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促进公众理解人工智能”专题论坛成功举办
9月20日,2023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促进公众理解人工智能”专题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论坛旨在探讨如何积极推动公众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应用,帮助公众充分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促进公众理解人工智能”专题论坛现场
论坛由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电子学会和光明网联合承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科技哲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科协-复旦大学科技伦理与人类未来研究院教授段伟文担任主持人。
中国电子学会副秘书长曹学勤表示,为了让公众能够使用和探索人工智能技术,需要推动人工智能教育普及,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加强公众对人工智能的认识和理解,使其能够更好地评估人工智能的风险和机遇。
专题论坛报告环节,邀请了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前任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南开大学原校长龚克,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会士、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工学院讲席教授默罕默德·萨万(Mohamad Sawan),上海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天津大学机器人与自主系统研究所副所长齐俊桐,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Warren Alpert杰出学者大久保达夫(Tatsuo Okubo),微软(中国)公司首席技术官韦青,中国政法大学数据法治研究院教授张凌寒,突尼斯科学技术未来协会主席哈特姆·斯里曼(Hatem Slimane),围绕5G、物联网、人工智能、ChatGPT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热点话题,探讨人工智能科学普及和传播的方式和路径。
龚克报告的题目为《让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人类的好帮手》,围绕生成式AI是否成熟,是否可以被使用,它的风险在哪里、有多大,是人们做事的帮手还是做弊的枪手,对于人工智能发展该按下加速键还是暂停甚至是关机键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为何”以及“如何”使生成式AI成为人们的好助手。。
默罕默德·萨万(Mohamad Sawan)的报告题目是《兴起的人工智能医疗器械:优势与局限》。报告介绍了基于定制的片上系统(SoC)集成平台的可穿戴和植入式医疗闭环神经调制器的实现。后者用于诊断、治疗和预测健康状况,重点讲述了基于脑机接口的医疗器械,在有效诊断和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
齐俊桐以《未来已来:智能机器人时代》为主题,通过仿生、仿人等类型的机器人发展情况介绍智能性提升的历程,展望了未来机器人如何服务和改变人类生活。
大久保达夫(Tatsuo Okubo)的报告题为《通过人工智能来理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报告介绍了名为"FlyWire"的项目案例,该项目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对果蝇大脑的海量脑科学数据进行分析,迅速加快了研究进度,说明负责任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公众参与可以加快基础科学研究的进展。
韦青带来题为《滑向冰球的下一个位置》的报告。他分析,当下最热门的莫过于以基础模型(foundation model)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的进步,因此,在这次活动中,重点与大家探讨和分享了人工智能领域是否有些规律可循以及技术发展的次第如何的话题。
张凌寒以《如何防范风险安全善用人工智能》为主题阐述了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防范风险,安全善用人工智能,旨在提高民众数据安全意识,提高数字素养。
段伟文以《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学习和教育》为题,阐述了ChatGPT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知识生产的新形态,开启了一种建立在海量乃至全语言数据之上的知识生产自动化模式。他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挤出知识的水分,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应该更加主动地迎接和适应这一变化,重新设定学习的核心内容和智能发展中的关键技能。
哈特姆·斯里曼(Hatem Slimane)以《教育领域的人工智能》为主题进行报告,通过回答“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专业人士,我们需要培养哪些技能?”以及“我们能否在知识、绩效和新技术之间取得平衡?”等问题。
△“促进公众理解人工智能”报告演讲现场
“促进公众理解人工智能”专题论坛旨在为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人工智能信息与建议,推动人工智能持续为人类社会带来积极影响,为促进公众理解并更好地应用人工智能贡献力量。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