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2025水业战略论坛开幕:专家企业共话水务领域 “变” 与 “进”

2025-03-28 17:59 中国发展网 白雪
水务 绿色 人工智能

摘要:自2023年环境产业迎来第三次浪潮以来,企业面向服务、装备、技术的产品化升级成为产业化发展必选项,在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下,用极致的产品拉开环境服务的质量级差,将推动环境产业高质量进阶。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白雪

3月27日,由E20环境平台主办的“2025(第二十三届)水业战略论坛”在北京正式开幕。本次论坛以“追寻价值本源 变局中开新局”为主题,与海内外专家学者、不同业态的领跑企业共同探讨水务领域未来的应局之路。

_cgi-bin_mmwebwx-bin_webwxgetmsgimg__&MsgID=5551552826209099724&skey=@crypt_84b2ea91_aeec0c801e3e67ec6a4e497d4b0901a1&mmweb_appid=wx_webfilehelper

会议现场

环保行业正在从传统模式向绿色、智能、国际化方向迈进

E20环境平台创始合伙人、执行董事/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张丽珍在开幕辞中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开局之年。对于今年的环保产业发展方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明确部署。自2023年环境产业迎来第三次浪潮以来,企业面向服务、装备、技术的产品化升级成为产业化发展必选项,在人工智能的普及应用下,用极致的产品拉开环境服务的质量级差,将推动环境产业高质量进阶。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产业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在国内,环保行业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从传统模式向绿色、智能、国际化方向迈进。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国家环境保护技术管理与评估工程技术中心主任王凯军作了题为“从国家战略布局,看水务企业的二次增长曲线”的发言,他阐述了大、中、小企业的发展机会:小企业在颠覆性创新领域有机会,可通过理念优先的创新颠覆行业;中等企业可跨界发展,成为环保隐形冠军,选择与环境强相关、竞争少、体量大的细分领域;大企业在存量时代的机会是内部市场主体化,通过降本运营、原位扩能、原厂增项等方式实现,如膜技术发展为大企业提供了原位倍增、改造传统工艺等提升存量市场的可能性。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长傅涛作了题为“AI浪潮下探寻环境产业价值本源”的发言。他表示,在百年变局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关系的深刻变化,叠加人工智能对产业的强劲冲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与深度,推动着企业、行业、社会乃至国家层面的全面重构。重构中,产业化水平越低,越容易被洗掉。因此,产业自强要跟上重构的节奏就必须要在自强中走出惯性,探寻产业的价值本源。

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实现转型升级

在“十五五”的新征程上,我国水务行业正站在时代变革的十字路口。随着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加速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传统水务模式的发展瓶颈逐渐显现,亟待突破;另一方面,新兴技术与理念为行业注入了创新活力,成为破局的关键力量。在此充满变数的产业背景下,行业内众多企业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力求在这场变局中开创新局,实现转型升级。

上海实业环境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CEO汲广林表示,上实环境将抓住国家政策机遇和市场机会,根据上实集团战略部署,聚焦水处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主业,加大市场拓展并购,提高精益运营,强化科技创新,推广数智赋能,推动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中国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刚信认为,行业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资产二次分配成为焦点,运营提质的重要性明显提升,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需求强烈,培育新业态、应用新模式、一体化全产业链布局成为趋势,行业步入国企民企优势互补的关键阶段。水务行业的未来,不是每一家水务企业"独善其身"的内部竞赛,而是"兼济天下"的生态共建与价值共生。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轮值总裁陈春生提到,当前,全球水务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联合国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淡水缺口将达40%,而传统水处理技术对高盐废水、新兴污染物、能源消耗等痛点愈发乏力。膜技术凭借其“精准分离、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的独特优势,已成为破解困局的核心技术路径。

天津创业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代总经理周敬东介绍,创业环保推动环保产业从单一污染治理向绿色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升级,积极推动污水源热泵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污水余热综合利用经济价值可观,可协同产业链上下游,带动装备制造发展,形成新经济增长点。

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北水未来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于立国阐述了重资产水务环保企业的科技转型之路。北控水务从以“重”为主,到“重轻”结合,通过开放式创新开启增量新时代。把企业科技创新活动,转化为商业行为,实现科技创新的放大作用。为实现更广阔的发展,北控水务积极践行跨技术、跨公司、跨行业的全方位深度合作策略,做大行业蛋糕,实现互利共赢。

