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软”环境 构筑园区“硬”支撑
营商环境是指一个区域的商业环境和经商条件,优化目标是提升“商”的感受度和满意度。按照区域划分,营商环境包括国内营商环境和国际营商环境。营商环境的好坏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竞争力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营商环境有助于吸引国际投资,引进先进技术,促进一国经济增长,提升国际竞争力。对于一个地方的产业园区而言,优秀的营商环境为园区发展提供“硬”支撑,即吸引优秀企业入园,打造高质量产业集群,提升园区竞争地位。
一、园区营商环境突出问题
营商环境是一个产业园区的“软”实力,纵观国内产业园区的营商环境现状,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开办企业方面。企业全生命周期中企业的开办是园区打造营商环境的开始,相关的制度环境和服务效率是吸引投资的第一道关。目前,园区内开办企业的流程繁琐,需要提供大量材料,包括资金证明、企业章程、股东身份证明等等,手续繁琐,审核时间长,开办企业时间成本很高。此外,对于初创企业,注册地址难以获得,或者获得成本较高。这些问题对园区内的企业开办带来挑战,影响园区招商工作。
用水用气方面。用电、用水和用气等要素保障直接影响园区企业是否正常生产经营。目前园区内的用水、用气供应存在问题:一方面,用水、用气供应不稳定,出现经常性的供应中断或压力不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营。另一方面,园区内企业的用水、用气价格较高,企业需要支付较高的费用来获得用水用气资源,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另外,企业在园区内申请用水用气需要经过繁琐的手续,包括填写申请表、提供相关证明文件等,增加办理时间和成本。
政务服务方面。园区内企业既要接受政府的监管,也会享受政府的服务。目前园区相关政务服务效率低下,例如服务信息不透明,审批标准不明确,手续很繁琐,影响了企业的决策和运营;政务服务机构缺乏一站式服务,导致企业需要在不同的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办理手续,增加了企业的时间成本;政务服务机构缺乏数字化服务平台,如在线申办、电子证照等,限制了企业的便捷办理。
普惠创新方面。园区内对于创新的支持力度不够,缺乏包容性政策和创新创业环境。创新政策不透明,企业难以准确了解和享受到相关的创新政策和优惠措施;企业创新资金匮乏,限制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和研发能力;园区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完善,企业的创新成果和知识产权面临侵权风险,影响了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和创新投入;企业创新合作机会有限,难以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和平台,限制了企业的创新合作和创新能力;企业在创新成果转化中面临困难,缺乏转化渠道和转化支持,限制了企业的创新价值商业化实现。
获得信贷方面。园区内企业获得信贷的难度较大,银行贷款审批严格,民营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信贷额度;园区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银行一般接受实物资产抵押,即使接受应收账款质押,对于借款主体的信用等级有较高要求,限制了民营企业的融资能力;银行的贷款流程繁琐复杂,需要提供大量的材料和文件,增加了办理时间和成本;企业融资渠道的多样性缺乏,银行贷款以外的其他融资渠道不足。
缴纳税款方面。园区内企业缴纳税款的负担较重,税率高,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税收优惠政策宣贯不到位,企业难以准确了解和享受到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限制了企业的发展;税务部门对企业的税务申报和纳税情况进行频繁的审查,增加了企业的行政成本。
二、园区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一)苏州工业园区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首个中外合资合作的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等196家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四,创历史最好水平。另外,苏州工业园区在商务部公布的经开区排名中位居第一。苏州工业园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其中生物医药产业在全国综合排名第一位,聚焦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及新型疗法三大重点领域,已集聚相关企业超2300家,包括境内外上市公司24家,累计上市27款药物,2022年实现产业产值超1300亿元。苏州工业园区之所以能够不断引入优质企业入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其良好的营商环境,优秀经验和做法如下:
1.优化园区政务服务,加强政务诚信建设
针对园区企业在开办到注销过程中遇到的材料多、审批久等问题,苏州工业园区行政审批局着力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提供一体化服务,推出帮代办服务专区,线上依托“一网通办”建设“智能帮办专区”,实现企业及分支机构设立登记、变更、备案、注销等事项的全程网上办理和商事登记、规划建设等领域的远程帮办导办,简化企业登记和注销程序;同时园区建设名为“审管执信”的信息化交互平台,集合了业务办理、信息交互、闭环管理和数据赋能四大功能,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一体推进涉案企业刑事合规与行政合规改革。
2.构建园区社会信用体系,提升企业获得信贷能力
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出台《苏州工业园区关于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苏园管2021(9号))、苏州工业园区优化创新科技金融服务实施细则(2021版)(苏园科2021(70号)),对科技企业贷款利息、融资担保费和融资租赁费进行补贴;园区推出“园易融”平台,以政府大数据和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引进多类型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基金、担保、保险等九大机构,针对园区企业需求提供政策性金融产品和普惠金融产品,平台内共享企业信用信息,便于金融机构及时准确地查询企业信用情况,形成动态监管体系,发挥信用+金融的共同作用,助力园区企业全方位、多维度的获取信贷。
3.改进水电气服务,提升企业获得用水用气效率
首先,苏州工业园区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确保基础设施的同步建设。其次,园区实现了雨污水管网的全分流和全覆盖,有效解决了水资源管理问题。此外,苏州工业园区将“临时用电”和“临时用水”两项手续靠前办理,保障企业开工进度;响应苏州市出台的《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用水报装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减免外线工程和水表等费用;园区持续优化水电气报装服务,根据“一网通办”平台和“水电气综合服务平台”,实现“线上一个总门户、一次登录,线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新举措,使得企业及时准确地进行相关业务办理。
4.提升园区企业发展,加大普惠创新政策支持
园区管委会出台多项惠企政策,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重点人群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引才就业补贴、稳岗返还政策等;推出“创新积分贷”,创新积分纳入银行授信指标体系,将企业创新能力转化为金融支持额度,鼓励企业进行创新,为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在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实力非常雄厚。集成电路是张江高科技园的核心产业之一,也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水平最高的园区。入驻企业包括ABB、西门子、博世、英伟达、微软、英飞凌等国际巨头企业。张江科技园的成就得益于其良好的营商环境,例如:
1.简化企业开办和注销流程
