份额40%以上;30万亩云阳赤橙皮薄肉厚、鲜甜多汁,已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世界龙乡’涵盖了优质文旅资源之‘矩阵’,云阳与龙相关的大小地名近千处,约1.7亿年前,规模庞大的恐龙群体在古巴蜀湖繁衍生息,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为绵延18.2公里的‘世界恐龙化石长城’,发掘出的6个恐龙新属种占重庆的一半。云阳文物数量全市第二,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长江之壮、恐龙之谜、天坑之奇、古村之训、绿道之美、田园之魅、张飞庙之义、磐石城之坚的唯美‘八绝’旷古烁今,龙缸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张飞庙、三峡梯城、歧山草原、环湖绿道四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珠辉玉映、美不胜收,已成为八方游客憧憬的‘诗和远方’!”
谈及如何发挥金字招牌的作用,陈道彬说:“概括起来就是‘1355’工作思路。‘1’即‘笃定一大目标’。依托以恐龙化石遗址和龙缸经典喀斯特地貌为核心打造云阳世界地质公园和‘大三峡’IP,全力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3’即龙环线、水墨线、外联线‘三线协同’。龙环线是指‘龙资源’和‘龙故事’串珠成线、以线带面,串联打造龙主题旅游环线。水墨线是指用好长江黄金水道和清水湖两大水域资源,强化与周边区县的合作联动,打造‘大三峡’文化旅游升级版。第一个‘5’是以地质公园引爆名气、消费提振引爆商气、活动赛事引爆人气、面食美食引爆烟火气、城景乡村融合引爆乡土气,‘五核引爆’制造云阳文旅‘吸睛点’,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第二个‘5’是城建围绕文旅提功能、商贸围绕文旅兴业态、交通围绕文旅串网络、农业林业围绕文旅创商品、教育科技围绕文旅强研学,瞄准‘吃住行、游购娱、研情奇’,推动文旅向‘全域、全季、全时、全要素、全业态、全链条’迈进。”(固原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