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高桥,山区跨径第一长桥——花江峡谷大桥在峡谷间与千百万年前自然景观凌空“藕合”
花江峡谷大桥设计效果图 设计单位供图
编者按:
2019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
2020年4月,交通运输部明确贵州省、山东省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份。
2020年4月26日,交通运输部在《关于贵州省开展交通运输投融资模式创新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同意贵州省在交通运输投融资模式创新,智慧交通建设,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开展试点工作。
2020年6月4日,贵州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贵州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花江峡谷大桥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为预期性任务。”
2021年10月21日,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贵州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实施纲要》。《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打造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试点)工程。实施杭瑞国高北盘江大桥、沪昆国高坝陵河大桥、省高平罗高速平塘大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等“桥旅融合示范工程”。
2022年1月18日,花江峡谷大桥作为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密规划)的高速公路项目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与项目同步开工建设。
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路线起于六盘水市的六枝特区,在六枝特区已经建成通车的国家高速公路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搭接。经安顺市的关岭县、黔西南州的贞丰县,并跨越两县县境交界处的花江大峡谷后,在黔西南州的安龙县与已经建成通车的国家高速公路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搭接。线路全长约150公里,批复概算总投资245.31亿元。
全桥钢桁梁即将和龙时的情景 欧阳松供图
在此以前,贵州坝陵河大桥、平塘大桥已先后建成,并以桥旅融合1.0版、2.0版的模式开展运营。
而花江峡谷大桥则被赋予了贵州桥旅融合3.0版的使命,全力推进建设。花江峡谷大桥桥梁总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为山区桥梁跨径第一长的桥梁,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为625米,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桥。
在贵州3.0版桥旅融合项目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过程中,贵州省委、省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
贵州省委书记徐麟明确要求,要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全力做好桥旅融合大文章,努力把桥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标识,为贵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重要支撑。
花江峡谷大桥桥旅全面融合和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建设,目前花江峡谷大桥取得了哪些综合性建设成果?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从2024年12月3日开始,深入到花江峡谷大桥建设现场的施工单位、项目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关岭等县交通、文旅等单位和大桥附近乡镇、村寨,开展了为期三周的深度调研采访。
通过对深度调研采访掌握的大量素材的分析、梳理和近一个月的组稿、完善,目前共完成了9篇调研观察报告。这些调研观察报告系统观察了贵州桥旅融合目的决策思想的成果,系统观察了贵州特大型桥梁项目建设管理的成果,系统观察了特大型桥梁建设科研创新的成果,系统观察了县域综合经济在重大项目拉动下谋划融合发展的成果,系统观察了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对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意义,这些观察报告还系统展示了贵州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管理智慧和科研攻关的能力和水平。
现将报告编发出来,敬请广大读者、网友关注。
——贵州桥旅融合3.0版项目花江峡谷大桥综合建设成果系列观察报告之项目设计规划篇(一)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吴承坤报道
花江峡谷大桥是贵州省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重要控制性工程,是贵州省全力打造的3.0版桥旅融合项目。在大桥的设计阶段,设计师们就提出了最优选择的策略。正在建设桥址、桥型的选择,是客观的选择,也是与当地自然环境的“耦合”。最恰当的线位,最合适的桥型与花江大峡谷景区相生相融,桥梁形成的结构之美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环境交相辉映成宏大的叙事景致,相互牵手绘就一幅美丽的图景,构成贵州新的世界级桥旅标识。
花江峡谷大桥设计全长2890米。其中,主桥设计为钢桁加劲梁悬索桥,跨度1420米。六枝岸引桥为5跨X40米T型梁桥。安龙岸引桥为8跨X40米T型梁桥梁桥+(86米+160米+86米)连续刚构桥+15跨X40米T型梁桥,并在两岸顺接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路基。全桥概算总投资20亿元。花江峡谷大桥由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完成设计。
花江峡谷大桥设计团队负责人贵州交通勘察设计院桥梁工程师叶洪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向记者回顾了花江峡谷大桥的设计思想、设计理念和设计历程。
花江峡谷大桥,位于安顺市关岭自治县花江镇五里村与黔西南州贞丰县平街乡小花江村的交界处,横跨境内的花江大峡谷风景区。
花江大峡谷风景区是贵州省省级风景名胜区,2020年创建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居北盘江中段,是北盘江流域最雄奇壮美的一段,被誉为“地裂裂缝”。
如何设计好这座跨越“地球裂缝”这一地质奇景的大桥,设计工程师们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叶洪平告诉记者,2019年大桥开始进入设计阶段。当时也有长桥、短桥的方案选项,选择短桥设计方案,桥的长度可以缩短很多,但路基绕行的距离就会变得很长,从通行的实际功能来说,短桥实际上失去了通行的实际意义。而且两相比较,短桥的投资加上绕行的路基的投资,桥和路基的投资并不比长桥的投资少,最后选择了直线距离的长桥设计方案。
叶洪平说,桥梁设计师们在高速公路线路走向的桥梁基础位置的几公里范围内,寻找大桥的最佳桥址,最后选定现在建设的桥址。
花江峡谷大桥桥位为深切“U”型峡谷。桥位桥轴是控制桥梁规模的最主要因素,同时还要结合峡谷两岸路基接线实际情况,才能最后确定桥梁线位标高。
因此,在现在建设的桥址上,当时也有高线位和低线位桥的比选方案。如果选择低线位桥,桥的长度会缩短,但六枝岸的云庄隧道同时也会变长,同样会产生很大的隧道工程量和投资。而且在安龙岸其他地方,也无法找到一块开阔地作为目前建设的云渡服务区的建设用地,而在现在的桥址位置,安龙岸的贞丰县境内正好有这样一块开阔地。
经过工程师们的反复比选计算,高、低线位的工程造价相当。但高线位的平纵指标更好,十分顺直,而且地质适应性更好。特别是,如果选择高线位,对辐射桥梁附近的乡镇、村寨的发展,作用更加明显,如果选择低线位,隧道过长,则辐射能力将大大减弱。
花江峡谷大桥主体结构:孔跨布置示意图 设计单位供图
叶洪平说,目前的设计便是找到了这样一个平衡点,完全是一个因地制宜的设计。这个设计既是各种客观实际的选择,也是与现场环境的融合、“耦合”。
花江大峡谷大桥桥梁总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为山区桥梁跨径之最,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为625米,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桥。
面对这样的深切峡谷大桥,在桥型选择上为什么要选择现在的悬索桥桥型,而不选择斜拉桥桥型呢?
