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思马春荃:二次创业,省字当头
10月12日,以「省」为主题的合思未来财务人大会暨秋季产品发布会在杭州正式召开,大会现场400位企业CEO、CFO、CIO与主流媒体共同参会。本届发布会上,合思创始人兼CEO马春荃发表“二次创业 省字当头”主题演讲。
合思创始人兼CEO马春荃
在马春荃看来,企业的高速增长几乎已经消失,这恰恰导致了二次创业的必然到来。“现金流不仅是新生存战略,更是新估值逻辑。正如巴菲特所言,收入是虚的,现金是实的,只有现金才能让企业生存。我们在告别高速增长的宏观变化之后,也必须将观念从增长扩张转变为现金为王的战略轨道。合思作为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通过对象会计帮助企业实现全流程优化的“省事”、化整为零的“省心”和全员参与的“省钱”。
以下为马春荃现场演讲实录(有精简):
01
省(shěng)是今天,省(xǐng)是明天
最近,在企业界里经常有提到一个词“二次创业”。最早提到二次创业的企业是华为,早在1998年,任正非就带领华为开始了二次创业,而且不止一次。那么该如何界定“二次创业”呢,企业又为什么会走向二次创业呢?
我看到比较准确的一个解释是在企业取得高速增长之后,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发展而进行的内部变革过程。本质上是深刻的危机意识而引发的求生变革。
今天,我们看到,全球的经济都在遇到巨大的动荡,高速增长已经必然成为过去时,危机感也与日俱增。
在这样环境之下,省下钱来过冬天,自省自修为明天,这就是今天大会的主题,也是当下每一家企业正在经历的二次创业的主题。
统计数据已经带给我们真切的感受: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6688.9亿元,同比下降18.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625.1亿元,同比下降17.7%;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9578.1亿元,下降20.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267.5亿元,下降13.6%;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837.8亿元,下降21.3%。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1.39万亿元,同比增长0.1%;发生营业成本43.83万亿元,增长1.2%;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19%,同比下降1.21个百分点。
企业的高速增长几乎已经消失,这导致了今天二次创业到来的必然性,而且是规模化、批量化的到来。
经济紧缩之下,当然要省。企业每增加一块钱收入,不一定有一块钱利润。但每省一块钱,就是一块钱的利润。巴菲特也曾经提到:收入是虚的,现金是实的,只有现金才能让企业生存。于是,以“省”为核心的现金流战略成为企业当下的生存战略。
不仅入此,我们还认识到现金流也成为了企业的新估值逻辑。在巴菲特先生的投资理念中一直有个主张:看经营性现金流。越来越多的项目正在回调估值,而其底层逻辑则是现金流贴现法。在告别高速增长的宏观变化之后,企业也必须将观念从增长扩张转变为现金为王的战略轨道。
精打细算的“省”(shěng)是今天的必修课,改变观念的“省”(xǐng)是明天的铺路石。
二次创业就是要重构组织,实现三省——省钱,必须全员参与;省事,必须全流程优化;省心,必须化整为零。合思作为敏捷的财务收支管理平台,通过对象会计帮助企业实现省钱、省事、省心。
02
省钱,需要全员参与
省钱真的很容易吗?我们以费控支出的最重要的板块差旅为例,根据2023年费控及差旅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1~7月份,差旅消费总体金额同比增加 220.11%、环比(22 年6月1日 -22年12月31日)上涨 95.49%,从交易单量上同比增加160.40%、环比(22 年6月1日 -22年12月31日)上涨 61.36%。我们看到消费金额的涨幅也明显高于消费单量的涨幅,反映出单次消费金额也在显著增加。就是说量价齐升,但是单价增长快于单量增长。
另外,在已经实施费控的企业中,差旅超标订单的量大幅度激增,同比达到了198%。综合这两点,可以看到,今年企业差旅消费的客单价不可避免的拉升,企业的差旅消费将严重超标。企业不是不想控制,而是在整体机票酒店上涨的大环境下,已经无法真正有效控制住差旅成本了。
因此,省钱不能仅仅依靠管控和外部供应链优化,而是要让全员一起参与、乐于参与,上下一条心地降低差旅成本。
03
省事,要全流程优化
企业的流程优化是降本增效的永恒主题之一。君联资本的CFO付军华女士有一个非常独特的观点:消灭比改善更重要。我对此观点举双手赞成。在数字化风起云涌、广泛普及的时代,在数电票方兴未艾、快速增长的世界,我们是不是还在一段一段的给流程打补丁,在笨拙的财务管理层级上做加法。事后报销仍是目前大多数企业的选择,还在占用大量的管理成本。如果企业能构建一个全员参与省钱的数字化消费平台,那么我们就能彻底干掉事后报销。
华为云差旅的统计调研显示,只有不到10%的企业实现了L3级别无需报销,即使是这些企业,绝大多数还在手工与供应商对账,这是L3级无需报销占比不高的本质障碍。员工是满意了,但是财务和行政累坏了。
电子发票的普及率大幅攀升,普票已经达到了50%以上,但是企业又该如何存储纸质发票呢?我看到绝大多数企业还在用打印机、纸张夜以继日地做着又废纸、又费事的无用功。数电票,尤其是数电专票已经在几十个城市试点开放,企业内部却还是由业务人员提申请,等待财务开票。这些本不应该再存在的流程,日复一日地消耗着企业的时间、成本。
只有全流程优化,才能最大限度挤压水分,让成本降低的同时,成倍地提升效率。
04
省心,要化整为零
既然住宿价格的上涨无法避免,如何让员工住上更便宜的酒店呢?
