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去边界:聚焦重症未来,推动学科发展
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医促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办,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第四届华夏重症医学论坛,于2024年11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市望京民航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这是一场高规格、多维度、富有深远意义的学术盛会,为全国重症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临床医师搭建了思想碰撞和实践交流的广阔平台。
中国医促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晁彦公
会议主题:反思与去边界
此次论坛以“反思与去边界”为主题,深刻聚焦重症医学的核心挑战和前沿议题。反思,是对既有认知的审视与优化;去边界,则是对传统学科界限的突破与重构。这一主题呼吁重症医学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勤于发现问题;在科研中开拓创新,丰富和扩展学科内涵,以第一性原理思维推进重症医学的可持续发展。
论坛围绕机体应激的生物学与器官效应、器官化血流动力学管理以及器官血流调节与储备的病理生理机制等关键问题展开深入探讨。通过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旨在探索和实践具有理论深度和临床价值的重症治疗新理念。
中国医促会副会长、秘书长 王晓民
学术亮点纷呈
本届论坛内容涵盖丰富,设有多个专题,包括血流动力学治疗与重症超声、重症系统神经科学、重症镇痛镇静、重症感染与院感防控、血液净化治疗、机械通气、重症护理、医企协作等领域。为期三天的会议通过主题报告、专题讲座、学术论坛和实践培训班等形式,全面展示了重症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实践成果。
七大特色会前培训班
会议于11月22日率先开启了七大专业培训班,包括重症镇痛镇静培训班,多模态监测与临床应用,血流动力学培训班,感染感控培训班,重症支气管镜理论与技术培训班,重症超声护士长先锋培训班,神经重症基础培训班。这些培训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核心,深入服务临床需求,深受学员好评,体现了推动重症教育的高效务实态度。
精彩学术报告与思想碰撞
11月23日的开幕式汇聚了中国医促会重症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晁彦公教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明奎院长、中国医促会王晓民副会长等重磅嘉宾致辞。多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对“反思与去边界”的学术内涵进行了深刻阐释,点燃了会议的思想火花。其中,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明奎院长对会议主题的思想内涵表示高度认可,阐述了对“反思和去边界”的理解。王晓民副会长致辞指出,医促会将继续坚持“以学科为基础、以学术为引领、以科技项目为载体、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技术路线”,王副会长还表达了对重症医学分会今后工作的要求和期待。
随后的主题报告环节中,北京协和医院刘大为教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晁彦公教授、北京协和医院王小亭教授分别进行了《重症临床治疗的反思和演进》、《重症认知在反思中发展》、《血流动力学治疗需要反思若干要点》等具有开创意义的讲座。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张海涛教授、清华大学高键东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晓阳教授、湘雅医院张丽娜教授、解放军第七医学中心医院朱世宏教授、北京宣武医院陈文劲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隆云教授等多位领域权威也带来了精彩讲座,为参会者呈现了一场场学术盛宴。
十大学术论坛,深度交流共识
11月24日,论坛进入高潮阶段。十个平行学术论坛涵盖了重症超声、感染防控、体外生命支持、炎症反应管理、急性脑损伤救治等重症医学的重点与难点领域。在“医企协作”论坛中,学界与产业界的紧密交流展示了科研创新与成果转化的最新突破。
展望未来:持续推动重症医学规范与创新
本次论坛不仅展示了重症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更通过搭建多中心合作、推广可视化查房与教学等系列活动,为提高重症医学的均质化实践与研究质量指明了方向。与会嘉宾纷纷表示,本次会议主题鲜明、学术氛围浓厚、组织安排周密,为重症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与动力。
在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下,重症医学需要更多的反思与创新,唯有去边界、重构认知,方能推动学科的持续进步。第四届华夏重症医学论坛虽已圆满落幕,但它引发的思考与启迪将持续影响和推动重症医学领域的未来发展!(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