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六十年供水超300亿方:东深供水工程筑牢港城“生命线”

2025-03-14 16:23 中国发展网 成静
东深供水工程

摘要:今年3月是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60周年。水利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东深供水工程有关情况和60年来对港供水的成效。

 中国发展网记者 成静

香港三面环海,淡水资源匮乏,人均可用本地水资源量仅33立方米。1963年,香港遭遇百年一遇大旱,350多万香港市民生活陷于困境。1965年3月1日,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兴建的东深供水工程通水,饱含祖国深情的东江水奔流入港,终结了香港严重缺水的历史。

今年3月是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60周年。水利部举行新闻发布会,全面介绍东深供水工程有关情况和60年来对港供水的成效。

保障香港繁荣稳定与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战略实施

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6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对港供水工作,在政策、规划、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等一系列重要规划更是统筹谋划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总体布局,大力推进国家水网骨干工程建设,有力支撑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60年来,一代代建设者敢于创新、接续奋斗,先后4次对东深供水工程进行扩建改造,累计对港供水超300亿立方米,满足了香港约80%的用水需求,极大改善了香港同胞的生活条件,为香港蓬勃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陈敏说。

一是彻底结束香港缺水困局。工程建成前香港水荒频现,比如1963年那场历史罕见的大旱导致全港每4天供水4小时,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和经济发展。党中央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保证香港同胞渡过难关”,为此仅用一年的时间实现东江水倒流香港,至今累计对港供水超300亿立方米,有力确保了750多万香港同胞饮水安全。

二是持续支撑香港经济腾飞。东深供水工程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从未间断地为香港供应东江水,年供水规模也由建设初期的0.68亿立方米提升到24.23亿立方米,有力支撑香港从传统加工制造业向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的转型,成就了香港今日的繁荣都会盛景,60年间,香港GDP增长超过266倍。

三是有力保障国家战略实施。东深供水工程为“一国两制”奠定了良好的民生基础。新时代下,东深供水工程构建的“东江—深圳—香港”输水廊道,有效促进粤港两地产业协同和要素流动,有力支撑了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

广东省水利厅党组书记黄志坚介绍,东深供水工程通水60年来,粤港两地携手共进,围绕对港供水安全,开展“供水+经济、供水+科技、供水+文化”全方位合作,树立了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典范。

一是强化“供水+经济”,助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1964年4月以来,粤港双方共签订13轮供水协议,建立对港供水长期合作机制。成立供水运行管理技术合作小组,每年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对港供水相关事宜。实施水量“五级”调节机制,确保对港精准供水,最大程度保障香港用水需求。60年来,香港人口从350多万增长到750多万,增长了1倍多;经济总量从119亿港元增长到3.2万亿港元,增长了266倍;对港实际供水量从1965年4100万立方米增长到近年来每年8亿多立方米。源源不断的东江水成为了香港长期繁荣稳定的有力支撑。

二是强化“供水+科技”,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粤港双方通过企业交流、学术研讨等方式,不断深化科技交流合作。通过“粤港科技合作资助计划”资助超140个科研项目,涵盖水务、环保等多个领域;定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水务论坛,共享水务管理新理念、新技术;组建粤港水安全保障联合实验室,推动水安全前沿科学和关键技术研究。当前,我们正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水科技创新中心及节水产业创新联盟建设,围绕“水资源、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水经济”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

三是强化“供水+文化”,增进粤港两地情感交融。东深供水工程是保障香港供水的生命线,更是见证粤港情深的文化纽带。近年来,粤港两地通过口述史、纪录片、展览、研学等形式,宣传了内地对香港的深厚情谊,感召了广大香港民众饮水思源、爱港爱国。今年是东江水供港60周年,粤港两地共同开展了多项交流活动,包括在东深供水工程打卡、拍摄东江水主题电视节目特辑、组织香港学者专家和青年参观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等,进一步营造“同饮一江水,粤港两地亲”的浓厚氛围。

“‘水脉’就是‘命脉’。东深供水工程促进了粤港两地的合作,增进了粤港人民血浓于水的亲情,增强了粤港一家人共谋发展的决心,必将为“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注入持久动力。”黄志坚说。

升级改造与规划两手都很“硬”

黄志坚介绍,每到香港发展的关键时刻,广东省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水利部的指导下,急香港所需,尽广东所能,全力保障香港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先后于1974年、1981年、1990年和2000年,对东深供水工程启动了三次扩建、一次全面改造。近年来,广东认真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国家战略,历时5年建成大湾区超级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作为东深供水工程的“延续”,为香港提供应急备用水源。

