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成都以赛事经济扩内需强消费
青春与活力同行,建设与发展并济,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点燃了成都的夏日激情。这场国际体育赛事,以文化交流、消费供给为媒介,提升了成都的国际知名度和城市形象,既契合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又多方面展现出“千年商都”独特的城市魅力,进一步加快了成都国际化建设的进程。
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大运会是系统性展示成都国际化建设的重要机会。近年来,成都紧密围绕做强国际门户枢纽、形成强大消费市场、塑造品质消费场景、培育新型消费平台、建设国际消费目的地等核心支撑功能,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建设蕴含天府文化特色、彰显公园城市特质、引领国际时尚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抓大运之机
惠民营城促消费
“办好一场会,搞活一座城”,从消费层面来看,成都“大运经济”正完美融入到城市消费的方方面面。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首席战略顾问汤继强表示:“大运会是以年轻人名义举办的一场世界级最高规格运动会,不只是体育系统参与,它使各行各业以创新驱动的形式参与其中,将全面促消费、促发展、促交流。”
大运会期间,门票收入、餐饮带动、文旅火热……一系列火爆现象使得赛事经济效益逐渐凸显。据预计,观众观赛以及直接带动购物、交通、住宿、餐饮等衍生消费超过10亿元。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指出,大运会提升了成都的国际知名度和城市形象,吸引到更多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增加旅游消费。此外,各种活动和展览带动了如体育、文化、娱乐等产业的发展,以体育赛事经济聚集人气带动消费,有效提升成都作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影响力。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亦认为大运会对成都城市形象的提升和消费促进起到了关键作用。“大运会提升了成都的国际知名度,展现了成都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形象,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促进消费市场的繁荣。”江瀚表示。
一直以来,成都就是全国热门旅游目的地之一,当成都城市流量结合成都大运会赛事流量,推动外来消费实现阶段性增长。据统计,大运会期间成都东站客流量高位增长,7月累计发送旅客1077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104.8%。据“去哪儿”平台数据显示,大运会期间成都酒店预订量比2019年同期增长2.7倍;“飞猪”平台数据显示,大运会期间前往成都的国际机票预订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近10倍。
江瀚指出,大运会吸引全球的运动员和观众来到成都,这将直接刺激住宿、餐饮、旅游等消费市场的增长。同时,大运会将推动“赛事经济”的发展,为成都体育产业注入全新活力;也将促进成都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消费市场提供更好的硬件条件,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据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大运会期间,成都餐饮堂食订单量同比增长超150%,休闲娱乐订单同比增长超250%;据京东数据显示,大运期间大运村的货物配送量超过平日10倍。
成都以美食为媒介充分推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据大运村附近商家回顾:“大运会期间,每日都是一片热闹的景象,火锅、串串、川菜是大家普遍的选择,加上各商家的特色服务,让不少国际友人深刻感受到我们成都的热情。”
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抢抓成都大运会办赛营城重大机遇,成都以美食加强海内外文化交流,通过做好“餐饮为民”“餐饮乐民”“餐饮富民”三大文章,切实提升成都国际美食之都文化传承创新力和品牌影响力。
不仅如此,成都的零售百货也吸引到大批国际友人为热爱买单,广受喜爱的成都大运会吉祥物“蓉宝”,是各国参赛选手返程的精选伴手礼,配合一些“大运周边”“大运盲盒”,上千款成都大运会特许商品成为消费品“顶流”。加上选手们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圆梦熊猫”,到成都荷花池批发市场扫货海淘,到春熙商圈、交子商圈逛街购物等,“买买买”的氛围加速国际友人对成都生活的认同。据初步统计,从7月22日成都大运村开村至8月8日赛事结束,成都税务部门为来自55个国家(地区)的338名消费者开具414份离境退税申请单,商品销售额超400万元。
联动与融合
“蓉城”消费火热
成都借大运会赛事之机,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向世界展示成都消费、成都服务的“名片”,既打响了成都城市“名片”,也增强了城市消费能级。
