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生态环境创新技术大会绿色新基建交流会成功举办
6月27日,2024生态环境创新技术大会绿色新基建交流会成功举办,本次交流会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数字碳中和联合实验室、中国环博会主办,北京泰尔英福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尔英福”)承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魏然为大会视频致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惠亮主持大会。
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副院长许文波发表《基于人工智能的区域碳排放数据监测与应用》主题演讲,他表示,碳排放监测在科学研究、政策制定与评估、国际合作方面意义深远,是我们准确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确保政策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促进全球合作共同应对气候挑战的重要举措。人工智能通过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传感器网络和机器视觉组成的信息获取系统,结合遥感图像理解、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的信息处理系统,构建机器学习模型,形成决策支持与管理,为区域内碳排放提供合理化举措。
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副院长 许文波
泰尔英福业务发展部副总监许少峰发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气象大模型)赋能新能源集中功率预测》主题演讲。他表示,泰尔英福是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数字基建业务平台,致力于成为数字世界关键技术和服务提供者,在能源领域,泰尔英福基于自身优势,不断利用新技术赋能新能源行业数智化转型。
当前,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均居世界首位,其随机波动性也对富含新能源的电力系统发用电平衡带来了冲击。为更好地解决新能源行业痛点问题,进一步助力新能源发电企业经济效益提升,泰尔英福基于多种深度学习架构的AI大模型,依托强大的计算资源和海量的数据进行训练,推出基于气象大模型的新能源集中功率预测平台,能更有效提升风光功率预测水平。依据预测结果科学制定调度计划、预留消纳空间,更好保障新能源消纳和系统安全。
泰尔英福业务发展部副总监 许少峰
上海交大国际低碳学院导师、中法碳中和委员会中方专家、工业互联网联盟双碳组副主席周文闻发表《数字技术在“以竹代塑”发展中的创新与探索》主题演讲,他表示,“全球沸腾”的气候危机已经提前到来,塑料垃圾对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通过数字技术用竹制品代替塑料制品是应对塑料危害和气候变化的可行性路径之一,将为全球减少碳排放提供有效路径。
上海交大国际低碳学院导师、中法碳中和委员会中方专家、工业互联网联盟双碳组副主席 周文闻
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研究员贾海涛发表《绿色基建下的数字化产品技术》主题演讲,他表示,绿色基建旨在通过自然和人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城市和乡村的生态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经济增长、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重要意义,未来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物联网、绿色能源方面将有丰富实践,为节能减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供参考。
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研究员 贾海涛
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冷庚发表《环境土壤质量快速测量——基于深度学习的可见近红外光谱分析术》主题演讲,从土壤环境监测的意义出发,介绍目前的研究进展以及未来方向。
电子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 冷庚
重庆亿链纵横科技有限公司双碳研发中心负责人李长林发表《探索基于“星火·链网”的数智双碳平台》主题演讲,介绍以“星火·链网”区块链基础设施为底座,结合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开发的数智双碳平台,平台建立企业、政府及个人碳账户/碳账本,提供企业碳排碳汇核算服务,协助政府实施碳监管,接入第三方碳核证机构,为双碳事业的各生态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
重庆亿链纵横科技有限公司双碳研发中心负责人 李长林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ESG业务负责人高艳辉发表《践行ESG,把握绿色发展机遇》主题演讲,介绍ESG(Environmental、Social、Governance)的发展驱动因素,以及企业践行ESG的绿色机遇。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ESG业务负责人 高艳辉
“3060”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进程报告 2023 》中指出,当前,我国数字化绿色化融合发展取得初步成效,数字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扎实推进,数字技术赋能传统行业绿色转型步伐加快,行业绿色化转型对数字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在双碳场景,泰尔英福紧密围绕国家“3060”目标,针对区域、城市、企业的碳排放管理需求,推出智慧双碳大脑、产品数字护照等产品,建立区域、行业、企业级双碳管理平台,以绿色管理运营推动企业提效降本、贸易贯通,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地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绿色低碳转型解决方案。(咸宁新闻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