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资源交易发展报告(2024)》发布 解锁体系化智能化发展新路径
摘要:《中国公共资源交易发展报告(2024)》深度聚焦2024年公共资源交易理论发展与创新实践,为持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前瞻洞察。
4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公共管理学院、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公共资源交易研究中心以及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编制的《中国公共资源交易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在京正式发布。报告深度聚焦2024年公共资源交易理论发展与创新实践,为持续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前瞻洞察。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丛虎(右一)与广联达副总裁布宁辉(左一)共同发布报告
作为行业发展的权威指南,今年是《中国公共资源交易发展报告》连续第四年发布。《报告》共计26万字,通过八大章节,深入探讨了2024年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前沿理论、核心政策、创新实践、典型案例及国外发展趋势。特别是围绕体系化与智能化,不仅全面展示了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体系化转型升级的诸多成果,更强调要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BIM等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建设。
构建完善中国特色公共资源交易体系
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信息共享的招标投标和政府、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项目全流程公开管理”。
《报告》指出,我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和体制改革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仍然存在“制度规则滞后、主体责任不落实、交易壁垒难破除、市场秩序不规范”等顽瘴痼疾。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下,如何构建起适应公共资源交易实践的中国特色理论体系、制度体系、组织体系和治理工具体系,是行业各方的重大课题。
《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特色公共资源交易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理论体系方面,宏观层面的基础理论已经成熟,中观层面的运行理论正在逐步完善,微观操作层面的理论初具雏形,特别是由中国学者提出的“需求溢出”理论和“交易价值”理论成为行业重要的理论遵循。制度体系方面,基于系统化、整体性的视角,建立起“引领性的基本框架制度—专业性的交易运行制度—评估性的政策功能制度—保障性的监督管理制度”等逻辑体系。组织体系方面,通过组织领导机构、监管组织、服务组织的重构,形成了决策权、监管权和执行权之间的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的组织体系。治理工具体系方面,不断强化管制类的政府治理工具,发展与完善激励类的治理工具,适度发展自愿类的治理工具,大力强化技术类的治理工具广泛应用。
热点专题透视行业最新研究成果
数字时代,以人工智能、大数据、BIM等创新型技术,推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是公共资源交易的鲜明底色。国家积极鼓励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借助创新技术应用,破除招投标隐性壁垒,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报告》专门设置人工智能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章节,从人工智能的理论介绍、现行制度或政策、实践创新等多个维度,分享探索人工智能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探索创新与实践。
《报告》指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引入AI技术,打造行业AI大模型十分必要。AI可广泛应用于公共资源招投标全流程各环节,能够有效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增强透明度、辅助监管、优化服务,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发展。
针对公共资源交易活动中引入AI技术时可能遇到的问题与挑战,比如算力不足的问题、行业数据汇集问题、数据安全与确权问题、模型地区适用性问题等带来的冲击,《报告》提出了全面系统的建设性意见,强调围绕顶层设计,构建守正创新的技术生态;培育复合人才,适应科技浪潮下的业态重塑;转变传统观念,推动技术赋能下的先破后立;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确保技术可靠性并持续优化;强化政策支持与跨部门协作;地方积极参与开展政策试点;龙头企业推动,技术创新驱动;研究理论前瞻,促进领域共识。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聚焦公共资源交易领域人工智能、深化监管、数据要素应用、市场化改革等热点与难点问题,形成多个专题研究报告。除了人工智能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外,还包括公共资源交易新型监管体制建设、统一大市场下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公共资源交易数据授权运营等专题内容,进一步开拓视野、启迪智慧。
创新案例领航行业高质量发展
公共资源交易在我国要素市场化配置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枢纽作用。2024年,全国各地在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新型监管体制机制创新、数据治理与创新应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
例如,在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转型方面,北京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打造“全链条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效促进了公共资源交易配置效率和效益双提升;深圳交易集团构建阳光采购平台,提供功能全面、采购自主、成本低廉、实时管控的交易服务,“一站式”满足各方交易主体的需求。监管体制机制创新方面,贵州省建成公共资源交易“全省一张网”,实现机制畅通、系统联通、数据融通,并借助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开创了“数据赋能 全程智控 公平高效”智慧监管创新模式。数据治理与创新应用方面,上海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加强数据整合、提升数据质量、强化数据安全等措施,促进了数据的高效利用;广州交易集团打造数据飞轮,创新数据应用,实现数据价值的最大化释放,引领平台数智化转型新模式。人工智能应用方面,海南省创新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构建“机器管招投标”系统,有效提高了招投标效率,降低了招投标成本,防范了招投标风险。此外,西藏自治区大力推动实现“全区一张网、区域一张网、全国一张网”,为区域间协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深入探索矿业权熔断新机制,积极在矿业权交易中设置价格阈值,先行先试为全国矿业权市场提供了可复制经验。山西强化制度创新,推动数字赋能,构筑起严密的内控体系、规范的权力运行机制,助力风清气正成为行业新常态。
《报告》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专聘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公共资源交易研究中心主任王丛虎指出,公共资源交易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内容,既是市场配置公共资源的有效方式,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报告》涵盖重要领域与重要话题,前沿性、学术性、重要性并举,致力于构建中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必将成就公共资源交易事业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伟业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袁琳)
责任编辑: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