盘和林表示,成都将大运会作为展示平台,向全球游客展现出成都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结合成都文旅本身特色,联动体育产业消费,丰富了成都消费市场内容,优化了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从而带动人流、客流不断增长。
从与大运会直接相关的体育运动消费来看,据劲浪体育成都卖场数据显示,大运会期间客流量同比增长244%,销售同比增长90%,以休闲运动、跑步、篮球、综合训练等相关运动产品为主要增长品类,带动户外增长366%,国内运动增长131%,国际运动增长103%;同一时段,迪卡侬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50%,游泳、徒步与登山产品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0%。
劲浪体育董事长赵瑜表示:“成都已经持续打造世界赛事名城数年,足球篮球等球市火爆,潮流运动飞速崛起,如今加上成都大运会影响,人们对运动健康和运动休闲的需求愈发强烈,带动城市运动人口整体提升。”
叠加成都马拉松、中超联赛成都蓉城主场赛事等一系列赛事效应,成都运动含量持续“超标”。迪卡侬企业事务相关负责人基于当前成都体育现状也表示:“成都作为中国西部地区中心城市,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都非常大,这为成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
正如这些业内人士所述,契合各类赛事运动主题,成都市民主动观赛观展的意识、参与体育消费的习惯逐步增强,“普通观众”向“体育人口”转变的趋势明显。经测算,预计上半年成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52.3亿元,同比增长约13.6%;居民体育消费总规模达322.2亿元,同比增长13.8%。
此外,文化展示作为此次成都大运会的核心输出。从川剧变脸、蜀锦蜀绣、三国文化等文化元素,到中医理疗、书法绘画、中华武术等传统技艺,通过大运会展示历史人文之美,无不透露着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软实力。
国际大体联秘书长艾瑞克·森超曾公开表示:“成都为世界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交流平台,独特的中国文化和多彩的世界各地文化在这里交融。”
成都是古蜀文明重要发源地,拥有4500年文明史与2300多年建城史,同时也是历史商业名城,自古因商而立、因商而兴。从东汉年间富庶一方的“锦官城”,到唐宋时期“扬一益二”的鼎盛繁华,从“百年春熙”到“国际范”的交子商圈,熙来攘往,锦绣繁华延续至今。
2018年成都作出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决策部署,提炼和概括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三城三都”建设,以丰富的审美内涵与完善的服务功能打造城市亮丽“名片”。
目前,在“以文兴业”的带动下,成都文创、旅游、美食、体育、音乐、会展等新兴支柱产业持续壮大。据统计,2022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261亿元,全球城市创新指数居第29位;旅游总收入达1814亿元,常年位居热门旅游目的地前10;餐饮营业收入达1445亿元,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000亿元,体育赛事全球影响力居全球第28位;会展总收入、音乐产业产值分别实现711亿元、503亿元,规模体量保持全国领先。
随着各类消费业态融合并进,成都综合消费指数位居全国前列,使成都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幸福感的城市之一。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三城三都”的时代表达,成都放眼世界、对标国际,以文脉延续调动全域消费活力。
成都作为亚洲首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美食之都”,成都美食备受外国友人喜爱,不仅有“中华老字号”的文化传承,也有对标国际餐饮的《米其林指南》,配合成都国际美食节、音乐啤酒季、520成都生活节等消费IP的创新打造,生动展现出成都“时尚首店国际范、传统老店成都味及特色小店有温度”的城市美食魅力。
在消费融合共荣中,夜成都的美在大运会期间也广受好评。通过消费场景打造,成都“夜食、夜游、夜购”等夜间消费成为消费现象中的典型,从大运会各国参赛选手“倒时差式”的出游方式便可以看到,“不夜”成都也是“最热”成都。据介绍,近年来成都着力打造成都特色夜间消费场景,已形成5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32个夜间经济特色示范消费场景,3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
着力扩内需
增强消费支撑
“在过去12天的时间里,我们看到全球6500多名大学生运动员在成都享受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可以说这是大运会史上最精彩的一届赛会。”国际大体联代理主席雷诺·艾德在闭幕式上高度评价成都大运会。
成都不仅为世界展示了一场盛会,还展示出“千年商都”的大气与包容、悠久与灿烂。亮丽的背后是成都着力扩大内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基础性作用的长期努力。
