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IPO观察丨企查查冲击资本市场,商业查询是门好生意吗

2024-07-11 17:23 咸宁新闻网

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的独角兽企业,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风向标,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日前,备受瞩目的胡润《2024全球独角兽榜》、中关村《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24年)》、《中国新经济独角兽企业》等权威榜单接连放榜,多个企业信用大数据企业入榜,企查查更是在该领域内高居头名,成为众多数据领域创业者和投资者关注的焦点。那么,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究竟是如何在全球激烈的商业变革中脱颖而出的?其背后的秘密又是什么呢?

颠覆传统企业征信模式,企查查的崛起之路

企查赛道的法治基石是央行备案的企业征信资质,目前国内共有149家“持证”经营。在2014年企查查开启企业信用大数据赛道之前,传统企业征信服务一直存在,邓白氏、益博睿等全球征信巨头开展这项业务已有百余年历史。

据一位在邓白氏和益博睿拥有超过十年工作经验的资深业内人士透露,这两家公司亦提供类似于企查查的服务,该服务在征信业内被称为信用概览报告。

不同的是,传统征信巨头的服务主要聚焦于企业等B端客户。客户提出需求后,公司有专门团队开展人工调查,其间也会搜集工商、司法等政府公开信息,整合分析后形成报告提供给客户。比如,某大型游戏厂商曾委托其公司调查近千家合作商的信用状况,公司最终提交了1000余份报告。在当时,每份报告的收费标准为几百元,整个调查流程通常需要3-5个工作日或一周时间。

但随着2014年“企查查”大范围普及,这部分业务开始锐减。企查查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搜集和分析,按照所提供信息的详尽程度收费,打开电脑或手机就能查询。

“传统征信机构的部分业务已经被互联网模式颠覆了。”该业内人士认为,以往传统征信机构的信用概览报告能为公司创造近30%营收,这项业务被逐步取代。

更大的不同是,“企查查”开启了面向C端客户的企业查询市场。以往,个人想要查询企业工商、司法等信息,只能到政府办事大厅窗口申请,且部分信息仅允许律师等专业人员查询。

企查查CEO杨京曾透露,自2015年开始商业化运营以来,公司当年便实现了盈利。其收入来源包括C端会员付费、B端SaaS模块、第三方风控解决方案以及数据API接口等。银行、律师、财务人员以及集团企业等高净值群体构成了公司的主要付费用户群体。

公开信息显示,目前企查查市场份额常年保持行业第一,C端用户量已突破5亿。据合合信息招股说明书披露的数据显示,启信宝C端业务毛利率在80%以上,B端业务为50%-70%,据业内人士估算,企查查的毛利水平与之相当,但研发投入可能会更高。

在国外,彭博社等公司提供类似的企业信息查询服务,但和垂直产业的结合更深,侧重为大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创始人和主要研发人员大多有商业或经济背景。

而企查查所代表的国内平台则是技术驱动,创始人多出自IT行业,更多是从互联网产品的角度出发,注重产品的通用性,追求提供共性服务,以此来做大规模、降低成本,让更多普通人享受到技术的红利。

如今,企查查已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简单的企业信息查询工具,而是越来越多地被专业领域人士视为一个集成企业信息查询、风险评估和商业决策支持的综合性平台。在过去的几年里,企查查不断进行迭代更新,优化用户体验,并在数据准确性和覆盖范围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其背后的技术团队深入挖掘用户需求,创新产品功能,使企查查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占据优势地位。

中国市场足够大,容得下多个企查平台共同发展、各自繁荣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查平台作为商业决策和市场监管的重要工具,正日益受到关注。在这一背景下,市场上涌现出众多企查平台,它们以不同的服务特色和创新技术,为用户带来多样化的选择。业内投资人士认为国内数据要素市场广阔,以及未来全球企业信用数据的流通,足以容纳这些平台的共同发展和各自繁荣。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中国市场以其庞大的规模和快速的增长速度,为各类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社会实体数量已超过3.4亿家,且每年以近千万的速度增长。这一庞大的市场基数为企查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来源和巨大的市场需求。

目前市场上的企查平台,如企查查、天眼查等,均通过收集和整理企业公开信息,为用户提供包括企业基本信息、经营状况、信用记录、法律诉讼等多方面的查询服务。这些平台在服务内容、用户体验、数据处理能力等方面各有侧重,形成了各自的竞争优势。

以企查查为例,自2014年问世以来,企查查始终专注于数据资源和产品本身,摒弃“买卖数据”、“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和营销驱动的短期主义,坚持以数据产品驱动业务经营的长期主义和可持续发展路径。企查查创始人陈德强曾表示,相较于传统的数据买卖,企查查是围绕应用场景打磨产品,致力于以“更专业、更便捷、更精准、更好用”的产品打动高净值客户、培育市场,并引领行业发展,推动商业大数据与各行各业的深度融合,深挖数据潜能,深耕数据应用,深度服务实业。公开信息显示,企查查在二线及以上城市的高净值专业用户覆盖率已超过60%,同时在律师行业、泛金融行业的渗透率分别为50.1%、41.2%,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http://upload.chinadevelopment.com.cn/2024/0711/1720676349598.png

经过10年发展,当前企查查APP、专业版、SaaS产品、企业评分模型等产品功能及业务达300多项,与竞争对手有200多项差异。中国信通院《企业信用大数据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取得企业征信备案的公司或机构不到150家,拥有10年企业信用大数据积累的企业则更少,想要进入企查行业,需要“持牌经营”+多年企业信用大数据积累,更为关键的行业壁垒则是在企业数据治理过程中对于数据处理规则的积累。对此,企查查数据负责人曾表示“企查查有数十万条数据处理规则,你就算有再好的技术,请问你从哪里得到这些规则?”

技术创新是推动企查平台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运用行业领先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企查查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和分析企业信息,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和深入的数据分析服务。与此相对应的是,技术投入较少的新兴企查平台,往往会选择数据库打包、API接口等方式,拓宽服务渠道,降低市场、研发成本。

此外,中国政府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视和相关政策的出台,也为企查平台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推动信息公开透明,这为企查平台获取和整合企业信息提供了便利。

未来,随着中国市场的持续发展和全球企业数据流通制度的不断完善,企查平台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各平台通过差异化竞争和技术创新,不仅可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还能共同推动整个行业的繁荣。同时,在相关制度的积极引导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企查平台也将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为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贡献力量。(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