在2010年,稻盛和夫先生访华的时候,有一个小故事让我感到震撼。2009年日航破产、稻盛和夫接手重建,自此他每周都会搭乘新干线经济席(指定席)往返于京都的家和东京的日航总部。而这次来中国访问,坐的却是头等舱。记者问:这是为什么?稻盛和夫回答:每周的通勤是日航报销,从费用最小化的原则出发,他选择做经济席,来中国访问是受邀的私人访问,乘坐日航航班是邀请人报销,从销售最大化的角度,选择做头等舱。
从企业经营者视角看,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显然理所应当。但是,让每一个员工都具备这样的思路和行为,那么就必须让人人都是经营者,让企业的利润与个人利益建立关联。简而言之,就是责权利对等,这样才能上下同欲。企业想让员工主动预定更便宜的酒店,就要让因此省下来的钱体现为员工的所得。
然而,利润与个人建立联系的范畴不能太大。一个10人的公司,制定一套利润分配机制,很容易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但是1000人的公司、10000人的公司,即使建立了一套机制,也仍然无法有效的调动积极性,反而形成了“大锅饭”的效果。这是因为核算的利润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不对等,个体再努力、也只是影响千分之一、万分之一。大型组织运作模式之下,很容易经过几次博弈,每个人看不到努力和收获的回报,所有人都躺平了。
因此,我们必须把组织的利润核算单元变小,让组织与个人之间形成更加直接的联系。最好的方式就是核算单个个体的利润,自己享受自己创造的价值。让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可以衡量与分配——人单合一、按单聚散——这也是海尔提倡的自主经营体,也就是“人人都是老板”。
企业当然无法有无数个老板,但我们可以在公司内部创造无数个小的组织,让尽可能多的员工成为每一个小组织的“老板”。构建化整为零的机制,才能让每个员工努力的省钱、努力的挣钱,老板才能真正省心。
05
对象会计,平台型组织价值计量与分配的工具
二次创业中组织变革的方向在于——建立一个更小规模、更大授权,直接与分配挂钩的组织核算激励体系。我总结为:分形、分权、分享。每一个动作、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像U盘一样可以在组织内部高效的即插即用,实现价值的创造与收入的回报。这就使得公司必然成为一个平台型组织,支撑每一个原子颗粒度的人或事在公司的平台上实现即插即用、即用即分配的要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平台型组织的价值计量与分配逐渐成为极为棘手的事情。核算的颗粒度如此之细,每一个原子级的核算还要构建成某个特定的结构,以便在这个结构中分配利益。在核算原子级收支损益的时候,我们会用到事项法会计进行核算。当核算之后的信息,在以某种组织结构合并计算并分配的时候,我们会用到责任会计的方法。
这两种会计工具是相互交织组合在一起,才能实现平台型组织的核算与分配。无论是一个事项还是一个责任中心,都可以被定义为“对象”,我们通过会计的方法来研究这个“对象”的收支损益、价值创造。“对象”就是面向对象分析当中对现实世界抽象建模研究的主体。而在会计领域,我们把要研究的主体也想象为“对象”,研究它的收支损益,研究它的价值创造。于是我们在许定波教授、杨周南教授的鼓励和指导之下构建了一个全新的管理会计理论——对象会计。
对象会计是借鉴面向对象分析方法对实体世界进行抽象的理念来构建智能会计平台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以及所归属责任中心价值运动的对象化描述和分析,将复杂经济活动进行细颗粒度分解描述以及灵活组合关联,以此来实现企业价值运动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今天,未来财务人研究院、北大信研院智能财务联合实验室与合思三方共同发布《AI新范式下对象会计的研究》白皮书,首次提出“对象会计”理论。在对象会计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研究创造利润的主体——每一个动作、行为、交易的收支损益,然后再汇总到分配利润的主体——每一个责任中心,形成汇总的收支损益。按照这套理论,我们将以数字化的方式构建合思收支管理平台,并在组织分权的体系中赋能给每一个经营者,让他们的决策、管理有充分的数据支持与数字化支撑,成为缔造企业二次创业的未来财务人。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