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有序、经济,出行市场迎来“两轮微公交”
伴随着城市配套的发展完善,“最后1公里”可以通过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等城市慢行交通解决,但一旦行程大于3公里,租用率就直线下降,路面上不断增多的个人两轮电动车则体现了人们对3公里及以上中短途两轮交通出行的大量需求。
7月13日上午,由中国道路运输协会城市客运分会主办的“碳”行两轮微公交暨城市两轮公共交通行业发展研讨会在浙江临安正式召开,来自全国的100余家两轮公共交通行业单位齐聚一堂,围绕新形势下两轮公共交通的创新技术与运营模式等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浙江、江苏等地率先落地,解决市民3-10公里出行需求
公共电动自行车与市面上的共享电单车车型相似,但在车身色彩、元素上有明显的本地文化特色,比如海宁公共电动自行车以沉稳的蓝色调为主,展现潮城特色,而临安则是红色系,车身带有“诗里画里,钱王故里”字样。车辆停放上,公共电动自行车采用“电子围栏”技术,进入划定站点区域后才能租还,并且每一辆车都配备了简易式停车架,停放区域醒目规范且相对固定,记者还在站点旁看到一个配套的头盔帽自助机,市民在使用头盔时如考虑卫生问题,扫码支付两毛钱即可购买一次性头盔帽内衬,设计非常贴心。
据了解,临安公共电动自行车已完成两期投运,作为公共自行车服务的补充,由政府统一规划停车站点,依托公交、地铁及原有公共自行车站点布局,与城市大型公共交通形成良好衔接,二期站点布局逐步深入小区、商超、学校等人流量密集区域,真正将“公共自行车+公共电动自行车”的出行模式与城市生活深度融合,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多便捷。目前公共电动自行车服务模式已在临安、桐乡、连云港等多个城市运营中,深受市民青睐。
“低收费”的公共出行服务,创造公益便民与经营可持续的双重价值
对于市民而言,中短距离骑行是个高频刚需,体验好,并且收费能接受的出行服务更贴合人们日常所需,也具有市场竞争力。
从收费来看,目前上线的城市公共电动自行车项目大多采用前2分钟免费,20分钟内收费2元,后每10分钟加收1元的模式,骑行费用相对能够被市民接受。
杭州临安众诚交通设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迎花表示:“公共电动自行车收费模式正式经过政府备案,不会随意涨价。而其经营所得最终可用于填补公共服务运营支出,助力经营的可持续。”
发展至今,国内公共自行车基本实行“首小时免费”,整体免费率达97%以上,仅靠政府“输血”的运营模式逐渐难以为继。据了解,多地公共自行车主管单位正在结合当地实际需求,推动公共自行车与公共电动自行车运营模式的深度融合,探寻公共出行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两轮出行多元化选择涌入,需打造良好绿色出行秩序
早在2017年5月,杭州就已率先推出了升级电助力自行车,通过在公共自行车上加装电池宝,实现动力系统升级和骑行距离延伸,智能混动可骑行10公里,最早在杭州滨江区试运营,这也是公共电动自行车的雏形。
而后借助“共享经济”浪潮,互联网企业着手布局共享电单车,发展趋势一度向好。但由于市面共享电单车缺少相关规定约束,品牌杂,数量多,乱停放,乱涨价,不少车辆没有配头盔,甚至车况堪忧,各种安全隐患问题引起了各地城市管理者的担忧。
“至今共有70多个城市出台了共享电单车的管理办法,地方政府将共享电单车纳入管理已成为发展趋势,也是今后政府治理中不可回避的一环。”会上,杭州市标准化研究院标准应用部主任左爱兵对两轮公共交通行业发展趋势进行解读。
面对多元化发展的两轮出行,城市电单车的规范管理也是本次会议研讨的重点。作为政府2022年为民办实事项目的“漳州共享电单车序化管理平台”,福建漳州市达达通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继文现场分享实践经验,由漳州市国资委联合漳州市城市管理局作指导,漳州交通集团、长运集团实施建设的共享电单车序化管理平台,通过控制车辆总数、电子围栏规范停车技术、设置准入条件等方式,不断规范共享单车市场,短短两月,共享电单车数量由5万辆控制到合理数量,实现违停率下降99%以上。
会上,杭州金通科技工作人员还为大家演示了“电子围栏”规范还车、RFID射频标签、AI视觉停车等行业最新的精准规范停车技术,有效解决车辆乱停乱放的难题。多元化的规范还车方式适用于不同城市道路的施工要求,比如“AI视觉停车技术”通过在路面布置绿色“T”型图标作为停车标志线标识及车体前方安装摄像头,进行停车线识别的精准停车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地面开挖等问题。
公共电动自行车未来是否有望进一步拓展,深入居民生活?对此国杰研究院绿色低碳中心主任李昱璇表示,因城施策地推动公共电动自行车进入城市交通体系不但可以为市民中短途出行提供新选择,也可为绿色出行与助力双碳目标提供更多可能性。
不过,站在城市管理者的角度,不仅需要提供多元化的出行选择,更需要做的是打造良好规范的绿色出行交通体系,让我们的出行有更多机会去拥抱多元化的选择。只有当我们解决了“车辆租还是否便捷有序”“骑行是否安全”“骑行费用是否能被市民接受”等问题,找到适合本地化发展的出行服务体系,才能让城市两轮公共交通变得可持续。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