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2025年中国经济仍有多方面有利条件和支撑
摘要:“还有一部分潜力是新需求的潜力,让新供给和新需求之间形成良好的匹配状态,会为经济找到更多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使得新旧动能的转换有更多有利条件和抓手。我们相信2025年中国经济质效向好的大趋势会进一步明朗。”郭丽岩表示。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程晖
1月17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初步核算,202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34908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
“2024年圆满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任务,离不开各个方面的工作扎实有力推进。2024全年中国经济确实克服了很多风险和挑战,尤其是去年9月底以来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有力提振了各个方面的信心,稳定了预期,支撑了经济社会目标顺利完成。”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郭丽岩在17日上午中国新闻社举办的国是直通车年度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会上表示。
她分析说:“从今天刚刚公布的数据来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24年12月当月能够实现6%以上的同比增速,2024全年实现5.8%的增速,与近年来中国推动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的转型升级是密不可分的。从结构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可以看到2024年相关行业向高攀登的努力。随着工业增加值规上利润的改善,会带动更多‘向新而行’、‘向绿转型’的投资。”
“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3.5%,尤其是服务零售额还是保持在6%以上的增速,二者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看到当前全社会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郭丽岩表示,另外还有一个数据值得关注,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速及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2024年有所提高,达到46%左右,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明显提升反映了当前消费需求结构的变化,2024年文娱、旅游、体育、健康、休闲等等这类消费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我想这是2024年消费市场、服务消费市场质量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增强非常重要的推动力。”
她表示,除了增速实现全年预期目标,GDP总量也是接近了135万亿元人民币的关口,在这样一个阶段,应更关注的推动高质量发展背后结构持续的优化,还有质效向好的方面,比如,支撑整个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产业结构正在优化。当前中国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尤其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势良好,为进一步推动智慧无人驾驶、智能网联车等相关智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生产支撑和市场基础,这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方面。
展望2025年,郭丽岩认为,中国经济仍有多方面有利条件和支撑。
第一,创新引领力。最近调研发现,现在生产要素确实在加快向新质生产力生成的方向汇聚,各地对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强化创新的引领力高度重视。
第二,内需主动力。做强国内大循环,还是要进一步来强化内需的主动力,当然外需的支撑力也同样需要关注。在尽一切可能稳住外需支撑力的同时,还是要把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进一步释放出来,这是应对不确定性冲击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三,改革激活力。近年来中国在加快落实各项改革举措,期待2025年能够进一步破除市场准入环节的壁垒,引领新动能发展。
第四,安全保障力。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和重要支撑,现在更关注产业链自主可控方面的安全保障能力,与此相关的就是要扎实做好布局“两重”工作,包括重大区域战略落地实施,也包括重点领域安全能力的建设。
“还有一部分潜力是新需求的潜力,让新供给和新需求之间形成良好的匹配状态,会为经济找到更多新的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使得新旧动能的转换有更多有利条件和抓手。我们相信2025年中国经济质效向好的大趋势会进一步明朗。”郭丽岩表示。
责任编辑: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