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院士数量突破2000位

2024-12-18 14:28 咸宁新闻网

2024年12月,经过四年的发展,随着菲尔兹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院士、挪威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布朗大学荣休教授、北京大学名誉教授David Mumford院士加入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院士数量突破2000位。亚太人工智能学会得到了国际人工智能顶尖学者和专家的认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David Mumford是菲尔兹奖、沃尔夫奖、邵逸夫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挪威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哈佛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布朗大学荣誉退休教授、北京大学名誉教授。

David Mumford早期研究专注于代数几何,为现代模空间理论的形成做出重要贡献,后转向人工智能领域。David Mumford于1957年获得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自1961年开始在哈佛大学任教,1967年起担任教授至1977年;1970年至1971年担任华威大学纳菲尔德教授;1974年被授予菲尔兹奖;1977年被聘为哈佛大学希金斯教授;1981年至1984年担任哈佛大学数学系主任;1987年至1992年担任哈佛大学麦克阿瑟讲席教授;1993年被聘为剑桥大学艾萨克牛顿研究所罗斯柴尔德教授;1995年至1999年担任国际数学联盟主席;2006年获得邵逸夫奖;2008年获得沃尔夫奖;2023年被授予数学领域基础科学终身成就奖。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sia-Pacifi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sociation)于2021年在香港注册成立。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是由全球2004位院士自愿组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非政府性组织。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的院士来自于麻省理工大学、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加州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卡内基梅隆大学、帝国理工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多伦多大学、悉尼大学、东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等大学,以及来自于微软、谷歌、苹果、高通、英伟达、Facebook、Intel、IBM、三星、华为等全球知名高科技公司的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世界顶尖科学家。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院士包括各国院士(如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工程院院士、日本工程院院士、韩国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家科学院院士等)、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国际计算机学会会士(ACM Fellow)、国际人工智能促进会会士(AAAI Fellow)、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IAPR Fellow)、国际神经网络学会会士(INNS Fellow)等。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成立于2021年4月,经过四年的发展,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院士数量达到2004位。通过对全球主流人工智能学会官网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与同级别的国际人工智能组织相比,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的院士数量和质量已经非常领先。

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注册地:香港——院士数量:2004位

国际计算机学会(ACM)——注册地:美国——院士数量:1444位

国际先进人工智能协会(AAAI)——注册地:美国——院士数量:243位

欧洲人工智能学会(EurAI)——注册地:欧洲——院士数量:187位

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注册地:美国——院士数量:302位

国际计算语言学学会(ACL)——注册地:美国——院士数量:82位

国际神经网络学会(INNS)——注册地:美国——院士数量:42位

2025年,亚太人工智能学会(AAIA)重点工作如下:

一、筹备召开亚太人工智能学会2025年人工智能大会。亚太人工智能学会2025年人工智能大会旨在促进国际学术界、产业界的深度交流,引领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技术方法、产学研结合的发展趋势。大会拟邀请国际人工智能领域顶级科学家、企业家、专家学者、知名投资人、初创团队等参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搭建产、学、研、用、赛相结合的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会议诚邀学术界、产业界同行相聚,共同促进国际学术界、产业界和金融界的深度交流,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

二、筹备建设国际人工智能大学。亚太人工智能学会作为世界级院士数量最多的人工智能组织,拥有国际顶尖的学术及产业资源,通过整合学会资源,建立国际人工智能大学,培养掌握人工智能知识与技能的新一代领导者,通过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来释放人工智能的全部潜力。

三、推动大学和企业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或研究院。学会加强与大学的交流,依据大学的发展需求与大学共建人工智能相关的实验室,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应用开发,以及人才培养。学会积极推动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面向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建立联合研究院,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行业发展和创新,以及促进知识与技术的转化。

四、筹备建设国际人工智能科学院。依托学会的专家优势,在推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以及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等方面发挥作用。

五、筹备和发起国际性人工智能大赛。大赛立足国际视野,聚焦国际人工智能前言科技和应用创新,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培养人才,推动技术的国际交流和发展。

六、筹备国际顶尖会议和出版物。依托亚太人工智能学会跨学科的国际顶尖科学家,举办一流的全球人工智能大会,邀请各领域的科学家参会和交流,建设高品质的国际人工智能期刊,引领创新,促进学术交流。

七、亚太人工智能学会计划与意大利、西班牙、中国、美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等地的大学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学院,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加强人工智能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满足人工智能时代的专业人才需求。

八、建立人工智能相关联的专业委员会。人工智能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创新极大地推动了未来行业的创新发展。通过建立不同行业的专业委员会,如亚太人工智能学会智能交通专委会、亚太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材料专委会等,汇聚行业人才,推动行业的智能化和专业性。(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