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速递 正文

李泽湘做客CCTV财经《对话》,讲述XbotPark科创梦工厂的故事

2023-05-12 17:34 河北网络广播电视台

5月6日晚,CCTV财经《对话》节目李泽湘专场《打造科创梦工厂》播出,XbotPark机器人基地发起人李泽湘与云鲸智能创始人张峻彬,逸动科技创始人陶师正、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罗远新、重庆大学“明月班”学生王梓昂以及知名博主林超,一同探讨硬科技创业培育和孵化背后的故事。

《对话》节目录制现场照片

老师的产品,就是优秀的学生能做出让人振奋的科技产品

李泽湘被称为科创界“扫地僧”,他集齐了教育者、创业者、投资人这三大身份,培育和孵化了140多家硬科技公司,加起来估值超2000亿,创造了十几个80后90后的亿万富翁。

面对这三重身份,李泽湘表示还是最习惯“老师”这样一个称呼。他认为三个身份是相辅相成的,首先作为老师,在教育行业去发现和培育创业人才,然后通过构建一个孵化支撑体系去帮助他们创业,最后通过投资去完成商业的闭环,使得这件事情能够持续的做下去。

截至目前,李泽湘孵化的公司存活率达到了80%,独角兽或准独角兽公司达到了15%,而这两个数据在行业里是令人瞩目的。

B站(哔哩哔哩)知名up主、同时是商业投资人的林超这样评论:“这两个数据听起来很夸张。硅谷的YC在2021年的孵化成功率大概在50%,远比李老师的80%要小。而独角兽占比数据差距更大,2022年YC的独角兽率只有3%。”

为何能达到如此惊人的成功率?李泽湘认为,首先通过系统的创业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业的基本技能,少走弯路少踩坑;其次,大湾区拥有完善的产业链环境,而李泽湘在松山湖创立的XbotPark机器人基地经过多年深耕,已经对优质供应链资源完成链接与整合,提供了硬科技创业至关重要的供应链优势;第三,多年的培育和孵化中走出来无数的企业和创业者,使这里汇聚了非常丰富的成功与失败经验,李泽湘则带领基地团队不断总结前面的“师兄师姐”失败的原因,然后把这些经验体系化地传递给后面的创业者。

在这个传承式的“创业大家庭”生态中,创业者等同于获得了一整个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支持。在信奉丛林法则的商业市场,背靠一个生态系统,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是巨大的。

这个生态系统,就是李泽湘一手打造的“科创梦工厂”。建立它的过程费时费力且耗费心血,而对李泽湘来说,投入和成本似乎不是衡量的因素,他说:“老师的产品,就是优秀的学生能做出让人振奋的科技产品。”

只要他不放弃,作为老师就愿意竭尽所能帮助他渡过难关

其中两家李泽湘孵化企业的创始人也出现在节目中,他们分别是云鲸智能创始人、XbotPark第一个入驻团队代表张峻彬,以及逸动科技创始人、XbotPark第一家入驻公司代表陶师正。

回忆与李泽湘的结缘,张峻彬说:“15年我刚刚毕业,想要创业,就往李老师的公众号投了一份简历。隔了几天有位同事联系我,说李老师想见见我。当时我是受宠若惊的,因为那时李老师已经是我们行业里教父级的人物了。我跟李老师分享了早期的一些创业想法,老师说这想法听起来不那么靠谱,你先来我这儿,我带你先到处转一转。那个阶段我跟着李老师见了很多好的公司和好的创始人,开阔了视野,开始自己再重新构思整个创业方向,才有了今天的云鲸。”

陶师正也分享了他创业路的开端:“说实话,我当时刚进大学,不知道自己将来干嘛。因为对做机器人感兴趣,所以跟着李老师从事机器人比赛的项目。当时我做机器人结构,在香港加工可能要2到3周,但是去深圳或东莞,可能只要两三天就可以。正好李老师经常开车在两地来往,所以我就问李老师您能不能早上带上过去,我去那边的加工厂,晚上您再捎我回来。李老师很高兴就答应了。有时候李老师说我今天要去固高(科技),带你去看看;今天要去大疆,带你去看看。以前,我没有想过自己将来要创业,但是经过了那么多的探访,我发现他们能做的事情我也能做,就也逐渐开始了创业的过程。”

时至今日,逸动科技已经在全球中小功率船艇行业市场份额占有排名第二,产品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云鲸智能后来成为全球第一个做全自动扫拖地一体机器人的公司,已经成为该领域的独角兽企业。

但时间拨回到最初,他们只是初出茅庐,没有创业经验、没有资金、也没有团队的学生。

在节目现场,主持人提出了大多数人心中的疑问:“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您不挑吗?”