“为逐步增强消费产品国际影响力和消费市场区域辐射力,成都正通过加快布局国际枢纽、医疗、教育、文创、体育、旅游等功能性中心,以场景构建、主体培育全面提高成都链接全球网络的通达能力。”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国际门户枢纽功能建设上,成都以双国际机场、国际班列满足国际性服务需求,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31条,国际班列累计连接境外城市105个、境内城市30个。
在场景构建上,融合熊猫、三国、金沙、美食、川剧等特色元素,成都已培育产生都市级、城市级、区域级商圈42个,国家级、省级商业步行街63条,市级特色示范消费场景32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社区12个,在对标国际前沿的基础上,融入更多城市符号。
在主体培育上,成都聚焦国际消费、线上购物、生活服务等领域,加快发展新型消费平台,目前成都全球独角兽企业增至10家,建成全国首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平台。聚焦各类行业龙头企业,成都累计落户各类品牌首店3000余家,落户世界500强企业315家,并有23家驻成都领事机构。
随着成都与国际接轨程度逐渐成势,成都连接全球的消费能力得到充分显现,基于当前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成都促进消费升级的体制机制和政策规范持续完善。
近期,四川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成都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明确提出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下一步目标,要求到2027年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支撑功能基本完善,在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到达便利度、营商环境成熟度等方面实现阶段性提升,形成与国际高度接轨的消费制度体系。
汤继强表示,四川省级层面出台文件支持成都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强烈的指引性与前瞻性。
目前,成都根据省市重点政策,依据《成都市推动消费提振升级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行动方案》与《成都“新十二月市”促消费活动实施方案》,正聚焦“打造十大特色消费场景、培育十大新型消费平台、推进十大领域消费创新、焕新开展‘新十二月市’活动”,按照“场景营城、平台赋能、创新引领”的内在逻辑,不断塑造“成都服务”“成都创造”“成都消费”的城市品牌。
成都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各行业、地区特点,成都不断增强新消费创生环境,推动消费数字化绿色转型,创新消费友好型制度供给,通过以‘新十二月市’为主线策划开展促消费活动,全面涵盖购物、文旅、美食、赛事、展览等消费领域,致力于形成贯穿全年波浪式的消费热潮。”
“后大运红利”
成都消费下一步棋
随着大运会的圆满闭幕,成都进入“后大运时代”,如何利用好“大运会”红利是成都打造消费品牌,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下一步棋。
“来到‘后大运时代’的关键时期,成都现代化产业面临系统性提升的机遇,落脚到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大运‘红利’也将继续推动消费升级,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助力。”汤继强表示。
江瀚建议,成都应充分利用大运会的品牌效应,加强国际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和投资,并可以组织更多体育活动和赛事,来进一步提升成都国际知名度。
借大运会的赛事经济红利,成都正紧密围绕消费场景、消费基础等大运会“遗产”,加快“体育+会展+消费”平台建设,依托大运会场馆、城市绿道、商业街区、社区运动空间等,积极举办受众面广的线上线下体育赛事,广泛开展各类体育消费促进活动,致力于形成消费需求旺盛、消费特征鲜明、消费业态丰富、体育消费活跃、创新活力强劲的“成都样本”。
随着“体育强国”“体育强省”的理念与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度融合,“成都消费”的显示度不断增强。据初步了解,成都下半年将集中举办中国(成都)生活体育大会、“巴山蜀水·运动川渝”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世界赛事名城发展大会、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等重大体育展会活动,以“体育+”场景功效激发消费增长活力和动能。
盘和林建议,成都在“后大运时代”要加强营销和推广,继续加强基础设施供给,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繁荣投资创业,加快文商旅体等融合消费场景打造,进一步繁荣成都消费市场。
通过多方面利用大运会“遗产”,成都下半年还将迎来一大波“演唱会经济”“会展经济”,交响音乐、明星歌会、动漫游戏音乐、影视音乐、二次元音乐、爵士摇滚、民谣说唱等各类音乐艺术扎堆走进成都,数字经济、医疗医药、材料科学、家电家居等主题展会不断推动展产一体化发展,实现会展产业链与成都重点产业链深度融合。( 陆艳 代磊)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