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先导智能布局TOPCon电池整线解决方案,引领光伏制造智慧发展

2023-12-18 15:17 咸宁新闻网

历经二十余年,中国光伏产业铆足干劲冲刺扩产,完成从无到有、从有到强巨大转变。

2023年,在“双碳”目标驱动下,光伏前三季度应用市场表现依旧强势。11月3日,国家能源局公布2023年前三季度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128.94GW,同比增长145%,其中集中式光伏61.80GW,分布式光伏67.14GW。

快速增长的装机规模下,是光伏产业链各端不断膨胀的产能和产业链企业的壮大。财报数据显示,光伏设备行业头部企业先导智能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32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三季度营收61亿元,同比增长34%;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增长32%。

消息面上,先导智能光伏团队率先实现了XBC电池的GW级工艺设备研发验证,在其全工序环节都实现了全新突破,并且该系列设备在终端生产现场顺利实现满产,获得下游厂商认可并追加订单。

1.png

正如行业人士所言,国内光伏产业现在还谈不上达到了需求的天花板,只是处在了一个新产能、新技术的替换阶段。未来随着N型电池接棒P型电池成为主流技术,光伏产业成长空间有望被再度打开。

投注技术潜力股,光伏设备“先发优势”展现

今年以来,光伏组件价格逐渐下行,从年初时1.8元/W左右的水平,已经下降至9月末的1.24元/W。近期,某集团大型投标活动中,N型组件最低投标价为1.08元/W;P型组件最低投标价0.9933元/W,与2021、2022年出现的价格高点相差甚远。

由此,中国光伏市场已经“满员”的说法引发了各方激烈讨论。实际上,这股“跌跌不休”的态势自去年下半场就已开始,但从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容量创下了87.41GW的历史新高来看,光伏组件价格的下行似乎为光伏装机容量扩大创造了更多机会。

2023年先导智能半年报业务数据显示,公司锂电池设备、智能物流系统、光伏设备、3C设备收入分别为53.6亿元、9.2亿元、2.8亿元、1.6亿元;其中光伏自动化生产配套设备增长尤其明显,同比上升了212%,占比总收入的4%。虽然光伏设备的营收同核心锂电池设备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但巨大的增幅仍彰显出了这条赛道的景气。

这样来看,光伏组件价格的波动对光伏设备的影响并不剧烈,反而因下游光伏装机成本下降,光伏设备市场又迎来了一波需求提升。就像行业内一句俗话:“在沙漠中挖金有可能暴富,也有可能毫无所获甚至是付出代价,但卖淘金工具的人一定挣得彭满钵满。”

2.png

某种意义上这揭露了光伏设备行业的本质。光伏组件价格的下降可以说是光伏产业结构性过剩的结果,而光伏自动化设备的出现又正好是光伏实现大规模生产应用的关键原因。但在技术壁垒上,光伏设备技术要高于容易同质化的光伏主产业链技术,对光伏电池以及光伏组件的生产有着一定决定作用。

当光伏产业再度面临产能阶段性过剩难题,以新替旧便成为了破局利斧。

目前市场上广泛应用的P型电池随着技术工艺的迭代已经逐渐触及电池效率天花板,突破空间有限。与之相比,N型晶硅电池凭借高转化效率、高可靠性及产业化可行性,很大可能成为下一代光伏电池主流技术。而N型下属TOPCon、HJT和XBC三种技术路线中,XBC转换效率又为最佳。

因此,先导智能此次XBC电池GW级工艺设备研发验证以及全工序环节突破的实现,既是光伏设备行业“先发优势”的展现,也是光伏行业正被引领重回理性轨道的讯号。

虽然受技术、成本限制,XBC电池的市场竞争力现在仍偏弱,但随着设备技术革新,XBC电池不久后也将同其他主流技术一样,迎来大规模商业化。届时,先导智能印刷、测试分选、串焊机等光伏设备在电池和组件制造上拥有的效率优势,势必会转化为更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加码助力光伏设备国产化,加速“降本增效”

