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敢为先 奋勇争先行致远
——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公司高质量发展综述
初冬时节,一条“运煤长龙”沿着蜿蜒的乌金大道,一路向东。神延线上,满载保供电煤的集装箱专列呼啸而过。与此同时,源源不断的“红柳林煤”沿着世界管径最大、线路最长的神渭输煤管道从陕北高原奔向渭北平原。尽管寒风凛冽,但在红柳林矿业公司依然涌动着热潮。一个个跃动的高质量发展音符,折射出公司蓬勃发展之势。从跟跑、并跑到领跑,公司三年间迎来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转换赛道,入局工业互联网领域。公司以“5G+云+元图工坊”为核心,打造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智能煤矿,为行业打破数据孤岛、规范数据治理提供可借鉴、可推广、可复制的范本;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公司全力构建“生态+科普+休闲+旅游”多元化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创建“高山草原+林果经济”绿色发展品牌,不断增强绿色矿山建设水平;
治理理念变革,率先开展“井下空气质量革命”。产学研用、理工医融合协同创新的解决方案,为全国矿山企业粉尘治理打开了新思路;
科技创新动能澎湃,近三年超万件创新成果集中涌现。“红柳林煤矿大采高工作面窄煤柱及巷道围岩综合控制技术研究”项目成果转化,首次实现陕北地区大采高窄煤柱工作面的顺利回采……
作为陕煤集团煤炭板块的排头兵,公司聚焦时代课题,谋求转型发展,在“十四五”发展积淀中,已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入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设煤矿,矿山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入选“2022特色工业互联网50佳”榜单,实现煤炭企业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零”突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煤炭工业先进集体”“全国企业文化最佳实践企业”等多项“国字号”荣誉;改革实践入选陕西省国资委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典型案例,并在全省推广;《陕北矿区煤矿空气净化与职业健康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装备与示范》项目通过多位院士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项目成果开创多项“首次”“首个”“首套”;2022年,公司煤炭产值、利润创建矿历史最高,连续三年各项指标大幅攀升,始终走在陕煤集团前列。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公司扬帆而上、乘势而起,正迸发出越来越多的澎湃活力。
奋进:满眼生机日争新
时针拨回2020年5月。“当前我们正处于煤炭产业转型的‘变革期’,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攻坚期’,高质量发展的‘突围期’,机遇与挑战前所未有……”,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宏一针见血阐明了当前面临的形势与考验,发出了“一颗红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号召,凝聚了全体红柳人的共识,以党建领航擘画发展蓝图。
持续巩固深化“第一议题”制度,推动全员政治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构建“党委集中学—支部专题学—党员自主学”三级学习链,创新形成了“七学七新”理论学习新模式。“七学”即,“第一议题”专题学、领导干部带头学、典型榜样示范学、辅导培训精深学、支部书记先行学、职工群众普遍学、红色教育基地学;“七新”,即,通过“七学”联动,实现学习有新收获、理念有新飞跃、创新有新突破、落实有新举措、作风有新面貌、工作有新成效、党建有新加强。
煤炭保供、深化改革、绿色发展……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任务形势,公司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在深化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过程中,坚持把党的领导融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全过程,健全党委前置研究程序,近三年细化覆盖1218项“三重一大”决策清单和615项前置审议清单,实现了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策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转落实、强管理。
注重完善和建立常态化党建工作机制,打造了“六融八促”党建品牌,有力确保党建工作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作用发挥看得见、摸得着、可衡量,形成了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和稳健格局。
2022年8月,基于“六融八促”党建品牌创新实践的《一颗红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和《“红”心融煤海》党建案例成功入选“(2022)全国党建创新优秀案例”;这意味着该公司的党建工作,迈入了全国国有企业的第一方阵。《“六融八促”党建品牌赋能“931”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思考》项目获评2023年煤炭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党建类)二等奖。今年5月,党建文化园获评“全国煤炭行业红色教育基地”,成为公司立足陕煤、携手行业、共聚“红色力量”的窗口和平台。
标杆:改革融合激活力
11月28日,在2023年煤炭行业对标工作会议暨首届煤炭行业标杆煤矿矿长论坛上,发布了2023年煤炭行业5个品牌标杆、16处标杆煤矿、53个标杆案例和8个标杆模式。公司荣登榜单,获评“2023年煤炭行业标杆煤矿”。
