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党建“新品牌” 干出项目“新精彩”
摘要: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津潍高铁先开段JWSD标项目部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纪实
打造党建“新品牌” 干出项目“新精彩”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津潍高铁先开段JWSD标项目部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纪实
中国发展网讯 李揽月 记者朱波报道
津潍高铁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中京沪二通道和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起自天津滨海站,终至山东潍坊北站,正线长度348.9公里,共设车站10座,设计时速350公里。津潍高铁建成后将进一步巩固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强与山东半岛、长三角的互联互通。
由中铁十四局承建的津潍高铁先开段津沽海河隧道标项目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线路全长8000米。其中,盾构段隧道全长6527米,采用国产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津城一号”掘进施工,最大开挖直径达13.8米。盾构机于2024年1月18日始发,首月便达到了月进尺512米(月最高进尺702米),实现了浅覆土下高效掘进的目标。
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津潍高铁项目党支部书记夏恩虎,全方位加强党支部建设,着力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积极开展党建各项活动,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有效推进项目部文化建设,成为了团队中名副其实的标兵和模范。2023年、2024年,他申报的津潍高铁项目党建经验案例被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评为《工程建设企业党建工作优秀案例》《2024年工程建设企业党建工作二等成果》,为项目集体赢得了荣誉。
在夏恩虎的组织带领下,项目党支部充分发挥“定星盘”“压舱石”作用,积极推进党建创新,因地制宜地打造党建工作新品牌和支部工作新特色,引领全体党员牢记初心使命,服务生产经营主体,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打造党建“1+3N”品牌 赋能项目加速推进
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引领赋能作用,促进党建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在夏恩虎的精心谋划和推动下,他们制定“1+3N”党建工作新机制:即1名扛旗手带动N名党员、N名群众,解决N个问题,全新打造党建工作新品牌。
团队利用“1+3N”党建工作新机制新模式,依据个人特长、岗位职责等情况,明确骨干党员、普通党员、职工群众承担的18项重点任务,以定期考核、通报表彰的行式,把党员身份亮出来、工作业绩亮出来,推动党员模范带头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主动履职尽责,提升本领才干,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务顺利完成。
津潍高铁项目开工正值冬季,叠加高铁施工节奏“开工即大干”的浓厚气氛,他们秉持“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齐心协力抢进度,凝心聚力攻难关,带领着项目团队奋勇向前。
由于项目施工现场位于盐田之中,地质十分复杂,需要填海的面积较大,而且费用也很高。加上工期紧,大临建设规模大,铁路施工要求质量标准高,还需要项目方自建混凝土拌和站、中心试验室、钢筋加工厂等,加之项目所在地周围没有居民区,各种配套设施奇缺,材料采购也异常困难。
通过党建引领,成绩显著:2023年一季度,大临建设斩获全线七项第一。
2023年1月10日,项目部中心试验室顺利通过建设单位与监理单位的评估验收,标志着该试验室成为津潍高铁全线首个顺利通过验收的中心试验室。
1月10日,项目驻地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11日,项目部驻地实现入驻,成为津潍高铁全线首家通过验收并实现入驻的新建项目驻地。
1月16日,由项目部会议室作为主会场承办,雄安高铁公司天津指挥部党支部组织首次召开津潍高铁全线“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党建共建云课堂活动。
1月17日,项目钢筋加工厂建设完成,成为津潍高铁全线首座建设完成的钢筋加工厂。
1月18日,项目顺利完成首次试桩,成为津潍高铁全线首家完成试桩的单位。
1月18日,项目拌和站建设完成并通过验收,成为全线首座验收通过的拌和站。