叶洪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跨径超过1000米以上的大桥,在山区选择建设斜拉桥就没有了优势,而且在六枝岸关岭县境内还有一座云庄隧道,六枝岸斜拉索所相互形成的“伞”配不上,“伞”布不下来。特别是跨径超过1400米后,选择悬索桥是最经济最适用的桥型,也是与当地自然境最相融合的设计桥型。
叶洪平说,在悬索桥桥型的建设中,主梁的选择也还有加劲钢桁梁等其他梁型的的选择。花江峡谷大桥选择加劲钢桁梁为主梁是由于桥梁绝对高度太高,只有采用加劲钢桁梁,才能解决在工厂标准化生产、道路运输和现场拼装、吊装等方面面临的困难。
最恰当的线位,最合适的桥型与花江大峡谷景区相生相融,桥梁形成的结构之美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民俗文化环境相映成宏大的叙事景致,相互牵手绘就一幅美丽的图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桥梁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工程师还实施了一系列桥旅融合设计。
花江峡谷大桥所处的地址,是花江大峡谷风景区,这里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质、地形、地貌地区,峡谷长约80公里,是国内最长的峡谷,被誉为“地球裂缝”。这里还有浓郁的布依族民族风情,周围有小花江等布依族村寨,小花江村境内有刀削斧劈的悬崖、千奇百态的山石、甘甜可口的山泉、如练似银的瀑布、碧波荡漾的深潭、和岩溶壁画、摩崖石刻、铁索桥、古驿道等历史遗迹。最为奇特的是,该区域是三叠纪浅海一次深海的过渡带,海生龙化石数量大、种类多,一桥飞过,跨越了4500万年的历史。
为了使花江峡谷大桥与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相生相融,设计师们在桥梁设计中将花江大峡谷山峰层叠的自然之奇和历史文化悠久之奇,民族村镇风情浓郁之奇融入桥梁设计中和服务区设计中。
花江峡谷大桥利用下层钢桁梁层高空间,设置观廊道,空中竞速跑道,让游客体会世界第一高桥的壮观。
花江峡谷大桥桥身预留大秋千装置,锚碇设计有攀岩装置,引桥设计有飞拉达等高空运动项目装置。可供游客开展相应运动项目。
花江峡谷大桥桥身在设计中,预留在桥塔横梁的上空设置观光平台,游客不但可以在平台上俯瞰整个大峡谷风光,到夜晚,平台光景还会形成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夜空中闪烁。届时,花江峡谷大桥将成为贵州首个集桥梁观景与高空探险为一体的“体旅融合”的多功能综合体。
与花江峡谷大桥配套同步设计建设的云渡服务区,设计分二期建设,一期工程实施项目为综合楼、桥梁成就展示中心、云渡收费站、服务区到主塔及备用停车场的联络线,观光廊道及相应电梯、竞速跑道,桥塔停车场、备用停车场等。二期工程实施项目有酒店、别墅及其它文旅业态。在吸取坝陵河大桥1.0版桥旅融合运营、平塘大桥2.0版桥旅融合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建成贵州桥旅融合的3.0版项目。
花江峡谷大桥旅融合项目,最后全面形成以云渡服务区为中心景区,包括马马崖古文化体验、峡谷水上游乐极限营地、花江村寨民族风情、悬崖酒店休闲度假、三叠纪古海洋体验休闲的“一心六片区”组合布局,再以花江峡谷大桥和“地球裂缝”—花江大峡谷自然风光为依托,以“国之重器+三叠纪古海洋遗址”为主题,形成多业态的综合布局。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贵州除了在设计中将大桥融入花江大峡谷风景区以外,还将大桥形成的新旅游资源纳入景区并与景区同步升级规划、建设,让贵州桥旅融合项目内涵更加丰富。
由贵州省文旅部门组织编制的全景式的《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旅游风景区总体规划(2024-2035)》,目前已取得中间成果并已通过中间成果的评审。预计不久,在进一步完善和通过相关程序后,将公布实施。
上述《规划》按照“一桥连两岸,一江串多点”的规划思想,规划旅游区面积总计73.08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33.32平方公里。发展目标是以世界级高桥资源,震撼性峡景观,和浓郁布依风情为依托,结合贵州省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设,将世界级高桥资源转化为世界级旅游产品,将花江峡谷大桥景区塑造成为:具有贵州特色,国际元素,世界水准,中国气派的世界级旅游景区、贵州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关键支撑和代表中国的世界级旅游风景区。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