一是不断提升对港供水能力。东深供水工程年供水能力由0.68亿立方米跃升至24.23亿立方米,年供水能力提升了30多倍,让香港同胞再无用水之忧。

二是不断提升对港供水水质。1998年,广东省在深圳水库建成了世界上当时同类型规模最大、日处理水量达400万立方米的原水生物硝化工程,为香港供水水质增设了一道“安全网”。2000年至2003年实施的改造工程,按照清污分流的设计理念,将供水系统由原来的天然河道和人工渠道输水改为封闭专用管道输水,实现了对港供水质与量的“双重飞跃”,让香港同胞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三是不断提升对港供水应急保障能力。去年建成投入使用的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从西江干流取水,可为香港提供应急备用水源,对港供水实现“双水源、双保障”。

“经过60多年的精心建设守护,东深供水工程满足了当前香港近八成的淡水需求,成为保障香港供水的生命线,增进了香港同胞的民生福祉,保证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12月,水利部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颁布《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从流域层面、湾区层面、城市群和城镇层面等三个层面提出了水安全保障总体布局。陈敏介绍,在具体落实上重点构建四张网:

一是构建一体化高质量的供水保障网。以供水水源互联互通和供水工程挖潜提升为基础,推进大藤峡水利枢纽、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广州北江引水工程、对澳门第四供水管道工程等一系列工程建成并发挥效益,城市供水结构不断优化,西江、北江、东江“三江连通”供水网络不断完善。

二是构建安全可靠的防洪减灾网。以加强防洪治涝薄弱环节建设和联防联控为重点,完成广东西江干流治理、潖江蓄滞洪区等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大湾区堤防巩固提升、东江干流治理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珠江干流重要堤防达标建设三年行动方案落实,成功防御多次特大洪水和超强台风,确保大湾区城市群防洪安全。

三是构建全区域的绿色生态水网。以涉水空间管控和水环境系统治理为抓手,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严格管控水域岸线,打造绿色生态廊道,推进万里碧道和幸福河湖建设。加强江河源头区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水源涵养建设,强化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大湾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在100%。

四是构建现代化的智慧监管服务网。以“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为总体要求,加快数字孪生水利体系建设,建成珠江水旱灾害防御“四预”平台、数字孪生北江、数字孪生大藤峡,推进大湾区现代化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数字孪生珠江河口建设。强化与香港、澳门合作交流,共同筹建水利部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重点实验室,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涉水事务标准协同研究中心。

多方协作加强水资源调度

水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命脉,东江作为珠江流域三大水系之一,流经江西、广东两省,是香港、深圳等大湾区中心城市的生命水源。加强东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至关重要。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主任吴小龙介绍,在这方面,珠江委做了几项工作。

一是强化流域统一规划。坚持系统观念,编制珠江流域综合规划、珠江水资源综合规划、珠江河口综合治理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保障规划等,对流域水旱灾害防御、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生态保护治理等作出总体安排,构建流域开发治理保护的整体格局,为大湾区水安全保障提供顶层设计。

二是强化流域统一治理。坚持问题导向,完善以东深供水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等为主干,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等水库为结点的区域水网布局,增强东江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供水保障能力、战略储备能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已全面建成通水,与东深供水工程形成“双水源、多通道”的供水格局,进一步提升对港供水保障能力。

三是强化流域统一调度。坚持科学统筹,制定印发东江流域水量调度方案,根据流域来水、水库蓄水,统筹各方用水需求,逐年制定下达调度计划,合理确定年度水量分配指标,组织实施水工程联合调度,同时做好抗旱、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处理等水资源应急调度工作,保障流域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四是强化流域统一管理。坚持“四水四定”,全面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制定东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和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健全水资源监测体系,严格取用水监管,切实守住流域水资源开发上限和生态流量管控底线。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推动流域区域联防联控联治,保障东江水源优质稳定。

水利部调水管理司司长王平表示,近年来,水利部先后制定印发了《水资源调度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工作的通知》,遵循“节水优先、保护生态、统一调度、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调度协商、监测预警、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指导珠江水利委员会制定印发《珠江流域(片)水资源调度管理实施细则》,为科学精准开展水资源调度提供制度保障。

其次,水利部将东江流域和东深供水工程列入第一批开展水资源调度的跨省江河流域及重大调水工程名录。组织实施东江流域水资源统一调度,把保障香港用水摆在优先位置,确保对港供水量足质优。通过统一调度,有力应对了2021年底东江流域自1961年以来最严重干旱,全面保障了大湾区供水安全。

另外,以“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为目标,大力推进调水工程标准化管理。2023年10月,东深供水工程被认定为首批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调水工程,在全国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指导地方加快推进数字孪生东深供水工程建设,建立“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实时为工程保驾护航,确保工程安全运行、效益充分发挥。

责任编辑:成静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