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居住环境促进实现联合国 2030 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在2015年提出了一套全球性的行动计划——联合国2030年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引导全球各国在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位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的“十二五住宅中试基地”负责人,中国可持继发展研究会人居专业委员会委员王少雄注意到住宅是人们生生世世的追求,人们往往耗费1代人或2代人的光阴和经济积累来盖一座房子,负担沉重,一些经济稍好的家庭盲目盖新房,严重浪费资源。他与国家团队合作设计并在基地里建设出了可以庇佑3—5代人的“百年合字大厝” 样板房。新住宅可以筑造人口的精神文明、资源的物质文明和环境的生态文明,承载中华文明脉络,融合中西园林特点,可促使人们主动实现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百年合字大厝(厝:躯体和灵魂归依的堡垒)具有独有的社会价值:
一、传承:我们设计、建造的独栋住宅,继承了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和建造技术,涵养“人”从出生到过世一生的需求,居住在这样的房子里有神奇的天道力量,可以让居住的人,少生病、不用上医院,还高寿。
二、开源:离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还有6年的时间,我发现通过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住宅环境,来潜移默化、促类旁通的教育引导“人”的思想和学习,一代又一代地筑建人类的灵魂,有效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今天,我把这个途径分亨给朋友们。
三、节流:实现住到行的能源自维持,实现多代同堂,这将是地球上最大量的节能减排和节约土地。
四、培元:新时代的人们,需要一个身心归依的场所,新时代的住宅可营造强大的精神铸造力。
五、知震:有规划有设计 给予人们实现美丽的住宅梦想,能调动广大人们参与经济建设的积极性,释放强大的生产力。这个过程也是国家经济再次腾飞的过程。
“百年合字大厝”从平民百姓“日常需要”和“住得起”的需求出发,充分考虑了国家级别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继发展战略。住宅的建造设有“农家晒场”、“菜园”、“劝业碑”、“展示廊”、“立体自然通风、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多功能厅”、“中堂”、“堂前池”、“婚庆房”、“温馨小套间”、“家庭论坛”等生活场景以供选择,新住宅功能符合时代和历史的发展方向。建筑技术于2021年10月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10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十项实用新型专利可组合排列成N多种结构模式,充分保证人们的需求。“百年合字大厝”:4代同堂大厝,庇佑3~5代人,躯体和灵魂归依的根据地。为开基(支)人祖、一代俊杰的标配。
2013—2016年,他配合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联合同济大学、天津大学、河南大学等单位,负责“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能源自维持住宅原型研发与建造(课题编号:2013BAL01B02)”中试基地的管理与运营。在泉州中试基地里设计出了多个新时代住宅方案,以适应中国辽阔土地上不同的经济和气候条件,本建筑方案是持续研发的保留方案。
在研发活动期间,王少雄赴英、新、日、欧等多国和我国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开展深入调研,更与新、台华人双向多次交流。对殷虚、山西“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北京四合院”“闽南五间张”等中国传统建筑进行重点研究。(洪旭朝)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