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聚力新质消费 加速融合创新 2025中国消费经济论坛在京成功召开

2025-04-15 16:31 消费日报网

1.jpg

2.jpg

当下,消费市场格局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与广度进行着剧烈变革,新质消费如同一股势不可挡的强劲浪潮,重塑着经济生态与日常生活。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精心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在这一重要时期,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已然成为消费市场乃至众多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

值此关键时刻,4月11日,由消费日报社主办,黑猫投诉平台、(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支持的2025中国消费经济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本届论坛的主题为“聚力新质消费 加速融合创新”。本届论坛汇聚了多方智慧与力量,共同探寻消费市场的新机遇、新模式,为推动消费市场的持续繁荣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全国工商联原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原副会长庄聪生;商务部原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名誉会长黄海;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高级经济师傅龙成;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餐工业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袁超;中关村健康服务产业促进会会长孙德海;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医药政策与评价专业委员会常务主任张正学;黑猫投诉平台运营经理孙晓明;北京龙天科技创始人、清华大学EMBA导师张远兮;抱抱数字品牌战略首席顾问程俊等领导和专家出席论坛并做主题演讲。

消费日报社党总支书记李玉中,消费日报社社长、总编辑赵曦,消费日报社副社长王春宝,消费日报社党总支委员岳莹莹,消费日报社副总编辑张丽娜等主办方领导出席此次活动。

北京同仁堂制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伊利集团、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葵花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雷允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众多来自不同消费行业的企业代表,及数十家中央、地方媒体,共同参加了本届论坛。

新质消费引领市场升级

轻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新质消费是消费市场升级变革的集中体现。它不仅仅是一种新的消费形态,更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李玉中为论坛致开幕辞时表示。对于轻工行业来说,新质消费意味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一直积极推动轻工行业的科技创新和绿色化发展,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完善轻工科技创新促进机制,建立形成科技奖励、成果鉴定、创新平台等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这些努力为新质消费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一直以来,消费日报社积极推动中国消费市场的国际化发展。通过国际合作,提升中国消费市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作为扎根于消费行业和领域的中央媒体,消费日报社将持续发挥媒体优势,服务大局、服务行业、服务消费者,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扎实的步伐,迎接新质消费时代的到来。”李玉中说。

赵曦为论坛致欢迎辞时指出,绿色消费、智能消费、健康消费,这些新质消费的全新亮点,正引领着消费市场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次论坛为多方搭建了一个对话的平台,汇聚专家智慧、倾听行业声音,共同书写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新篇章。如今,消费日报社、中国消费经济高层论坛组委会已将“中国消费经济论坛”打造成为“消费市场影响力品牌名片”,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注消费者权益保护,推动消费经济健康发展。赵曦表示:“消费日报社将继续发挥媒体的作用,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为推动消费市场高质量发展,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消费变革

激活民营经济新动能

“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这样才能提供更多的新质消费产品和服务,从而推动新质消费新形态蓬勃发展。”庄聪生在主题演讲中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有效地解决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低、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也能够推动民营经济向全社会提供更多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推进新质消费的发展。”庄聪生坚信,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新型消费会呈现出一种蓬勃发展的态势,成为拉动国家内需的一个强劲动力,从而能够形成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格局。

新质消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通过技术创新、场景重构和品质升级,推动消费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黄海认为,“技术进步、业态创新和模式重构,成为发展新质消费的首要任务;发展新质消费的主要路径是由先破后立、问题导向,转变为先立后破、技术引领;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的智慧、创造力和冒险精神,成为发展新质消费的重要动力;打破行业、产业、企业限制,实现跨界融合,成为发展新质消费的必然之路。”

“中国商业联合会4月发布的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CRPI)为50.5%,比3月提升0.3个百分点,自2024年9月起连续8个月处在扩张区间。零售业态分化明显,2024年,专卖店、便利店、购物中心、超市、专业店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8%、4.6%、3.9%、3.5%、2.3%,而百货店销售额下降2.4%。”傅龙成认为,促消费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事关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等宏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也与流通领域优化服务、创新业态等密切相关。傅龙成结合工作实践和行业调研,提出促进消费、提振消费的六点建议:一是改善预期,增强消费信心;二是促消费要分类施策;三是顺应我国居民生活服务性需求持续增长,不断增加和丰富优质生活服务消费产品的供给;四是加强融合创新,鼓励消费;五是落实好存量政策,实施好增量政策;六是支持实体商业发展。

消费维权到食品产业变革

消费升级时代产品要靠质量突围

论坛现场,消费日报社携手黑猫投诉平台联合发布了《2024年热点行业消费投诉数据报告》,孙晓明从全网消费维权舆情分析、微博消费维权数据盘点、微博热点消费维权事件、黑猫投诉平台投诉数据四方面对报告进行了解读,并对热点行业投诉进行了分析。报告通过对2024年277个消费类微博热搜数据盘点,分类汇总整理出消费者最关注的三类问题:旅游出行纠纷、直播带货乱象、食品安全问题。孙晓明希望,通过这份报告让行业和企业看到消费者真正关心的问题,为未来改善服务质量、产品质量,提升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参考。

随后,论坛现场还发布了消费日报社联合(国家)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推出的《食品产业变革与消费趋势分析报告(2025)》。袁超表示,该报告总结出中国食品消费者需求六大结构性变化,即健康诉求从“概念化”转向“科学量化”、便捷需求催生“碎片化餐饮革命”、情感价值成为新支付货币、可持续消费从理念到行动、代际需求分化日益明显、消费场景更加多元化。从变化的背后可以看出,目前食品消费市场呈现出K型分化、信任溢价以及场景颗粒化的特点。展望未来,袁超表示,精准营养将实现从大众化到个体化的工业化发展,蛋白质来源将掀起第三次“食品生产革命”,人机共烹时代将重新定义厨房边界,“负碳消费”倒逼企业节约成本提升竞争力,服务质量或将重新定义食品价值。

AI催生消费新需求

科技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新路径

“工业革命到AI时代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AI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正在加速推动消费领域的智能化升级。例如,智能家居、智能汽车、AI医疗、AI可穿戴设备等领域的快速发展,激发了新的消费需求和潜能。”张远兮在分享中指出,AI为企业发展孕育了新的机会,AI可以和快消、玩具、教育、养老、家居、金融、旅游、电商、游戏、医疗等领域进行合作,激发出新的消费需求。张远兮建议,目前的这个阶段是一个红利期,企业要抓住红利期提效增收,过了红利期去创新变革,让AI更好地为全人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程俊在经验分享中指出,当前传统营销模式存在引流难、拓客难、赚钱难等一系列经营难题,线上平台的流量垄断加剧了实体店的生存压力。“因此,要通过数字化工具将消费行为转化为‘数据资产’,实现现金回流,通过数据资产化重构消费价值链,让消费者和实体店从被动支出转为主动收益,破解传统经济困局。”程俊表示。(消费日报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