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关村论坛开放科学国际论坛成功举办 共绘全球科研合作新蓝图
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发表开幕致辞
3月28日上午,2025年中关村论坛开放科学国际论坛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圆满落幕。
本次论坛由科学技术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主办,科技部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科技部四司、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共同承办,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开放科学研究中心、开放科学国际创新联盟、北京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创业创新专委会协办。
论坛以“开放共享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为主题,聚焦全球开放科学发展关键议题,致力于搭建国际交流合作的优质平台,为科研创新工作者营造良好氛围。20余位中外嘉宾围绕开放科学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200余位国内外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出席论坛。
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发表开幕致辞
论坛伊始,科技部副部长陈家昌和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及代表夏泽翰依次发表开幕致辞,从不同层面阐述了开放科学对推动全球科技进步的重要意义,为本次论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领导致辞环节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主持。
主旨演讲环节分为两个部分,内容丰富,观点深刻。第一部分“落实‘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的战略、政策与机制”由科技部四司司长苏靖主持。清华大学教授陈劲、非洲联盟经济发展、贸易、旅游、工业和矿产部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合作政策负责人劳蕾特 弗朗塞特·埃科 恩德扎纳 奥洛莫、南非国家研究基金会国际资助与合作部部长诺库图拉·姆丘努、中国科技馆馆长郭哲等专家,分别围绕各自国家和地区在开放科学合作方面的战略、政策与机制展开论述,分享宝贵经验,为全球开放科学合作提供了多元视角与思路。第二部分“开放共享促进全球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的实践”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书记兼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刘晖主持。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王中林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技与创新政策处处长以色拉・克拉克、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细文、美国开放科学中心董事会副主席达米安・帕廷森、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情报研究所所长张士运等专家结合实际案例深入探讨了开放共享在促进全球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方面的实践成果,涵盖纳米技术创新、全球开放科学文化塑造、数据技术平台应用、人工智能影响应对以及北京开放科学发展展望等多个领域,让参会者对开放科学的实践应用有了更直观、更全面的认识。
高峰对话环节以“构建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发展环境 推动全球科技合作和创新”为主题,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伍建民主持。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开放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黄金霞、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浦岛邦子、OpenAIRE AMKE(泛欧洲非营利性电子基础设施机构)首席执行官娜塔莉亚・马诺拉、施普林格・自然大中华区总裁安诺杰、约翰威立国际出版集团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张莫依、爱思唯尔亚太区学术关系副总裁安德斯·卡尔森等嘉宾各抒己见,围绕全球科技合作创新环境建设积极建言献策,思想的火花激烈碰撞,为推动全球科技合作迈向新高度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论坛在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副书记杨东起的致谢辞中圆满落下帷幕。此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在全球开放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与会专家们深入研讨了全球开放科学治理关键问题,就大科研设施、数据基础平台、科学出版物等开放共享机制、政策和环境展开充分交流,明确了其在促进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学术交流等全球合作方面的重要作用。
未来,各方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落实论坛中达成的共识与成果,推动开放科学理念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认同和实践,不断完善全球开放科学治理体系,携手攻克开放科学发展面临的难题,为全球科技创新注入新的活力,共同开创全球科研合作的崭新局面。(中国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