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自予自宅《123个人的家》新书特展:用旧物众筹一个新家

2023-07-13 11:36 咸宁新闻网

最近在成都玉林西路的街头,一座看起来未完工的房子里,搬进来一些奇怪的居民。

一共123位,来自不同城市、职业和年龄段,他们带着自己珍藏多年的物件(每次搬家都绝不会落下的),在这个远近闻名的成都社区,用旧物众筹了一个新家。

每天,数百位街坊邻里或是外地来的朋友,从街边溜进来参观,原来大家都好久没有“串门儿”了。

这是“123个人的家”,是一个展,也是一本书。

image.png

(《123个人的家》展览现场)

在三周年之际,家居生活方式平台「宅二三」将持续三年的家空间探访沉淀为一本800页的书——《123个人的家》。基于这本即将面世的新书,团队在玉林西路的BUSHES空间做了一场特展,从书中123个人的家中挑选最有代表性的“信物”作为线索,串联起一个关于家的故事。

展览由宅二三主办,特邀「小鹏汽车」合作,展期从2023年6月30日至7月16日。希望每一位到访的朋友都能发现“自予”的灵感,找到“自宅”的共鸣。

image.png

每次搬家,

都绝不会落下的是什么?

家是情感的培养皿,是家庭关系的反应容器。盖房子,营造物理意义上的家;探讨亲密关系,组建社会意义上的家庭,这些行为都来自中国人骨子里对家的渴望和信仰。

每个人的家里,都有几件有特殊意义的物品:某位家庭成员的心爱之物、家庭关系营造中有重要意义的物件……无论搬几次家都会把它带在身边,这些物品随着时间的流逝,在反复地摩挲与使用中,让家和人有了更深的羁绊。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总是在家里更换新的物品,却失去了家的温度。我们从书中的123个人的家里,收集到这些对于他们有非凡意义的物品,通过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能真切感受家的温度。

image.png

(展品:座钟)

这是汐九爷爷奶奶家的座钟。当时,汐九的爷爷二十多岁,第一次领到工资后,买下了它。60年过去了,它转移到了汐九的家里。在汐九看来,有时候,家无所谓是不是一间房子,而是一种意象,是一件物品继承下来的意义,是一种延续。有它,有家,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有来处,大家共同创建的是家族。

image.png

(展品:身高尺)

这是唤起很多回忆的女儿的身高尺。谭天和妻子结婚14年了,大女儿豆芽13岁,小女儿豆瓣8岁,是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

“有人说,家人对孩子身高的关注,是世间一种特别的‘爱’。时间在这些家的物件上写日记,我们便懂得睹物思情的含义。身高尺,就是孩子成长与家人陪伴最好的记录载体。”

image.png

(展品:手工藏服)

摄影师雒粒舟将藏族阿姨为他和妻子亲手缝制的手工藏服带到了展览现场。给他们做这套藏服的宋阿姨是雒粒舟13年第一次骑摩托出发去高原认识的第一个藏族人,后来在他游历创作期间,宋阿姨还抽空给他做了一对牦牛毛的护腿,然后他一直戴着那对护腿拍完了作品《自生塔》。

“当年她说如果哪天我结婚了,就送我们两套藏族衣服,当时的我还以为谁也不会把那么久远的一句话放在心上,但没想到最近宋阿姨打电话说衣服已做好,让我们去取……”原来有人把一句承诺记了十多年。

image.png

(展品:姥姥姥爷的大学录取通知书)

妍小猫的家就像个动物园,有小猫、小狗、蜥蜴、玉米蛇、珊瑚海洋鱼……在她的童年记忆中,曾是生物系教授的姥姥、姥爷饲养了各种小动物。

“他们会让我观察,给我讲解习性及相关知识。小到单细胞动物,大到巨型哺乳动物。”可能是从小耳濡目染,对小动物的喜好一直伴随在她的生活中,这次她将姥姥姥爷大学录取通知书展示了出来。

光纤灯是90年代少有的家装摆件,提示我们就算经济在没有那么富足的条件下,也能给生活制造浪漫;和姜波拉同样诞生于1990年的中古樱桃小丸子,被她组成了一个“非标”女团,希望打破当下人们对女性“白幼瘦”的视觉标准,女性应该是“非标”的;艺术家胡顺香在深夜创作时,一些蛾子在自然死亡后掉在房间的一角,它将它们收集起来做成了一幅名为《陪伴者》的标本,拥有“陪伴”的意义……

……

image.png

(展览现场)

这样故事还有很多,在展厅中细细阅读,让我们看见123个人的生活印记,以及背后关于家的力量。是什么支持着我们义无反顾地前行?家于我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如何把一本平面的书,

变成一个立体的展?

从平面的书到三维立体的展,如何还原家作为一个空间的存在,是这次展览策划的关键。

作为一场围绕“家宅”展开的主题展览,选址于原供电局职工宿舍楼改造而成的青年文化空间——BUSHES不息司,看得到周围烟火气十足的居民楼。在开放的社区中做展,让家的气息更浓。

几十年前,几乎每家人的后院都有晾晒衣物的习惯。策展团队以“晾晒”为灵感,将织物印制的海报晾晒了起来,就好像晴天午后阳光下的衣物,当风微微吹起,仿佛还能闻到一阵洗衣粉的清香。

image.png

(展览现场)

展览整体以“搬家打包”的灵感将物件串联,策展团队以此让来自不同家里的独立展品呈现出统一的场景。搬家,是促使我们观察和反思家的触发点。

展厅大面积水泥色打底,毛坯房风格,展陈物料以工业黄和蓝为主。现场到处都是用日常搬家材料进行的艺术创作,大件快递上包裹的海绵、防震泡沫棉、捆绑扎带,还有挪重物的拖车,登高取物的梯子,伴手礼中印有“宅二三”的劳保手套……营造出一个正在“搬家打包”的生动状态。

此外,《123个人的家》这本即将面世的新书的包装盒,也被设计为家居产品包装盒。这本书不仅是一本800页的家空间设计赏,在家里也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家居单品。

image.png

(展览现场)

承载我们生活态度的两个空间,一处在家里,一处在车里。而车也成为了家的延伸。在《123个人的家》× 小鹏G6特别展区中,宅二三邀请了6位拥有鲜明个人风格、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生活策展人”,联合「小鹏G6」,共同呈现一系列观念分享与场景营造。

关于自宅之后如何自居,如何以世界为展场,策展生活;也关于在智能时代来临之际,打破边界的多元空间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可能。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123个人的家》× 小鹏G6特别展区)

2021年,宅二三在创立一周年之际,通过一场名为“2021宅二三生活艺术展·自予自宅(Home Z Living Art Show: Your Home, Your Way.)”的展览,联合众多知名设计师、艺术家和家居品牌,通过9个主题展区,解析呈现不同的自我个体将赋予家宅哪些不同的表达。与大家一起探讨人最基本的建筑与生活方式单元——家,以及与之相关的更多可能性。

三年来,“宅二三”编辑团队探寻了上百个中国人的家,发现数量可观的主人、好物与有趣故事。于是,团队将其中123组人物、家空间与生活故事,整编成册,汇集为了一本800页的家空间设计赏《宅二三:123个人的家》,它是一场历时3年的自宅营造者田野调查,也是一组当代中国人的居家心理学测验,更是一次刺破信息茧房的分众社群观察计划。这本书将于7月底正式面世,通过这本书,让你了解这届中国人的家,到底有何不一样。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