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征戍认为,复杂与多变,才是世界的本源。首创环保集团应对复杂性时代的新增长策略就是适应变化,持续演化,构建敏捷组织的感知力、适应力、创造力。未来将秉持以客户为核心的理念,坚定朝着平台化方向迈进,将系统运营服务确立为基石业务,积极驱动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双向革新,从而构建更为高效、协同的发展模式。

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副总裁吴志国表示,伴随特许经营权到期、行业饱和以及智能化洗礼等时代的变化,唯有修炼内功,提升价值。与其被动应对,不如持续学习,拓宽边界,扩大舒适圈。未来光大水务将轻重并举,推动运营服务产品化、服务产品品牌化、品牌产品市场化,同时,海内外协同发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实现更快更好“走出去”。

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赵焱表示,水务行业经历了大规模建设、跑马圈地后,从相对粗放发展到现在重点聚焦技术创新、精细化运营、产业链延伸及业务多元化发展。粤海水务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擎,积极开展技术、产品应用创新,比如聚焦新型陶瓷膜材料研发与应用,为短流程水处理工艺开发、老旧自来水厂/污水厂改造、工业废水组合工艺提供原创性材料、技术与工艺储备,就是突破创新的重要表现。

中国水环境集团总裁助理兼工程技术中心执行主任庞洪涛表示,中国水环境集团“因水而兴,向水而为”,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与工程实践,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他巧用竹子的生存策略类比环保行业发展路径,竹子生长关键在根,企业需像竹子扎根一样坚持长期主义,如此才能厚积薄发。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志永提到,在市场收缩、行业内卷的行业背景下,中持股份接下来将减少To G业务,转向有支付能力的To B业务,更多地聚焦“工业及工业园区”和“污水厂效率提升”项目,实现全面服务,局部收费。坚持乐观主义、长期主义,以“科技+商道”、“环境+AI”双轮驱动,重塑中持的未来。

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佟庆远表示,越是行业动荡时期,越要向内扎根,越是竞争复杂局面,越要专注价值创造。中建环能着力打造专注力,聚焦垂直场景开展技术深度耕耘;精心打磨产品力,推动产品实现从“可用”到“好用”的价值跃升;积极构建协同力,精准定位自身角色,促进凝聚行业共识。

水务行业正全方位经历智能化洗礼

从基础设施的智能升级,到管理模式的数字化转型,水务行业正全方位经历着智能化的洗礼。然而,在拥抱智能化的过程中,如何顺势而为、实现产品与服务的迭代升级,成为众多企业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

default

会议现场

E20环境平台智能规划中心AI解决方案总监战凯作了题为“两山智联视频智能V2.0(大模型版)——‘快而准’的视频智能安全管控”的发言。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推动视频智能变革升级,在两年前E20推出的“两山智联视频智能 V1.0”基础上,战凯现场重磅发布两山智联™R视频智能系统v2.0(大模型版)。该产品具备显著特点:“准”,算法能力工程化,内置丰富产线,效果优良且周期短;“活”,支持零代码AI技能编排,可灵活适配现场管理需求;“简”,能实现快速部署、即装即用。

E20环境平台高级合伙人、系统解决方案中心主任、博士、教授级高工曹斌作了题为“两山智联设备智能运维——以‘预测性维护’为核心的设备管理智能升级”发言。应用AI技术,让设备管理更专业、更精细、更省钱。E20致力于推动设备运维的智能进阶,推出了两山智联®设备智能运维平台,一站式助力客户实现设备智能运维。它以数据驱动为核心,300+AI智能算法、大量的闭环故障案例库、50+国际振动分析专业工程师及大数据分析为工具,通过行业知识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融合,构建多行业、多设备类型、多零部件、多故障类型等算法模型,实现故障的精准研判。针对设备投入高、看护难、能力弱问题,两山智联云设备智能运维平台贯穿数据采集、边缘计算、信息传输、故障报警、诊断分析等环节,借助强大算法引擎,实现分析设备的状态劣化趋势,可以出具诊断结论及建议,统计设备运行情况,给出检维修优化策略等功能。

责任编辑:白雪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