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厦门时尚·织梦十年”2024厦门国际时尚周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

2024-09-12 17:04 咸宁新闻网

9月3日至13日,SS25‌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举办。秉承着持续扩大厦门时尚产业影响力、助推更多厦门优秀原创设计力量迈向国际化、高端化的使命,2024年中国国际时装周期间,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厦门国际时尚周组委会、厦门市纺织服装同业商会三方联合推动“中国国际时装周·厦门日”的举办,并于9月11日在北京751D·PARK第一车间报告厅举办主题为“厦门时尚·织梦十年”的2024厦门国际时尚周新闻发布会,携手厦门优秀设计师品牌发布秀精彩亮相。各主办方代表与行业嘉宾、媒体朋友一同回顾厦门时尚产业的十年历程,共同见证厦门时尚闪耀时刻。

“厦门时尚·织梦十年”2024厦门国际时尚周新闻发布会嘉宾合影

乘“十”而上,构建厦门时尚产业活力源泉

时尚产业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功能,更是其文化和经济的亮丽名片。2015年,厦门国际时尚周应运而生,坚持以“原创设计驱动时尚新消费”为服务理念,以“服务城市产业升级”为核心驱动力,致力于成为让世界看见厦门多元化和充满活力的时尚风貌的窗口。

十年来,厦门市政府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本土服装设计师及原创品牌,启动“时尚消费品产业园”建设,持续引进高层次设计人才,布局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相关政策激励下,厦门的时尚潜力被不断激发,吸引了众多怀揣原创梦想的新锐设计师和新潮品牌在此落地生根。厦门市政府的政策扶持与资金补助无异于为厦门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也为厦门发展时尚产业提供了最有力的背书。

厦门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二级巡视员、副主任傅如荣从厦门的天然优势、产业优势、人才优势三大核心要素出发,介绍了厦门时尚产业的过往成就与未来蓝图,并表示:“中国国际时装周‘厦门日’的成功举办,是厦门时尚产业的美好呈现;2024厦门国际时尚周也必将助力厦门时尚产业再出新彩。未来,厦门仍将不断加强时尚行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时尚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时尚人才培养,持续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时尚之城。”

厦门市发改委党组副书记、二级巡视员、副主任傅如荣 致辞

潮起厦门,时尚十年:厦门国际时尚周的创新与融合

2024年是厦门国际时尚周成功举办的第十年。今年延续“扶持原创设计力量”和“运动时尚”的核心定位,以“时尚鹭岛 潮购厦门”为主题,全面展现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作为厦门乃至南中国时尚产业发展升级的坚实后盾,本次时尚周首次联手年轻人喜爱的“得物App”,9月26日晚将联袂举办时尚潮流发布盛典。以“时尚界的音乐节”形式,集合“创新发布、多元融合、明星秀演”等特点,打造线下即秀、线上即购的沉浸式联动体验,助力厦门“海上花园 乐动厦门”的文旅品牌建设,让更多年轻潮流群体感受厦门别具一格的时尚潮流特质。

贯穿国庆黄金周假期,2024厦门国际时尚周依托厦门山海相融的独特地理优势,与抖音生活服务深度合作,9月27日至10月7日在厦门海上世界打造滨海运动时尚乐园——“热岛·运动时尚嘉年华”。嘉年华紧扣奥运热点、时尚潮流与户外生活方式的脉搏,以全民潮购的形式为消费者呈现一场丰富多彩的沉浸式文旅盛宴。

近年来,厦门国际时尚周与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的合作取得显著成效。去年,时尚周与中国服装协会创办于1996年的“中国服装论坛”首次携手,共创运动时尚领域重磅级IP 活动——“国际运动时尚大会”。今年9月27日至28日,第二届“国际运动时尚大会”将以“新质跃迁 多元共生”为主题,汇聚运动时尚领域的头部企业、行业精英和国际先锋代表,共同探讨运动时尚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为厦门及全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国际时尚周始终关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不断探索新产业、新模式的创新路径。早在今年4月的厦门国际时尚周春季秀场上,时尚与科技艺术展的结合便体现这一先锋尝试,为业界与大众提供耳目一新的视角。厦门国际时尚周将持续发力,积极拥抱智能科技,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推动时尚创意与产业的全面升级。

“时尚鹭岛·潮购厦门”2024厦门国际时尚周官宣海报

厦门国际时尚周组委会常务副主席、厦门建发集团副总经理叶衍榴表示:“未来,厦门国际时尚周将持续发挥厦门人文、产业及地缘优势,不断创新发展,扶持原创力量,赋能时尚文旅消费,为设计人才提供‘厦门舞台’,形成‘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时尚发展格局。诚挚邀请更多的企业、品牌、设计师参与厦门国际时尚周,平台将秉持支持设计力量和时尚品牌的初心,做好各种配套服务”。

