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聚焦创新绿色发展,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在京开幕

2025-04-14 15:47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绿色低碳 循环经济 节能环保

摘要: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4月10日至12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暨第七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京举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党委书记、会长郭承站表示,近年来,生态环保产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发展绿色服务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取得显著成效。

大会现场发布报告显示,生态环保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服务能力全面增强,已成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主力军,在保障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届展会围绕新质生产力专设“科技创新专区”,重点推介环保新材料、碳捕集封存(CCUS)、智慧监测等前沿技术,并展示利用人工智能(AI)和信息技术实现环保管理数字化转型的成果。展会增设主宾省市圆桌对话活动,举办北京市朝阳区、重庆潼南区、青岛市、泰州市、白银市等区市的绿色环保产业发展主题会议及招商引资推介会。

在4号馆青岛市展览区中,24家青企精彩亮相,半数以上为环保行业企业,他们带来了各自的特色环保产品、优势技术和先进解决方案等,集中展示了环保新产品、新技术,彰显青岛环保产业发展的勃勃生机。作为环保科技领域的创新标杆,山东领军环保环保科技集团集中展示了覆盖环保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企业依托自主研发的固废资源化利用核心技术,有效破解固废存消纳与增量控制双重难题,推动固废资源高值化利用。其固废资源化绿色产品已形成市政工程、交通基建、海工装备、建筑装饰等多领域应用体系,产品远销中东、中亚及东南亚等海外市场。现场展出的再生资源循环产业链模型,系统性呈现了"技术研发-产业应用-国际拓展"的创新生态,获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通过本次展会,山东领军环保集团不仅展现了科技赋能绿色转型的实践成果,更以全产业链思维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领军模式”。

在“第七届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绿色低碳汽车研讨会”上,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陈伟程指出,我国移动源污染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挑战。通过"车-油-路-企"一体化减排路径,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唐山市机动车污染防治中心主任白振宇分享了“天地车人”一体化监控系统在唐山的应用经验,通过一套思路、两个清单、三类溯源、四个应用构建综合治理体系;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杨宁副研究员提出,非道路移动机械已成大气污染治理重点,NOx和PM排放问题突出。针对传统检测设备昂贵、效率低等痛点,团队研发出新型低成本快速检测系统,满足了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测试的场景需求;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余同柱表示,我们瞄准校准规范需求,实现了机动车排放PN分析仪及其便携式校准设备的全自主化研制,这为我国机动车排放PN的自主化测量和有效质控提供了良好的支撑;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移动源事业部经理、CVEC副秘书长吉喆介绍了为降低PN测量不确定度,需结合定期检定/校准与期间核查双重质量控制手段,新型便携核查设备可高效验证设备稳定性,后续将优化设备性能并完善PEMS-PN试验前后核查规程;专家们一致认为,政策引领、技术突破与产业协同将共同推动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

作为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和2025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的主场活动之一,重庆市潼南区节能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接会在本届展会前一天举办。重庆市潼南区委副书记、区长秦启光表示,近年来,潼南区加快建设“世界宽谷·田园城市”绿色生态城,入选首批国家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正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实施“涪江奔腾”计划建设“制造强区”,聚力发展“3+3+N”现代制造业集群,锚定汽车再制造、环保电镀、新能源及新型储能等,全力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高地。潼南将以此次对接会为契机,拿出最大诚意、作出最大努力,与大家一起携手追“新”逐“绿”、共赢未来。

据悉,目前潼南已实现年回收车辆12万辆、梯次利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1万吨,具备20万台套零部件再制造能力,加快打造中国第一汽车后市场。创新打造全国首个电镀环保全产业链,获评全国清洁生产创新试点。发挥全国最大单层整装天然气藏资源,抢占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加快培育氢能新质生产力,积极培塑“成渝氢走廊”成本洼地和价值高地。

责任编辑:杨虹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