在园区内设立内资企业,其行业符合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导向的,实行直接登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2.解决园区企业电力需求
上海张江科技园为解决电量供应不足、用电高峰期断电等企业用电困难,开展电力设备改造工程,改进园区老旧线路,满足企业对用电的需求,进而保障生产用工进度,降低机器设备的损坏率,通过提升园区企业获取电力能力,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3.探索“招投联动”新模式,引进优质项目
张江集团致力于建立招商和投资之间的有效联动,为园区提供从招商到引资全流程“一条龙”服务。
4.提供普惠创新政策支持
张江科技园鼓励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允许人力资本、智力成果作为物化资本投资;对新引进或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对于符合张江高科技园区产业导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创业企业提供研发阶段贷款贴息政策支持;出台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各项优惠政策;实施企业所得税优惠、科技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
5.保护园区企业知识产权
在园区内设立专项奖励基金,鼓励企业积极申请专利,扶持企业将专利项目进行产业化生产;开通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公共服务平台国际运营(上海)试点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维权服务,切实保障园区企业的知识产权利益。
(三)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
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是中国内地第一个高科技园区,也是深圳市高新区核心产业之一,先进制造业实力同样雄厚。园区内以电子信息等产业为核心产业,依靠紧邻港澳独特的地理优势,吸引大批的国内外企业入驻,包括许多中外合资企业。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的成功不仅因为其地理位置和先发优势,其营商环境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突出亮点如下:
1.推进园区企业跨境贸易交易
落实深圳市推出的《2023年深圳市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工作举措》,深化“智慧口岸”建设和口岸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园区内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降低跨境贸易门槛,让中小微民营企业在跨境电商大浪中受益。
2.园区电力成本大幅降低
贯彻落实工业园区供电服务改革,从“一园一表”转变为“一企一表”,大大降低了企业用电成本,改造后的减税降费政策直接惠及终端企业,使得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减少企业运营成本。
3.为园区企业提供普惠创新政策支持
贯彻落实《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打造科技资源支撑型特色载体推动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升级专项资金申请指南》,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创业基金支持,推动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另外,还推出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人才引进政策,推动园区企业自主创新和吸引高科技人才。
4.为园区企业提供融资和信贷支持
贯彻落实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发布《深圳市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为园区企业开通绿色信贷通道,为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提供优惠利率,并给予企业创业贷款贴息;根据“20+8”产业配套专项政策,针对园区企业推出“园抵贷”产品,助力园区企业获取优质金融服务。
三、世界银行新体系下优化方向
上述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产业园区营商环境优秀做法为国内其他园区提供标杆。然而,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一个持续的动态优化过程,上述三个优秀园区依然有改进空间,营商环境稍落后的园区在结合自身特色,学习国内先进的同时,对标世界新评估体系,完全可能异军突起,后来居上。
2023年5月,世界银行发布营商环境新评估体系Business Ready(B-READY)(“世界银行新体系”),其底层逻辑、指标构成、数据来源和评分方法与此前的Doing Business(以下简称DB)评估体系有较大变化。世界银行新体系包括10个主题以及数字技术应用、环境可持续性、性别3个跨领域方向,其将监管框架、公共服务和实施效率贯穿到所有一级指标,涵盖了商业主体所面临的法律、政策和服务商业环境。对于当前中国的产业园区而言,在世界银行新体系下,尤其应当关注市场准入、经营场所、公用事业服务、金融服务、国际贸易、税收六个优化方向,因为市场主体对这些方面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尤其敏感,重点优化这些方向,其营商环境质量将获得明显提升。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体系新旧对比
四、园区营商环境优化建议
上述提到的园区营商环境问题,通过对标国内优秀园区的做法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同时借鉴世界银行新体系的优化方向,任务清单化、责任清单化,加以贯彻落实,园区营商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本文对园区营商环境的优化进行延展,结合相关专项债和中央预算资金的支持领域与园区营商环境优化提出一些建议,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园区数字化改造
园区数字化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方向,它包括园区政务服务的数字化,也包括园区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园区企业的数字化。除了要提升政务服务在企业开办、许可审批、信用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数字化服务外,还应在园区基础设施的数字化和园区企业的数字化服务方面提供服务。一方面,充分利用专项债建设园区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应主动向园区企业宣传国家和地方关于数字化转型资金支持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用好用足政策。
(二)加强园区循环化改造
园区内的生产生活环境改善是营商环境优化的重要内容。园区“三废”处理能力方面,通过专项债提升园区处理能力,开展循环使用(如中水回用)。企业节能改造方面,园区应积极向企业宣贯节能减碳中央预算内支持政策,主动对接,甚至提供帮办服务,将园区打造成为低碳、零碳园区,良好的口碑,有助于吸引优秀企业入园。
(三)为园区企业提供创新服务
为园区企业提供创新综合服务,解决其创新意愿和创新能力问题。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园区公共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园区企业创新提供平台支撑服务。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同样支持园区企业自主创新技术类产业项目、自主创新研发类项目和创业能力提升类项目,园区应积极主动宣传这些优惠政策,并告知申请路径。此外,园区可以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孵化支持初创科技型企业,推动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提升园区的创新活力,为园区产业集群的打造奠定基础。
(作者: 肖平 中建政研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研究员)
(马海玲 中建政研政府投融资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