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以“四多”机制为抓手 推动川渝公共资源交易纵深发展
——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市场一体化
摘要:建立健全多层次战略合作机制,全方位推进一体化建设。一是省级统筹,建立川渝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合作机制。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李平贵 记者李博报道 公共资源交易市场是连接公共部门与市场主体的重要桥梁,是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也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重庆联交所集团(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与四川省各级各类交易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场景、多维度合作,有力助推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川渝构建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发展”荣获“2021成渝地区协同发展创新案例”奖项;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川渝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建设成效2篇;上游新闻、澎湃新闻等媒体正面报道56次/篇;《推进川渝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一体化建设三年实施计划》等工作纳入市属国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项目库。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要素市场一体化,加快建立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市场信息共享与互认机制。推动川渝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一体化发展是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时代要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实施,为两地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自由流动提供了先行先试的重大机遇。重庆联交所集团(以下简称“重庆联交所”)作为全国首个“政府强监管、市场化运行、企业化管理”省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和全国产权协会会长单位,充分发挥领先优势和示范作用,积极推进两地要素市场一体化发展,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贡献“市场力量”、彰显“国企担当”。
主要做法
建立健全多层次战略合作机制,全方位推进一体化建设。一是省级统筹,建立川渝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合作机制。与四川省交易中心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研究制定三年实施计划,逐年印发合作工作要点,统筹谋划川渝两地公共资源交易一体化合作。二是双核联动,建立成渝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合作机制。与成都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签订《成渝双核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明确在交易服务制度建设、跨区域交易合作等9个领域开展合作。三是专业协同,建立川渝产权交易平台合作机制。与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川渝共同产权市场”,建立川渝共同产权市场联席会议制度和高层互访交流机制,并在重要政策及重要问题联合研究、人才联合培养、联合申报国家重要业务资质等方面深度合作。四是多点互动,建立多层立体式合作机制。与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广安市、德阳市等地市(州)建立业务合作,推动九龙坡、武隆、涪陵等分中心分别与四川省成都市、达州市、内江市等地市(州)平台建立起业务合作和日常交流机制。
健全完善多领域资源共享机制,迭代升级交易服务体系。一是深化市场主体信息共享互认。搭建川渝统一主体信息共享机制,市场主体只需在川渝任一地区注册,即可在两地全域共享13类数据信息。二是实现CA数字证书互认通用。建成投用手机CA,推动重庆市全境与四川省交易中心及泸州、南充等5市交易中心实现CA互认通用,市场主体只需办理一次即可在川渝多地实现无障碍投标。三是打造交易服务共享专区。升级打造“川渝公共资源交易共享专区”,集中展示川渝两地公共资源交易合作新闻信息、重大项目信息和共享主体信息等,进一步扩大项目信息知晓面,提升市场竞争度。四是共享两地优质专家资源。分别与四川省、成都市两地发改部门、交易平台签订工程建设项目远程异地评标合作协议,开展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合作57宗,涉及交易金额超4.6亿元,推动两地优质专家资源共享共用。
深化拓展多场景业务合作机制,全力打造一体化发展品牌。一是联合打造区域性产权共同市场。与西南联交所共同对外发布国有产权项目信息,不定期开展项目路演、专题推介等国有资产交易专场活动,明确“优化一个平台建设、开展三类业务合作、构建五个支撑机制”等合作举措。共同推出了100宗川渝国企混改项目,并对部分项目进行直播路演,超100万人在线围观;联合举办“优质项目路演推介会”,吸引上千投资人在线互动交流。二是创新开展资本层面深度合作。与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内江联合产权交易公司及其他股东协商一致,由西南联合产权交易所以新股东身份增资入股内江联合产权交易公司,共建共促内江产权市场发展。近三年,内江联合产权交易公司年均收入增长率42%,年均净资产收益率17%。三是共同打造碳中和服务平台。与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围绕“开展CCER跨机构合作、推广自愿减排量进行碳中和、推进西部地区碳市场能力建设、深化气候投融资试点合作、共建全国碳市场西部服务基地”等领域深度合作,创新推出“川渝碳中和联合服务平台”,主动为区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等责任企业开展碳中和服务,探索绿色要素交易模式,形成经济社会绿色低碳示范效应。
积极探索多维度工作交流机制,促进一体化各项工作深度融合。一是广泛开展互访交流。每年双方领导带队互访召开联席会议,联合制定年度重点合作内容;建立工作专班、明确牵头部门,累计开展各类工作会议近30次,有力有序推动合作事项落地见效。二是联合加强人才培养。两地交易机构互相派员参加经营管理、党务理论、交易业务等专题培训班,累计开展人才交流培训55人次。三是联合开展课题研究。依托重庆联交所行业首个博士后工作站研究力量,与四川省交易中心联合开展关于川渝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一体化建设相关课题的研究,形成《川渝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一体化发展调研报告》《川渝公共资源交易协同发展研究:成效评价、作用机制与实现路径》等研究成果。成立川渝共同产权市场研究院,依托两地产权市场研究团队,协同开展产权交易领域理论实践研究,为川渝共同产权市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成效亮点
实现两地交易信息“一区共享”。“川渝公共资源交易共享专区”作为两地交易平台一体化合作成果的集中展示平台和川渝交易信息的统一入口,已累计发布两地公共资源交易重大项目信息超7.7万余条。通过专区,川渝两地已共享14.5万家市场主体信息,实现“一地注册,两地共享,一地更新,两地同步”。重庆“标易证”手机CA,已在四川省泸州市、南充市等地交易平台累计使用312万次,为市场主体跨地区参与公共资源交易创造了便利条件。
实现两地服务“一个平台互认”。“川渝碳中和服务平台”作为集自愿减排量合作、碳中和服务、绿色机制研究、碳市场能力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的共同服务载体,为重庆银行、重庆农商行、重庆三峡银行开展碳中和服务,累计购买并注销2000吨CCER+CQCER+CDCER自愿减排量,抵消各金融机构自身经营活动等量碳排放,成功打造首批成渝双城经济圈跨区域认证“碳中和银行”,实现川渝两地自愿减排量在碳中和领域的互认互联互通。
实现两地产权“一个市场交易”。“川渝共同产权市场互联网平台”作为川渝两地产权要素交易大市场,挂牌项目13.4万宗,涉及金额3517.119亿元。通过深化务实合作,以共进为动力,以共赢为目标,充分发挥各自区域优势,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运作,全力做好川渝国资国企改革布局服务支撑,共同推进区域产权市场建设走深走实,为多举措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贡献“川渝实践”。(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重庆联交所集团)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