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七载芳华路 奏响开放音 成都:奋勇争先建设更高水平自贸试验区

2024-04-02 17:41 中国网

春风拂面起,七年前,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正式挂牌,围绕制度创新、产业更新、城市焕新,激活了一池春水。

扬帆正当时,七年后,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勇立潮头,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闯出一片蓝海。

从成都执笔描绘自贸画卷以来,“开放”色彩愈发明亮。中欧班列(成渝)在全国开行量最多、“一市两场”完善航空枢纽布局、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产业建圈强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成都通过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让“试验田”成为“高产田”。

畅通内外循环

赋能消费提质

3月14日,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迎来特殊一员:始发于荷兰蒂尔堡的“第110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专列”顺利抵达,作为成都国际班列首次服务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加速了国际优质消费品汇聚成都。

成都国际铁路班列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部长宁巍表示:“此次专列为参展商提供了更多对国外产品的选择,是有效服务当地消费和发展的典型。”

回顾“春糖”时刻,这批国际参展物料一度成为展会热销产品,此时情景让宁巍感触颇深:“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针对贸易链条和通道载体的瓶颈环节开展制度创新,对企业原来贸易途径与物流途径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受自贸试验区积极引领,成都进口消费不断优化。星图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表示,自贸试验区建设有助于进一步汇聚全球优质消费资源,不断提升成都城市建设与城市影响力的同时,还能有效吸引全球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消费,充分展示成都本土特色品牌和消费文化。

事实确实如此,当前成都面临着消费品质化需求、市场多元化需要与成都国际化进程的全面提升。在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相继有青白江铁路港片区全国率先重启中欧班列肉类进口并实现常态化运行,拓展鳗鱼、巧克力等冷链进出口品类;双流区块推动机场口岸全面恢复冰鲜水产品“两段准入”通关模式,做好机场口岸“7×24”小时通关服务……

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认为,自贸试验区能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和高水平开放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出成都天府文化特色和内陆开放的地利优势,促进国内外消费场景融合创新,加快形成强大消费市场,激发消费潜能。

扎根于自贸试验区这片大土壤、大平台,更多国际贸易业务在成都繁荣发展,成都正业佶祥平行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是一家入驻自贸试验区七年的老牌企业,七年时间和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共同成长,成功建成西南唯一的保税展示车城“中欧汽车城”。

正业佶祥总经理陈友富十分看好自贸试验区环境下的产业发展前景:“我们通过中欧汽车城与成都国际铁路港间的联系,致力于做成四川整车贸易的‘桥头堡’,推动形成‘消费地拥有进口地’或‘物流口岸变成消费口岸’的发展模式。”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自贸试验区为成都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一是自贸试验区可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吸引更多国际知名品牌和优质商品进入成都市场,丰富消费供给。二是自贸试验区可以推动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等新型贸易方式的发展,为成都消费者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购物选择。三是自贸试验区的开放包容与成都消费生态保持高度同频,以国际化、高品质消费环境为出发点,着力提升成都消费吸引力和竞争力。

为进一步将自贸“红利”带进消费市场,成都加速汇聚更多国内国际优质消费资源。在航空口岸,依托中国(四川)自由贸易合作中心,加速探索“后仓前置+快速配送”“保税展销”等新模式,打造东盟与西部地区国际交往和商贸合作新平台;在铁路口岸,成都持续开展班列运力资源统筹及货源集结,不断开行整车进口专列、二手车出口专列、跨境电商专列等,实现“川货出川出海”“四川用四川进”;在公路口岸,探索“免退税”经济,在四川率先落地试行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模式,营造跨境支付良好环境……

“自贸试验区能够深度发挥开放优势,通过扩大进口消费,引领国际时尚消费,加快营造国际消费新生态,打造具有影响力的消费品牌,进而更好地促进成都消费市场国际化发展。”刘向东表示。

深耕自贸土壤

强化制度创新

七年耕耘,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硕果累累,探索形成720余项制度创新性强、经营主体反映好、具有一定系统集成特点的改革实践案例,累计14项制度创新成果被国家层面采纳并面向全国推广。

付一夫表示,自贸试验区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制度创新高地,具有明显的制度优势。踏上这条改革发展之路,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大胆试、自主改,一路披荆斩棘闯出了一片新天地。近年来,成都着力发挥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连续四年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榜单中位于同批次城市首位。

对于自贸试验区带来的便利化、自由化,成都不少企业有切身感受。“受益于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口‘关地协同’监管模式,我们有望将所需要的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口至国内,应用到后续研发。”成都优赛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姚喆表示,“在此过程中,由成都市商务局、成都海关等多部门组建工作专班,以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指导和监管服务促成该项工作,让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在金融领域,成都知易融金融科技有限公司同样认准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营商环境,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便诞生于此。企业董事长邓欣表示:“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瞄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痛点堵点,为我们平台提供了一个可靠有效的发展环境,使平台能够放心大胆地拓展知识产权融资撮合业务,开启一条金融赋能高技术企业的创新通道。”

从更多创新端口出发,成都“智”贸建设同样成效显著。以智慧港口建设为例,成都机场口岸实施“7×24小时”便利化通关,将成本降低60%;铁路港实行“转关+车边直提”,大幅提升货物通关效率;攻坚生物医药特殊物品进口“关地协同”监管模式,进口许可办理时间从100天压缩至20天……

