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者专访|中科鸿泰·彭亮:中科院团队十余年技术积淀,打造全球首款多通道泛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
「创业者专访是“东升杯”国际创业大赛推出的前沿访谈系列栏目,通过与优秀企业的创始人深入对话,从创业经历、科研心得、企业成长、社会价值等方面深刻解读创业者到企业家的成长与体会,探索每个创新和梦想背后的故事。」
当前,心脑血管疾病呈现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的特点,在现有技术水平条件下,微创介入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介入手术器械操作精细复杂难度大、医生接受射线辐射累积严重、患者难以获得同质化治疗等,都是血管介入手术面临的临床痛点。血管介入机器人的研发能够辅助医生更轻松、更安全、更精准的开展血管介入手术,帮助更多患者解决病痛。本次专访特别邀请到北京中科鸿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总经理彭亮博士,为我们分享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创新技术。
彭亮:
北京中科鸿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总经理,中科院自动化所副研究员、中科院博士,具有10余年医疗机器人研究经验,曾主持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1项,承担国家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
中科鸿泰:
北京中科鸿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自主研发,致力于打造安全可靠性高、技术水准先进的医疗机器人产品,为医生和患者提供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术解决方案。
不忘初心,以技术创新解决血管疾病治疗难题
主持人:请您简单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彭亮:北京中科鸿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中科院自动化所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公司创始人、董事长、首席科学家是侯增广研究员。侯老师长期致力于医疗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公司主要产品是高端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它是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究成果,公司曾获得过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二等奖、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金种子企业等资质荣誉。我们最新一代多通道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工程样机已完成数例人体科研临床和5G远程手术,初步验证了其临床实用性。
主持人:请分享您的从业之路与心路历程?彭亮: 我从中科院自动化所博士阶段研究医疗机器人方向,毕业后留所工作,已经有10余年的相关科研经历。2018年,在中科院自动化所科研团队离岗创业政策支持下和侯老师的带领下,我作为联合创始人创立中科鸿泰,将实验室研究多年的科研成果进行产业转化。
主持人:公司名称及 logo 又有何种含义呢?
彭亮:“中科”体现了公司创始团队中科院的技术背景,“鸿泰”既代表了我们致力于推动中国医疗健康事业进步的愿景,也体现了团队既要志向远大,又要脚踏实地的创业理念。而公司 logo主体是一颗“心”形,代表着我们的产品能够帮助医生、患者解决血管疾病的问题,也代表着公司用心、恒心、不忘初心的经营理念。
自主创新,多通道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世界领先
主持人:经过十余年的行业深耕与技术探索,请您为我们分享现有介入手术机器人的痛点所在。
彭亮: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目前尚未有成熟产品的大规模临床应用,也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可以跟随,从产品的设计理念到临床适应症的选择,每个厂家都有自己的思路和路线,我们认为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行业至少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痛点。第一,产品设计上要能够覆盖大多数临床术式、能够解决手术的大部分流程,这直接决定产品的临床适用范围和实用价值;其次,在商业模式上要能够去适应医保、收费、集采等政策的变化;另外,在临床应用上,产品上市前的产品打磨和临床验证,对企业产品化能力以及产学研医合作经验和效率有极高的要求;最后,产品上市后的市场教育和推广,是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这个全新品类面临的巨大挑战。
主持人:相比于传统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辅助血管介入手术又有哪些优势呢?彭亮:第一,高精度的机器人控制能够实现更稳定、更精准的手术操作,也为临床研究复杂术式提供更有力的工具,有助于临床技术水平和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第二,主从遥操作方式能够让医生免受辐射和高强度的体力负担带来的伤害;第三,机器人在传感、算力等方面的优势能够让手术流程数字化、标准化,有助于缩短学习曲线,推动介入手术的同质化和快速推广;第四,机器人与5G远程VR影像导航、AI辅助决策等前沿技术的结合,使得介入手术充满了更多的可能性。我们相信,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将会成为介入手术室的一个中枢核心的部分,提高手术室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主持人:中科鸿泰自研的新一代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有着怎样的竞争优势?彭亮:我们最新一代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能够覆盖冠脉、神经、外周等不同科室的介入手术需求,能够支持从简单到复杂的血管病变介入治疗,可以实现多通道多器械的协同手术操作,并且能够借助力反馈技术提高手术的临场感和安全性,这对于医生从手工操作转向机器人辅助操作非常重要。
主持人:中科鸿泰采取了怎样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彭亮:中科鸿泰的创始团队来自于中科院自动化所,公司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平台,通过中科院知识成果转化政策,将成熟的先进技术进行快速产业转化,而科研团队根据政策可以获得成果转化的奖励。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科研团队在相关前沿领域具有非常强的技术实力,也是中科鸿泰公司持续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重要技术来源。
主持人:请您谈谈公司目前的市场布局以及未来的商业规划。
彭亮:中科鸿泰当前产品主要是面向冠脉介入、神经介入、外周介入,能够满足不同科室的介入临床需求,覆盖从简单病变到复杂病变的手术操作,并且能够兼容目前主流的介入耗材。公司未来将不断扩展产品的适应症,覆盖更多的手术流程,同时将扩展产品管线,满足更多介入手术需求。
立足临床需求,保持开放合作
主持人:请您分享一下公司的愿景及价值观,将为社会、患者、行业带来怎样的服务价值提升。彭亮:介入手术由于其微创和效果立竿见影的特点,成为心脑血管疾病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中科鸿泰秉承开放、协作、专业、创新的价值观,希望通过机器人技术创新打造国际领先的医疗产品,提高中国高端医疗装备水平,同时推动介入手术技术革新,造福人类健康。目前,中国冠脉介入手术一年的手术量已经达到130万例,介入手术机器人能够让年轻医生快速上手、快速成长,另外,医生有了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这个得力的助手和工具,就能够完成靠手工操作难以完成的高难度手术,并得到快速推广,造福更多的患者。
主持人:研究员和创业者这两种身份对您来说有何种不同?
彭亮:做科研更多的是兴趣引导,关注的是本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沿,然后基于自己的优势基础和兴趣驱动去开展自由探索。创业是市场引导,将满足临床需求、实现商业价值作为最终目标。对于高科技公司,产品研发、构筑技术壁垒只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商业目标的一环,更重要的是需要从管理和运营的角度去统筹资源,做好风险控制,平衡成本和效率,最终实现产品的临床落地和大规模应用。
主持人:请您分享创业经验,助力其他创业者加速成长。
彭亮:我是科研人员出身,也经历过医疗产品的研发、注册审批过程的艰辛,整个过程需要保持积极乐观、坚持不懈的态度;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开放合作和持续学习的心态,避免陷入闭门造车,这是我认为作为创业者应该要时刻警醒的。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