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创新创业教育要做好“六度”

2024-10-09 11:31 咸宁新闻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了实施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重大战略,并强调了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支撑。教育是基础,科技是核心,人才是第一资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深化本科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是推动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因此,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向纵深发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目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近些年来,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并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考核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取得有益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更多地关注“业”,忽视了“创”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创新思维等培养;学生参加很多创新创业比赛或活动,但缺乏规划性、层次性和系统性;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不够,忽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思想观和价值观;创新创业教育考核评价体系不足,缺乏综合性评价系统反馈学生总体成效等。

因此,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守正创新、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等,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适宜度、递进度、融合度、转化度、评价度”,以期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

认知度——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的驱动力

许多发达国家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并将创新创业教育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乃至社会成人教育形成了全面覆盖,凸显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

对于高校而言,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是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的首要任务。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课程,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创”不仅仅是学会知识,也是培养能力及养成素质的过程;“业”不只是开办企业,更重要的是开展自己的“学业、事业”。因此,通过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知度”,将创新创业与自己成长、发展紧密联系,使其积极地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来。

适宜度——激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持续力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成功关键在于能否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及不同学情的学生提供适宜的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等。故高校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实现个性化、差异化教学,以激发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持续力。尤其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过程中感觉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用、会用、能用”,增强学生收获感和成就感。防止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出现“理论过于空洞、讲而不练、盲目练习、眼高手低、疲于应付”等现象,不仅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可能对学生持续进行创新创业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另外,教学方法“适宜度”同样至关重要。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驱动、游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因此,构建适宜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及教学方法等,照顾全面而又满足个性化教学,让学生有收获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融合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力

面向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要注视其“融合度”。不仅体现在相关课程之间的融合,还涉及到教学模式、新技术等多个方面。

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形成一个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教育体系。通过思政引领,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创新启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创业意识;以专业为基,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劳动促长,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创新创业知识、提高能力、养成素质和塑造价值,为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界限,实现“课内外、线上线下、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项目驱动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创新创业的理论知识;课外学生通过参加科技竞赛、创新创业项目、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线上线下的结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则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三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应主动融入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等新技术,不仅增强课程的学科交叉性、实用性和前瞻性,而且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创新创业空间和机会。

递进度——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转化的输出力

在面向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确保课程内容及实践体系的“递进度”至关重要。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及实践遵循“由简到难、层层递进、逐步转化”的规律,更能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脚踏实地、勤奋努力、坚持不懈在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

一是优化课程内容及课程群的“递进度”。教师在开设课程时,坚持成果导向、问题驱动和持续改进原则,理清课程内容及课程群之间的层次性和递进性。通过有序的课程设置,使学生能够按照学习规律,逐步提升自己能力,为未来的创新创业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布置课程作业应注重“递进度”。在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前提下,应注意作业难度的递进性,由简到难,层层递进。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挑战精神,促进学生能力的逐步提升。

三是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及创新实践平台要注重“递进度”。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应开展不同级别的竞赛或项目,并提供相应的创新实践平台。如对于大一新生,侧重开展校级竞赛、项目或跟着高年级团队参与比赛及项目,注重“小问题和好问题,并学会发现问题及分析问题”,侧重于基础知识应用和实践能力提升;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参加省级、国家级竞赛或项目,注重“真问题、能应用,学会创造性解决问题”,提高学科交叉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对于大四学生,结合毕业设计,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企业及市场需求相结合,开展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项目,提升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等。

转化度——检验学生创新创业效果的测试力

在评估学生创新创业效果时,“转化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测试力。它衡量的是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和创新思维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形成的积极进取、勇于实践、坚持不懈、团队协作等素质。特别是在遇到新问题时,学生的转化能力更能体现其创新创业的成效。

首先,“转化度”强调“创意→创新→创业”的递进转化过程。学生需要将创意转化为具有创新性的方案或产品,并进一步将创新成果推向市场,实现创业价值或社会价值。其次,“转化度”关注学生的快速思维与问题分析能力。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复杂多变的问题,需要学生迅速识别问题的本质,快速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再次,“转化度”重视学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在创新创业活动中,学生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解决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此外,“转化度”还关注学生的决策力与执行力、学习与自我提升能力、情绪管理与抗压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是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素质。

因此,“转化度”是衡量学生创新创业效果的重要指标。通过关注学生的“创意→创新→创业”转化过程、快速思维与问题分析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其他相关素质的提升情况,可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成效。

评价度——反馈创新创业育人的关键力

“评价度”不仅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衡量,更是对创新创业育人过程及其持续性的全面评估。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育人效果,加强学生大学阶段创新创业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建立综合性考核评价系统就显得尤为必要。因此,建立学生四年不间断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有迹可查、有迹可依的综合性考核评价系统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不仅为高校提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可视化数据,而且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做和成为什么样的人,建立正确的学习观、思想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过程性评价能够反馈学生在大学阶段创新创业过程中的成长和变化。通过定期收集学生参加竞赛、项目研发、团队协作情况、社会实践等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在各个阶段的表现,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其次,终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成果的最终检验。它涵盖了学生在大学阶段参与的各种创新创业活动及成果,如科技竞赛参与及获奖证书、申报项目及获批数量、授权专利及发表论文、个人获得相关荣誉等,并最终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做出综合评价。最后,“评价度”对于反馈创新创业育人的持续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学生创新创业过程和成果的评价,可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育人的实施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综上所述,高校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要注重“认知度、适宜度、递进度、融合度、转化度、评价度”,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做实、做细和做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使学生获得受益一生的教育。

(该成果浙江省普通本科高校“十四五”教学改革项目:“多点协同、多层递进、多元融合”的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g20220401)和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五链”融合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24SCG327)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孙方红,浙江科技大学副教授)(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