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MetaHIT到MOHA,华大与微生物组学的15年
11月23日,由华大集团主办的“MetaHIT 15周年纪念庆典暨MOHA计划启动会”在华大全球总部时空中心隆重召开。
伦敦大学学院临床兼运动神经科学系名誉研究员Stanislav Dusko Ehrlich教授、哥本哈根大学教授兼丹麦科学院院士Karsten Kristiansen教授(两位都是MetaHIT项目的主要发起人)受邀到访并发表主题演讲,瑞金医院宁光院士、瑞典卡罗琳斯卡转化微生物组研究中心与国家流行病中心Lars Engstrand 教授、丹麦奥胡斯大学生物医药研究所 Lars Bolund 教授作开场致辞,MetaHIT项目论文第一作者覃俊杰博士、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孙点剑一博士、瑞金医院顾燕云博士、中国农业大学张燕教授、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程基业博士,以及华大代表分别作专题报告。
会议回忆总结了从MetaHIT计划(Metagenomics of the Human Intestinal Tract,2008年)到MMHP(Million Microbiome of Humans Project,2019 年)的全球科研合作历程,以及近15 年来全球科研及产业机构在人体微生态方面的重要成果,并宣布启动MOHA(Microbiome-Omics Health Axisni Initiative)计划,希望进一步推动微生物组学与人体健康相关的研究。
2008年,欧盟发起了宏伟的MetaHIT计划(人体肠道宏基因组计划),合作伙伴汇集了8个国家的13个机构。该计划旨在研究人类肠道中的所有微生物群落,了解人类肠道中细菌的物种分布,进而为后续研究肠道微生物与人的肥胖、肠炎等疾病的关系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
值得一提的是,华大作为唯一非欧盟组织参与了该计划,并承担了MetaHIT计划中的200多个欧洲人肠道微生物样品的测序及后续生物信息分析工作。2010年,华大关于“构建人体肠道微生物参考基因集”的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Nature》上。迄今为止,该论文的引用次数已达7435次。
如今,超50多种健康问题被证实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15年间,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微生物组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态的变化与消化道疾病、糖尿病、肥胖、阿尔兹海默症等慢性疾病息息相关。如今,对人体微生态的研究不再局限于肠道,口腔、肺部、皮肤、生殖道等部位的微生态也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
作为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前沿机构,华大一直在肠道微生物研究领域持续耕耘,发表与肠道菌群相关的研究论文总量共计达到了90余篇。
肠道菌群有上千种且组合方式各异,而高通量测序、大规模并行计算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探索体内复杂微生物群落的途径。
产业方面,依托在肠道菌群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全球领先的高通量基因测序及生物信息分析平台,还有藏量丰富的益生菌专用菌种库,并结合体外、动物和临床试验,华大营养开发出适合国人体质的益生菌系列产品“优美达”。
MOHA,即“微生物组学健康轴”,作为MetaHIT计划、MMHP计划的延伸,致力于构建完整的大规模人群微生物组图,深入了解微生物组在健康中的作用,并通过微生物组干预完成检测-干预的健康管理闭环。
此次会议上,MOHA计划的成功启动,也预示着共生微生物研究即将进入全新的阶段。
从MetaHIT 到MOHA 的15年,是华大从大科学到大产业的15年,预示着共生微生物组研究与应用,从百人到百万人再到千万人,数据量的指数级提升,是技术的巨大进步,也是研究理念的颠覆性突破。大人群、大样本,在时空组、AI技术的加持下,将使研究者们能够更为深入的理解共生微生物与宿主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大健康”、“治未病”等目标的实现提供全新的思路和工具。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