厦门国际时尚周组委会常务副主席、厦门建发集团副总经理叶衍榴 致辞

向新而行,彰显“时尚鹭岛”的原创力量

本次SS25‌中国国际时装周·厦门日发布期间,NUNU NONO、关雎记、蝶影蟲蟲、特步、陳宇CHNNYU、古阿新,6个厦门设计师品牌的主题发布秀轮番登场。设计师通过独特的创意视角,融合东方美学、前卫潮流、智能科技、非遗技艺及运动时尚等元素,编织出厦门新时尚之都的璀璨篇章。

SS25‌中国国际时装周·厦门日

NUNU NONO高级定制品牌创始人张恩以“白上之白”为灵感,将作品立在了留白不空,留白不白的境界,链接传统文化、东方智慧,通过留白处强烈对比映衬手工刺绣,自然灵动而精致梦幻。

NUNU NONO·张恩│SS25‌中国国际时装周·厦门日

GUANJU关雎记品牌设计师关亚争立足当下审美风格潮流,以“国风关雎·画境”为题,结合古代文人造园家手法中的“生境、画境、意境”三种不同艺术境地,将设计元素与装饰符号通过艺术再设计的手法表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文化意识与审美情趣。

关雎记·关亚争│SS25‌中国国际时装周·厦门日

蝶影蟲蟲品牌设计师东雅儿以“奔月”为主题,承古启今,融神话科学,将古代嫦娥奔月的神话元素与现代太空探索的科技感结合,汲取嫦娥与玉兔的元素结合现代宇航员服的设计,融入持续材料与科技交互式设计,体现现代科技与服装设计的融合与创新。

蝶影蟲蟲·东雅儿│SS25‌中国国际时装周·厦门日

特步品牌自2001年创立以来,以“体育+娱乐”的双轨营销模式开创品牌定位的新模式。本季,特步设计师隋振冲以跑步运动为灵感,发布“领跑黄金朝代”特步SS25系列。此系列融合科技与创新,环保理念与美学设计,不仅注重创意与穿着体验的结合,还考虑到多场景的穿着需求,展现出对运动科技服装未来发展的无限想象。

特步│SS25‌中国国际时装周·厦门日

知名女装设计师陈宇本次与GAIAIAG®虚拟世界开发者根号叁科技合作,以1957年人类发射的第一颗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为创作灵感,聚焦于未来时代与AI科技,探讨时尚在社会变革中的新需求。陈宇的作品通过未知缘起、多元存在和永恒流动的时空叙事,描绘宇宙的变幻莫测与无序之美,探索人类对爱与生命的永恒追寻。

陳宇CHNNYU·陈宇│SS25‌中国国际时装周·厦门日

新国潮品牌“古阿新”创始人杨春林以来自于家乡贵州“村T”上老百姓们展示的内容为灵感,运用“老绣新生”的概念,通过旧布改造和老绣新用等可持续环保手法进行时尚创作,展示了少数民族非遗元素与时尚的结合,用时尚赋能非遗,让非遗融入时尚。

古阿新·杨春林│SS25‌中国国际时装周·厦门日

作为厦门优秀设计力量,设计师及品牌在发展新质设计力量的浪潮中,充分展现了他们的创意与才华,也通过多元化的设计语言和前瞻性的时尚理念,彰显厦门原创设计力量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专职副主席谢方明在本次发布会中表示:“中国国际时装周作为中国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时尚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促进中国时尚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而‘厦门日’的设立,正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携手厦门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同业组织,共同打造的一个展示厦门时尚成果、推动厦门时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未来期待看到更多的厦门本土品牌和设计师在中国国际时装周舞台上大放异彩,为提升中国时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贡献更大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专职副主席谢方明 致辞

未来已来,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尚新篇

厦门——这座被全球时尚界誉为“中国的安特卫普”和“中国新时尚之都”的海上花园城市,拥有极具标志性的时尚和运动禀赋。十年来,厦门国际时尚周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前瞻性的视野,不断挖掘和展示这座城市蓬勃的时尚潜力和产业禀赋。

据官方统计数据显示,自首届厦门国际时尚周举办以来,平台已呈现100余场令人瞩目的时装发布活动、并与超过160位才华横溢的原创设计师携手合作。这些活动不仅为厦门的时尚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更促进了城市在招商引资、人文艺术、文旅观光和商圈消费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持续为厦门打造“运动时尚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及“流行文化中心”贡献坚实有力的力量。

未来,厦门国际时尚周将继续秉承初心,以创新为驱动、以时尚为媒介,不断推动厦门时尚产业的繁荣发展。创新赋能城市文旅地标的塑造,成为链接设计师、品牌和消费者的重要桥梁,为厦门乃至全球的时尚爱好者带来更多惊喜和灵感,成为助推时尚产业商业驱动和在地文化多元融合的关键催化剂,为南中国时尚产业的发展书写辉煌新篇。

SS25‌中国国际时装周·厦门日活动现场

(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