李泽湘给出的回答是:“我主要还是看人。看这些学生首先眼睛有没有光,有没有一种渴望想要去做一番事情。每一个来这儿创业的学生,我自己,我们团队的同事都会花很多时间跟他们沟通,理解他想做什么,需要哪些资源,我们尽量地去给他们串起来。这个创业过程中肯定会经历起起伏伏的,只要他不放弃,作为老师的就愿意竭尽一切办法帮助他渡过这个难关。”

林超认为,像李泽湘这样不仅投资,还为创业者出主意、想办法、找资源、搭团队的模式,在投资人中属于稀有情况。“投资人是很会放弃的一帮人。与其花很多精力去孵化这样的小团队,还不如去找那些更成功的,我们叫作数月亮,不要数星星。星星太多了,数不过来。但是这样一来整个生态确实缺了非常重要的孕育环节。李老师像对学生一样培养一个创业者,这属于不是特别功利的,不以投资回报率作为考核指标,我觉得它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心法了。从更长远的角度来讲,他对于整个国家的创新生态是巨大的价值,如果我们中国接下来要做出前人没有想过的科技成果,我们可能真的需要一些年轻的,执着的,敢去重新定义一个行业的人。10个里面、20个里面有1个人做出来了,就改变了世界。”

剑指更高峰——以新工科教育改革回答时代新需求

孵化硬科技企业已是不易,而现在,李泽湘又在攀登一座更高的山峰——新工科教育改革。

他认为,这些年高校教育体系培养人才的模式,跟产业需求之间的差距太大。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知识的灌输、分科的培养,以及整个考评机制的设计,是不适用于科创人才培养的。而国家经济要发展、产业要升级,一定需要一批像大疆汪滔、像乔布斯、伊隆马斯克这样,能一人改变一个行业的年轻人走出来。虽然通过教育来培养,似乎需要很长时间,但实际上“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把教育根基打牢,对人才的输送才能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在探索教育改革的路上,李泽湘进行了许多尝试。从在松山湖创办XbotPark机器人基地伊始,他就跟广东工业大学合作创办粤港机器人学院,开始了以本科教育为起点的课程改革。后来,XbotPark的培育和孵化模式从松山湖总部走向全国,分别落地了XbotPark机器人基地(常州)、XbotPark机器人基地(宁波),于是他跟常州大学、宁波工程学院进行了进一步的合作探索。终于,在新成立的XbotPark机器人基地(重庆),他与重庆大学合作创办明月班(现已成为卓越工程师学院),在新工科改革探索上迈出了令人激动的一步。

在节目的现场,重庆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执行院长罗远新,分享了他投身这项事业的缘起:“2020年有一次机会跟李老师交流科创生态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感受到他对新工科教育的执着信念,我也能深刻地理解为什么在李老师这里大批的创业者能够成功。实际上这些成功的背后,教育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们需要这样一批差异化的教育,来帮助改变现有的产业。”

罗远新认为,传统的分科教育虽然规范性上有保障,但是对知识的更新以及学生的跨界能力是很大的局限。因此,在明月班课程架构上,他们把传统分科方式全盘推倒重来,从人文、科学、工程设计再到通识,采用跨度极大的设计。除了教学上的改革,在人才的选拔上也采用了新思路。他们没有用“考试”这样常规量化的尺度,因为据李泽湘多年培育创业人才的经验来看,这些能够有创新思维的学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特质。因此他们会通过组织面试和项目测试的方式,重点观察学生有没有好奇心,对创新和创造是否有热忱,以及性格上是否乐观。

王梓昂就是其中一位通过这种选拔方式进入明月班的学生。他介绍:“明月班的课程以项目制为主。我们在做项目的过程学习相应的知识,不管是工程原理,还是数学物理方法,这几门课带给我们的都非常明确,就是告诉我们学到的东西可以用来做什么。同时李老师这个体系可以给我们更大的包容度以及自由度,让我们去创造。人生不止‘小镇做题家’这一条路,还有更多的可能性。”

尽管李泽湘的新工科教育改革探索已经落地了重要的一步,但他依然具有紧迫的使命感。“一方面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变革正在发生,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节点,不做教育改革不行了。第二个是以前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后的工程师红利也跟不上,当下大量的大学生就业也要去发愁。如果我们能够把一部分大学生,带入到一个新赛道,他们能够发现并提出好的问题,再整合各种知识技能去解决这个问题,那我们国家的创新就不得了了。我们每年有450万理工科毕业生,这是欧美国家所有的理工科学生加起来的总数。”

教育改革的问题多年来一直被讨论,而实际落地中却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明月班的成功运行是否意味着李泽湘的新工科教育改革模式走通了?

对此,李泽湘只说:“一艘大船,你很难去推动它。但可以在旁边建一个小的样板,让大家看到还有一个不同的方法。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用个5年、10年,我们一定能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小车不倒只管拉,你看我们这些人,都是同样地,就一直往前走。”

声明:本站作为信息内容发布平台,页面展示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提供金融投资服务,所提供的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如您浏览本站或通过本站进入第三方网站进行金融投资行为,由此产生的财务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同时,如果您在中国发展网上发现归属您的文字、图片等创作作品被我们使用,表示我们在使用时未能联系到您获取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文资讯为广告信息,不代表本网立场】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