能够从全国众多煤矿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标杆靠什么支撑?在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常波峰看来,“改革赋能”是关键词。近年来,公司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抢抓数智化转型机遇,以创建“智能协同”“绿色立体生态”“井下空气质量革命”三个示范矿井推动改革发展,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打造叫得响、质量优、美誉度高的“红柳林煤”品牌,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
聚焦数智化转型,从大采高智能化综采工作面到成套智能快掘装备应用,再到矿井生产辅助环节的智能化场景应用。公司用三年时间逐步实现了“智能协同”赛道转换。“一键启动,鼠标采煤。”在公司,一场数智化“乌金之变”正在发生。5G、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与矿井采、掘、机、运、通等生产要素相互融合,智能综采、智能辅运、智能主煤流等24个智能化矿山项目建设,搭建形成了集时空一体、万物互联、数据融合、全息感知、业务联动、智能决策的六大特征的现代化矿井智能系统,有力推动了煤矿智能化转型升级。
数智化转型驱动绿色低碳发展。常波峰表示,公司以“智能+绿色”深度融合,推动“绿色立体生态”示范矿井创建。通过智能化装备应用彻底淘汰高能耗、高油耗、高电耗设备、设施,实现绿色开采。按照“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多向辐射”的思路,采取井下井上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新模式,对采煤沉陷区进行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推进实施了15216毛驴滩截流导水河床治理工程、采煤沉陷区裂缝治理与植被恢复工程等多项工程。
当前,公司正依托其打造的“立体生态修复示范园”,推进煤炭文化体验、生态旅游和景观园林的深度融合,把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目前,生态大棚、煤炭科普馆、叠水景观、生态公园等22个项目已初具规模。所规划的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万亩草原、千亩经济林”项目正在逐步实施中。
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成为公司领跑全国煤炭行业的又一关键。2020年,公司首次提出“井下空气质量革命”理念,开展《陕北矿区煤矿井下空气净化与职业健康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装备与示范》项目研究。项目从制约矿井空气治理的理论瓶颈出发,实地调研,精准研判,为推进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煤炭行业粉尘治理难题,提供了科学解决方案。经过两年多的创新实践,项目取得了多项成果突破。开发出国内首套井下空气质量在线监测与智能预警系统,实现了井下空气质量长短期预测预警。
今年7月,公司与安徽理工大学袁亮院士团队,就“井下空气质量革命”二期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研讨。项目将继续围绕粉尘防控、车辆尾气治理、空气质量预警、职业健康等方面开展课题攻关,对已研发落地的采掘区域粉尘高效防控新技术装备进行进一步推广应用。
厚植:红柳花开耀塞北
步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标定新方位、开启新篇章。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在应对变局、开拓新局中找准企业文化建设发力点,把“红色的信仰”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体系,把“绿色的希望”作为企业文化建设追求,推动企业文化厚积薄发、蓄力跃升。
2023年8月28日,2023全国企业文化(陕煤红柳林矿业)现场会当天,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宏作了题为《红色的信仰绿色的希望 以“红柳文化”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企业文化建设成果报告,对“红柳文化”进行了详细介绍。
“‘红柳文化’立足时代方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实际,以陕煤集团的发展战略和文化理念为统领,不断赋予企业文化体系新的价值内涵,具有‘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内化于心’的显著特征。”张宏说。
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构建了党建、文化、管理、发展、社会“五位一体”的核心要素框架,形成了以党建引领文化、文化提升管理、管理促进发展、发展回馈社会,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红柳文化”体系,推动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建成党建文化园、廉洁文化园、家庭家教家风文化园、安全宣传教育文化园、绿色生态文化园“五园”;打造太阳石影仪室、智能化调度指挥中心、智能化大师工作室等多个特色展厅和25个党支部文化活动阵地;投入使用党建、企业文化多功能展厅,全景式诉说“红色的信仰 绿色的希望”助力“一流打造 标杆引领”愿景目标的奋进故事;全新医疗服务室提供更为完善的医疗服务保障,文体中心棋牌、健身、瑜伽、智能书吧等多元化功能丰富职工文化娱乐生活;连续三年举办“共享安全红利·共建一流企业”庆元旦安全抽奖活动,新年晚会、职工集体婚礼等文娱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需求;“风吹红柳总有回响”主题文艺作品“百花齐放”,“煤海情长·红柳情深”主题煤雕、石刻、漫画等百余部作品,绘就了动人心弦的文化画卷。
跨界融合成为公司文化落地深植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依托立体生态修复示范园,打造区域煤炭科普基地,将煤炭科普馆作为探秘乌金之旅的重要平台。与中国煤炭学会携手推出《太阳石》科普系列丛书,王国法等八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名推荐,真实讲述煤炭智能绿色开发利用的科学知识和价值,让人们重新认识煤矿和煤炭。
征途漫漫,当扬帆搏浪;旌鼓催人,须策马扬鞭。走向未来,公司将着眼于“931”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以“勇争第一、勇扛红旗、勇创一流”的奋进姿态,在建设“行业第一、世界一流”现代化煤炭企业的征程上砥砺奋进、阔步前行,为实现陕煤集团“十四五”“18765”发展目标和助力全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贡献红柳林人的光与热。(李波 秦祺)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