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智能:储能技术领先行业,服务多元化市场需求
“光储深融合、走向碳中和”,当下“碳中和”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共识和使命,能源生产与消费也正在迎来新的革命。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逐步搭建,不少能源制造企业正争先布局储能领域,分享这一新兴市场的红利。
作为国家战略产业,储能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其不仅是能源变革的重要支撑,同时也和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等产业一样,将是中国新经济的核心引擎。放眼国内储能产业链,不少企业坚持践行长期主义的企业价值观,先导智能就是其中之一。
先导智能作为锂电设备智造龙头企业,在核心制造和产线智能化发展方面已经具有丰富的工艺积淀和技术水准。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光储充大会上,先导智能就新型储能电池技术与应用问题与多位行业专家学者交流,并提出了储能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全方位的展示了其从动力电池到储能系统装备制造的实力和水准。
储能政策不断出台,“揭榜挂帅”助力赛道创新
2023年,储能赛道在“碳中和”的建设推进下进入了高速发展期。
在政策层面,今年1-7月,国家和地方各省市自治区一共出台了370项储能产业相关政策。其中,国家政策41项;地方政策329项,涉及电价与市场交易、储能补贴、“十四五”规划、新能源配储及建设规划等方方面面。其中《“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着重于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能动双重作用,加强新型储能领域创新战略性布局和系统性谋划,积极开展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的研发。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飞轮储能、储热蓄冷、氢储能等。相较于传统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具有响应速度快、建设周期短、调节性能高、选址布局灵活等优势。既可以发挥传统储能的“蓄水池”作用,在新能源发电量多的时候将多余电量储存;又可以发挥“充电宝”的效用,在发电量少的时候,向电网送电,促使整体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随着国内储能相关政策持续完善、市场环境不断优化,新型储能项目的创新与盈利渠道也逐渐疏通。数字化、智能化、碳足迹的发展浪潮对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产业发展新动能。
先导智能作为锂电设备的龙头企业,利用其先发的锂电技术优势,促进其储能领域的电化学变革,创新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降本增效”。在技术设备领域,先导智能打破传统的半自动生产的模式,率先开发出行业第一条全自动储能集装箱智能产线,装配90%以上自动化率,产品一次合格率可达95%,整体生产效率提高35%以上,同时电池的一致性及稳定性得到提升。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统计,今年1-6月,我国共有159个储能项目投运,其中新型储能投运项目达154个。国内2023年上半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为17.72GWh,总规模已超2022年全年总和,各省储能项目备案也超过2000个,行业整体发展非常迅速。
在政策引导下,市场主体投资建设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推动了储能“跑步”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新型储能也通过政策推动盈利渠道逐渐清晰,先导智能在新型储能赛道的未来布局也更加明确。
关注储能产品范式,布局储能一体化发展战略
随着储能行业规模化发展条件的日益成熟,不同储能项目的不同产品品类也日益受到关注。
从产品形态与销售模式上来看,大致可以将储能分为大型储能与户用储能两大类别。其中大型储能是以MWh级别以上的集装箱式系统为主,其终端客户为大型电力公司或工商企业;而户用储能则是以5-20kWh的小型电池系统为主,终端客户为分散的居民家庭,具备一定的C端属性。
在全球储能靠前的三大市场中,中国和美国的装机产品类型是以b端属性较强的大型储能为主。大型储能产品在形式上具备容量大、易于集中部署的优点,在功能上能够满足发电侧、电网侧以及用电侧工商企业的需求,也因此成为了储能装机的主力。
先导智能在新能源设备端不断进行创新研发,实现了储能系统效率和经济性的最大化。在储能集装箱的产品上,先导解决了传统的半自动生产的模式下的电池产品“低效”“不稳定”的缺陷,极大提高了大型储能电池的使用寿命。在铺设全球大型储能产品市场过程中,也再次吸引宝丰集团进而达成了合作,签订了充放电测试设备与20Gwh全自动储能集装箱装配线合作协议,实现了产业规模化的创新。
除了产品类别的优化升级,先导智能还看到了储能赛道在一体化建设布局上的长期成长性。
随着智能技术进步和与制造业的不断融合,各大装备制造企业都在推出一体化智能服务,以赢得新能源企业的青睐。先导智能基于储能一体化发展战略,以智能制造技术为基础整合了光伏、锂电、氢能、储能等领域,并逐步打通从光伏到光储一体、光储氢一体等平台化、一体化产业布局。
这一举措有效地提高了能源产业间的互补协调能力,同时在产线智能化整线发展上提高了标准。对于客户来说,提升了产品的整体联动性能,全流程管理上更加便捷,实现了储能系统效率和经济性的最大化。
冲破行业技术壁垒,服务多元市场需求
储能技术的多元化发展是由储能应场景的多样性所决定的。不同应用场景应对储能技术的性能要求有所不同。以储能时间长为基础进行储能划分,储能的应用场景可以分为容量型、能量型、功率型、和备用型四类。
容量型储能应用于离网型光伏储能或用户侧的峰谷价差储能场景,一般需要连续充放电 2 小时以上,且储能时长不低于4小时;功率型储能多应用在电力调频或平滑可再生能源波动的场景,需要储能电池在秒级或分钟级时段快速放电,其储能时长一般在 15~30 分钟;而能量型储能适合一些同时需要条调峰和调频的复合储能应用场景,连续储能时长在1~2 小时之间,例如独立储能电站或电网侧储能;备用型储能应用在电网突然断电或电压跌落时提供紧急电力,持续时间一般不低于15分钟。
由此可见,储能场景的多元化既有用电数量上的需求,又有用电质量的要求,还有用电价格的诉求。储能应用场景的复杂性决定了单一储能技术无法满足电网需求的多样性。也因此,针对特定场景选择合适的储能技术进行开发和应用成为了储能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
随着新能源装机容量和发电比例的提升,目前新能源侧配置储能系统以功率型或能量型为主,对储能时长的要求越来越高,容量型储能的需求日益增长。
先导智能针对市场上大型储能和容量型储能的需要,对大方壳电池和超大圆柱电池进行储能电池整线技术研发,利用企业丰富的经验储备和技术壁垒,形成了研发生产的高产能、高效率、高智能化优势,完成了成熟的储能电池装备整线解决方案。该方案具体可以为客户提供从电芯制造、电池组装、电池测试到模组PACK等储能锂电池整线设备。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储能产品生产效率,匹配客户市场容量型储能需求,引领了储能技术的长足进步和迭代升级。
当下全球绿色双碳目标持续推进,“高安全、低成本、可持续”是所有新型储能技术发展的共同方向,也是大容量储能技术和长寿命大功率储能器件成为储能产业的重要攻关方向。
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并非十全十美,其还需突破的共性关键技术集中在寿命、回收和安全三个方面。比如循环寿命的预测及测试评价技术、低成本修复延寿技术、退役电池的梯次利用技术、绿色回收再生技术、本质安全技术、安全检测及预警防护技术等。行业企业间需要结合市场需求,加强技术交流、合作,深入研发从而推动产业技术的迭代升级,共同推进产业发展。
“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基础和技术装备,也是催生国内能源新业态,抢占国际竞争新高地的重要领域。”先导智能既坚持了绿色可持续发展观,又在技术升级的同时关注市场的声音和国家政策的引领。注重储能市场的长期发展,在产品技术提升、市场多元需求、绿色产能布局等各个环节持续跟进,成为我国储能产业赛道上创新的引领者。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