另有权限下放、金融、法治创新等共同作用,进一步深化自贸试验区“策源地”功能。目前,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成功推动3批146项省级管理权限下放;推动本外币合一银行结算账户、跨境贸易结算便利化试点和跨境资金池业务,落地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基金;推动涉外商事与法律服务中心运营,天府中央法务区启动运行,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成都审判点获批设立,知识产权等6个专业法庭挂牌,专业法庭数量居中西部首位。

随着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对“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新基地”的积极融入,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主动对接CPTPP、DEPA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公平开放的投资管理制度、外籍人才引进和管理服务制度、国际运输管理制度等方面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将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制度型开放转变。

成都市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围绕商务部所发布的2024年版《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服务贸易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有序推进跨境服务领域扩大开放。同时,积极落实自贸试验区对标领航行动和产业引领工程,进一步提升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精度、广度、深度,力争形成更多“成都首创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

深化区域协同

放大联动效果

2021年1月,中欧班列(成渝)从成都、重庆两地首发,成为国内首个由两个城市共同运营的中欧班列品牌,“中欧班列跨省域共商共建合作机制”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

截至目前,中欧班列(成渝)已累计开行量超3万列,占全国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约40%,综合运行指标保持全国第一,已成为全国开行量最多、运行频率最稳定、辐射面最广泛的中欧班列。

借鉴中欧班列(成渝)合作模式,成渝两地班列运营平台还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宁巍表示:“双方将在统一成渝两地运营品牌、共享双方优势资源、共同对外发布数据、推动成渝价格协同及舱位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

“自成渝双城国际班列通力合作以来,我们就不断借助班列优势,深化同东盟、中亚、欧洲等国家的合作往来。”玉湖冷链成都公司副总经理苏劲松表示:“后续将继续依托铁路网的便捷,打造西部冷链产业高地,携手上下游企业共建冷链生态圈。”

来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战略的动能澎湃,自贸协同更是锦上添花。江瀚认为,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方面,自贸试验区可以从多个方面发挥助力作用,可以加强制度创新和先行先试,探索出更多适应双城经济圈发展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去年,四川、重庆联合印发《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深化改革创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加速自贸协同开放。对于川渝自贸试验区的协同合作发展,刘向东认为,加快推动成渝经济圈发展,要建设好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在多个领域加强协同开放,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互联、宣传互通的联动机制,实现多种要素资源的协同配置和软硬件设施的联通联动。同时,要发挥好制度型开放引领窗口的作用,在区域协同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助力构建面向全球的区域统一大市场。

目前,经过联合探索,成渝两地海关推出“关银一KEY通”一体化模式,在全国首次实现“电子口岸卡”业务跨关区通办,入选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创新“综保区设备零配件便捷监管创新”模式,对随机进口零配件进行动态监管,整体通关时间压缩25%、费用节约30%。

同时,成都与重庆开展内河航运、口岸贸易合作,探索行政区与经济区适度分离改革;重庆果园港与成都经开区签订“无水港”协议,推动两地公水联运货物周转率提升40%;成渝开展外汇管理互通互认,共同申报“资本项目一体化管理试点”等,不断加深两地制度成果协同创新。

在成渝自贸协同发展的带动下,成都温江区、成都经开区等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也屡屡创新。2023年,首创于温江的进口特殊物品“关地协同”监管新模式成功获评“四川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十大典型案例”。成都经开区则积极拓展成都公路口岸功能,与空港、海港加强联动,推动集装箱提还箱点、订舱点、拼箱点等延伸到成都公路口岸。

“成渝两地自贸试验区协同合作,能够强化西部地区开放门户枢纽功能,通过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共同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构筑向西开放战略高地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新基地。”刘向东表示。

助力建圈强链

夯实产业发展

截至2023年年底,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以不足全市千分之七的面积,贡献了全市46%的外商投资总额与25%的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成为成都开放型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通过发挥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成都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推动开放型产业建圈强链、集聚成势。

攀钢集团成都钒钛资源发展有限公司便受益于自贸试验区全球化的开放型产业圈。公司营销总监杨雄飞表示:“推动产品全球化配置是我们发展的关键,通过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追求整体资源效益的最大化,而自贸试验区就具备这样的优势,立足政策平台链接国内国际市场,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围绕产业建圈强链有效释放发展潜能,成都“数字贸易”“服务贸易”迎来发展窗口期。目前,四川自贸试验区成都区域拥有4家国家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总量居全国前列,相关产品服务畅达全球,其中成都天府软件园在全国十二个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中名列第二。去年,四川省获准网络游戏属地管理试点,通过搭建四川游戏创新发展中心,推动数字文化创意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2023年,我省共出版游戏51款,较2022年同比增长38%。”四川省游戏创新发展中心编辑部主任周艳表示,“近1年的运行时间,我们已常态化开展属地游戏预审、内容创作生产引导等,实现了游戏出版的规范高效运转。”

经前后产业生态对比,四川游戏出版获批周期较试点前平均周期缩短10个月以上。随着越来越多的四川精品游戏在此出版,周艳也是由衷感到高兴:“受政策、渠道双轮驱动,四川游戏文化吸引力得到显著提升,我们也将加快培育重点高质量产品,强化平台、资金等要素支撑,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字招牌’。”

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向各个领域延伸,成都结合自贸试验区各片区资源禀赋,将持续优化开放型产业结构。通过壮大成都天府新区片区高新区块生物医药和数字贸易,成都天府新区片区直管区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金融、法律,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双流区块航空经济,以及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适铁适港主导产业,全方位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成都市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成都将更加积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在自贸试验区内加快培植重点产业集群,吸引更多优质生产要素集聚,打造世界领先的产业生态圈。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