“我国市场上已经难觅非国产化光伏制造设备。”从十几年前光伏设备全进口到今天的光伏设备高度国产化,中国光伏设备行业的面貌已全然不同。2022年,我国光伏设备产业规模已超过650亿元,较2021年增长了62.5%。

站在国产光伏设备发展视角,一批优秀的设备制造企业的“入局”帮助整体行业建立了竞争优势。以先导智能为例,自2009年进入光伏行业,其就致力于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的自动化成套设备的开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并于2013年首创国产电池片串焊机,在2017年成功研发并量产多主栅串焊机和半片串焊机。

先导智能的种种首创,一方面打造了技术上的“护城河”,积累起品牌效应,另一方面吸引了更多制造主体的参与,加速了光伏设备国产化渗透时间。更为关键的是,随着进口设备技术上的“失独”,国产光伏设备后起直上,迅速占据了光伏市场前端位置。

而近年席卷而来的全球“光伏热”又使中国光伏设备价值再度攀升至新高点。可以看到,2021年中国在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光伏制造环节的产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83%、95%、78%、70%,已经居于全球领先地位,成为全球光伏产业的支柱性存在。

3.png

受其影响,全球光伏规模应用浪潮“来势汹汹”。数据显示,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从2011年的30.2GW增长至2022年的230GW,年复合增长率20.27%,而2022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100GW,光伏装机量大幅上升。

自由竞争市场下,规模化生产对任何制造业来说都是逃不开的事实。然而对于下游光伏实现大规模应用前要解决的成本问题,产业链各环节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只是其一,关键设备的工艺优化和改进才是打开“降本增效”局面的突破点。从先导智能的示例中我们也可以清晰窥见这一点。

沿着原有技术发展路线,先导智能在光伏组件领域首推出OBB无主栅串焊技术,经统计,其银浆成本降低20%,可满足100um电池薄片化需求,年维护成本低于常规MBB的30%,产能达7200pcs/h。

除此之外,先导智能光伏电池领域内TOPCon高效电池解决方案、整线自动化设备、高效电池丝网印刷设备等均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再叠加自主研发的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系统,先导智能真正打造完成了光伏电池生产的“无人化车间”,推动光伏产业迈向大规模生产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顺应N型电池的崛起趋势,先导智能选择直接从TOPCon高效光伏电池入手布局,这其中既有经济价值的考量,也有对光伏电池未来成长性的权衡。截至目前,行业已有近40GW TOPCon电池投产,晶科、天合、晶澳、通威、上机等均有不同规模扩产计划,而先导智能与其中大部分厂商已经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4.png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SMM、太平洋证券)

若如专业机构预测,TOPCon电池于2025年迎生产高峰期,考虑到设备产能的先行性,先导智能光伏设备业务近两年将真正进入机遇阶段。先导智能半年报数据中光伏设备营收的猛烈增幅恰好也佐证了这一点。

政策给予长期景气信心,新技术拨开未来“迷雾”

在今年第三季度报释出后,多方证券机构对先导智能依旧给予了买入评级。究其缘由,在“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下,光伏、锂能等新能源市场前景明朗,支持力量充足。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不完全统计,2023年10月全国共发布20项光伏及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相关的政策,其中,国家政策6项、地方政策9项、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5项。

5.png

政策的不断推新调整正是光伏产业维持长期成长性的关键之一。尽管出现了周期性波动,行业内大多数人仍持有积极情绪,并且普遍认为N型电池的潜力现在还未完全爆发,等待部分设备技术痛点被逐一攻破后,行业势必会掀起新的扩张“热浪”。

根据CPIA预测,2030年,N型电池的市占率或将达到70%左右,前景十分广阔。而先导智能作为国内光伏组件设备的领头者,无论是TOPCon高效光伏电池解决方案的形成,还是XBC全工序工艺设备的首先突破,均有望在行业内引发“鲇鱼效应”,在产业链终端产生更深刻的影响。

所以,就现状对光伏行业下定论还为时尚早。的确,光伏行业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淘汰赛”,但跳出短期视角,这场比赛的目的不是为了让某家企业获取绝对优势,而是通过对落后产能的出清,筛选出各产业链中更高效、先进的电池技术,驱动中国光伏产业持续向前而行。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