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玉,生态新城的绿色绽放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大漠之南,昆仑之北,一座中国最年轻的城市,昆玉。
这里的百姓厚植生态底色,书写绿色答卷,绘就出昆玉生态新画卷。
俯瞰昆玉市,犹如镶嵌在大漠深处的一块碧玉,绽放在这奋进的新时代。
2024年11月5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走遍中国》栏目播出《多彩昆玉渐变色》就昆玉市的现代农业及生态建设,开启了一场逐绿之路,见证并记录了昆玉的“渐变色”。
在昆玉人人都是“画匠”,他们用双手创造出沙漠“由黄变绿”的奇迹。今天我们就从沙漠边缘由西向东,开启逐绿之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边缘是昆玉市皮山农场,曾经这里是一片荒漠,如今上千亩的果蔬大棚俨然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
结合经验再因地制宜,如今皮山农场菜博园建成了100多个沙漠专用日光温室大棚,种植了十余种蔬菜瓜果。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为昆玉留住绿色。许多当地人来到菜博园学习技术,承包蔬菜大棚,成为职业农民。24岁的新疆小伙伊比布拉,就在菜博园承包了6个蔬菜大棚,专门种植辣椒。
在皮山农场众多的温室大棚中,还有一些科技小院,它们承载着培育“绿色”种子的任务。王振磊是塔里木大学的副教授,专门研究果树生理与高效栽培技术。他带着学生们一起,为当地研究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
如今昆玉的农业科技小院所培育出的无花果、红枣等优良品种,已经被当地农户普遍种植,绿色正在逐步蔓延开来。
在新疆当地有这样的说法:“宁可不饰和田玉,不可不食昆玉枣”,昆玉有“玉枣之都”的美称,沙漠赋予了和田玉枣独特的生长环境,充足的光热资源。富含矿物质元素的昆仑山冰川雪水,成就了昆玉和田玉枣香甜的品质。
沙漠和造林的相融是昆玉市独特的风景之一。经过多年的开发,昆玉市周边形成了20多万亩连片的优质枣园,成为中国最优质的红枣产地之一,也成为当地人致富的来源,更是吸引了外地人来昆玉种植枣树,共同来书写昆玉的绿色篇章。
15年前,孟永娜和她的丈夫黄磊,带着只有几个月大的孩子,从河南老家来到这片还是荒漠的地方,在这里种下了这片枣林。从最初根本不会种地,到现在干农活一把好手。在昆玉有成千上万像孟永娜一样的家庭,他们一起把沙漠变成如今的绿洲。
一路向东而行,绿意渐深。
昆玉被称为“沙海中成立的生态新城”,但它变绿的故事却要从70多年前开始说起,先辈们把绿色种下,为了留住这片绿色,他们的后世子孙又选择扎根这里。如今这棵72年前辈们种下的老白杨,依然根深叶茂。
向沙漠要绿洲、让戈壁产硕果,在昆玉,几代人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人间奇迹。如今新一代年轻的昆玉人正在不断引进新的绿色,让昆玉的绿变的更加多样化。王志强,是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一名志愿者。2023年,为了改变当地单一的红枣种植结构,王志强自己开垦了30亩地,从云南引进红薯,做标准化红薯种植的示范田。
除了引进绿色,让绿色蔓延,当地人还要守护住昆玉本身的绿色。昆仑山大峡谷的一牧场拥有857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场,这里是新疆有机羊生产基地之一,也是新疆最大的种羊扩繁基地。为了守护这片草场,当地政府要求牧民按照“以草定畜”的原则,实行四季轮牧,草场分为冬、春、夏、秋季四个草场,让草原可以得到休养生息。
45岁的图尔荪.麦麦提,家里有300多只羊。他不仅放羊使用无人机,一个人可以管理好所有的羊,而且他的羊群全部采用人工授精来繁育小羊,长到5-6个月大可同时出栏。
“昔日大漠绝飞鸟,今朝满目翠绿田”。从昆玉由西到东,绿色越来越深,绿意越来越浓。一代一代昆玉人,在把绿色播种、让绿色蔓延,把绿色守住。他们勇敢、坚守、不断创新突破,不断探索未来,创造了沙漠中的绿色奇迹。(消费日报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