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速打造“低碳先锋城区”
日前,《罗湖区打造“低碳先锋城区”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4年)》发布,方案提出十个行动、30项重点任务、67项具体工作,这是罗湖为加快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打造“低碳先锋城区”推出的重磅举措。
“十四五”以来,罗湖区委区政府锚定“三力三区”定位,探索打造“服务强区、先锋罗湖”的低碳高质量发展路径,在落实国家战略、践行城区使命中展现了罗湖担当。
打造“低碳先锋城区”,罗湖取得显著成绩——
高产出、低能耗、可持续绿色低碳发展方式加速形成。2023年罗湖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808.19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2022年罗湖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5.9%,能耗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罗湖区内市级碳排放重点管控企业数量全市最少,高密度、高韧性、绿色低碳的都市型现代产业经济的特质明显。
生态保护、区域发展双并重双共赢发展模式成效初显。2022年罗湖在全市率先将GEP正式纳入区生态文明考核体系,2023年罗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获评全市考核“双优秀”。
罗湖创新办理广东省首例通过购买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开展替代性修复案件,获评深圳市年度“十大法治事件”。2023年全市唯一定位为打造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大梧桐生态融合区正式上升为全市重点片区,目前梧桐云巴“山顶线”、直升机观光旅游线路线已开通,今年以来运送游客近6万人次。
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初具规模、绿色示范项目场景更加多元。2021年以来,罗湖绿色低碳产业步入高速发展黄金期,绿色低碳规上企业数量以两位数高速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超过70%。2022年首个“国字号”科研机构国家城市安全发展科技研究院落地罗湖,2023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欧普照明迁入罗湖,牵引智能照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罗湖集聚发展。依托优质产业资源和突出创新能力,罗湖以试点先行、多元场景推动城区绿色减碳。目前辖区12个项目入选深圳市近零碳排放区试点,占全市总量1/4,排名全市第二,怡景幼儿园、锦田小学、笋岗片区等多个试点项目开创首例。
发展新质生产力,罗湖在四个方面齐努力——
关键词一:系统规划
罗湖区委区政府系统规划构建发展绿色生产力体制机制。2022年以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常务副组长的罗湖区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成立,并召开动员部署大会,正式提出打造“低碳先锋城区”三年行动规划,吹响绿色发展号角。
按照钉钉子精神,在三年行动计划的基础上,每年推出一个年度实施方案压茬式推进。本次出台的2024年实施方案,在绿色消费、绿色服务、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碳排放“双控”转变等领域提出新工作新任务。
关键词二:产业引领
罗湖以产业引领为导向,着重从招商引资、产业政策两个抓手提升绿色低碳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招商引资作为罗湖源动力工程,2020年以来连续4年举办招商大会,2023年罗湖“1+5+5+10+N”招商引资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与时俱进持续优化“1+3+N”产业政策体系,罗湖已印发低空经济、宠物经济等多个领域共26个产业政策,近80%条款扶持力度全市领先。2024年4月重磅发布“罗湖低碳十条”,聚焦绿色企业“筑巢引凤”、绿色消费、绿色服务、绿色场景应用予以扶持,全面提升罗湖产业含绿量和竞争力。
关键词三:服务强区
罗湖以一流营商环境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2021年罗湖获得“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第1名,多项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如:罗湖创新推行“制度+科技”政府合同履约监管模式入选广东省诚信典型案例获奖榜单。
罗湖以全员服务机制助力市场主体生根壮大。各产业部门、审批部门、基层街道甘当“服务员”,为企业量身定制落地跟踪服务方案,如:创新推出免申即享服务,首批纳入国高、专精特新产业扶持等21项政策,惠及企业近300家,补贴资金超3000万元。
罗湖以高效服务机制优化重大项目,提前介入、实地指导、源头防范等多措并举开展涉环保环评工作。2023年罗湖环境信访投诉总量同比下降12.8%,实现全市各区唯一“八连降”
关键词四:示范先行
罗湖把公共机构建筑作为践行绿色减碳“领头羊”,牵引全区节能减碳新风尚。辖区近零碳试点项目最先在学校示范创建,发展为2023年涵盖区域、园区、校园、建筑多个类型。学校、办公楼宇等公共机构建筑光伏项目率先整体打包实施,带动产业园区、城中村等社会建筑报建安装,预计2024年可提前完成“十四五”期间光伏目标。
罗湖以结果为导向大力开展绿色创建活动,突出全城全域低碳先锋示范。2023年推动洪湖公园、罗芳水质净化厂、洪湖水质净化厂、深圳市兰科植物保护研究中心四家绿色创建单位通过上级部门复核。2024年计划60%幼儿园达到市级绿色幼儿园创建要求、90%学校达到绿色学校创建要求。
绿色,是罗湖区的生态底色,也是罗湖发展的名片。绿色转型中的罗湖将围绕打造“三力三区”发展定位,以先行示范标准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擦亮绿色宜居城区新名片,推动建设超大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罗湖范例的实践探索再上新台阶!(中国经济网)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