2月22日,全线首家通过建设单位开工标准化验收。
提起津潍高铁先开段项目负责人刘志坚,大伙儿都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他是系统内出了名的“工程专家”。他带领项目团队融入“比学赶超”的施工大干氛围,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在2023年全线11家施工单位评比和铁路信评中获得了优异成绩,主动打开“开跑即领跑、开工即冲刺”的良好局面,维护了中铁十四局在京津冀铁路市场的信誉和集团大盾构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他的带领下,津潍高铁项目先后获得集团公司2023年“建家建线”模范项目部、2023年度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单位、京津冀区域在建项目2023年下半年考核评价第一名、“劳动竞赛优秀组织者”等称号。刘志坚还获得了中铁十四局“十大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
精心组织施工 提高科学化水平
津潍高铁先开段项目部积极对接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天津市发展改革委,以及用地产权单位长芦海晶集团等单位,定期召开现场办公会,构建施工单位、政府部门、产权单位三位一体联动机制,精心组织施工,集中研讨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为高铁这项重点民生工程打通“堵点”,开通建设绿色通道。
项目团队积极践行办公生活低碳转型理念。办公区和住宿区全部采用装配式集装箱、装配式桌椅、家具等,可循环周转利用多次,而且摊销成本较低。项目职工食堂采用全电厨房设计,杜绝了大气污染,保障了消防安全。生活区垃圾实现集中投放,分类标识清晰。项目办公驻地路灯采用太阳能+风能发电模式,推进节能节电新举措。项目拌和站采用全包封结构,内部设智能喷淋系统,对外部环境粉尘零污染。项目生活废水和生产废水均采用污水处理设备进行净化,净化后水质经过检测后完全达标。
项目部团队抓好顶层设计、提高智能化水平。为加大项目帮扶力度、指导项目更加有效地向前推进,2022年11月12日,由中铁十四局主要领导带队,总部20余人驻场,对该项目进行了为期10天的集体研讨,从统筹调度、施工组织、应急处置,到施工方案的具体制定、安全风险的预判管控,以及盾构机参数确定、大宗物资和材料购进,作业队伍选择预选等多个方面进行谋划讨论,形成了一系列成龙配套的方案,清扫施工建设的“障碍”和“盲区”,优质高效促进科学施工,全面准确兑现合同承诺。
本着节能节地节材节水节电的“大环保”原则,项目大临在建设之前就通过专家团队的反复论证,设计成熟后再开始施工。鉴于盾构始发井填海土方量大且后期复垦费用高的实际情况,经过专家论证,大临场地由原来的在填海处选址改为在开阔陆地选址,这样一来,不仅大大缩短了工期,还节省了费用。
在建设钢筋加工厂、智能化拌和站的过程中,项目团队采取机械化换人、智能化管控等新举措,融入数字化场景,实现钢筋套丝自动化作业、箍筋智能化加工、龙门吊遥控指挥升降、混凝土拌和站智能化操作,大大优化了操作工人的数量,提高了工作时效和科学化水平。钢筋加工厂实现了工厂式生产,质量精准可控,设备性能稳定,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
项目团队着力打造津潍高铁大盾构信息化智能控制中心,以“机械化、工厂化、专业化、信息化”为手段,严守质量标准,筑牢安全底线,强化履约意识,确保工程质量零缺陷、安全零事故、工期零延误。吸收借鉴成熟的铁路大盾构施工管理经验,重视科技创新及研发应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推进施工进度,努力将津潍高铁项目打造成国内铁路施工领域以数字化为主线的“低碳化、智慧化、社区化”的示范性项目。
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旗帜
中铁十四局集团津潍高铁先开段项目技术负责人王为鑫,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参建厦门地铁2号线海底隧道、北京地铁17号线和北京地铁28号线中心城区地铁车站等项目,有着丰富的现场施工经验,是出了名的“科技创新达人”。
王为鑫全面负责项目技术管理工作。他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坚定政治信念,工作高度认真负责,2020年、2021年、2023年三次获评所在单位“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3年,他受聘为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成才计划”校外导师。2023年,他被企业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光荣称号,被授予“质量管理先进个人”称号。
面对复杂多变的工程项目环境,王为鑫从来都不畏惧挑战。他刻苦钻研地下空间施工技术,长期扎根项目施工一线技术管理岗位,孜孜以求探索科技创新管理,紧紧围绕施工一线出现的痛点、难点和堵点,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应用,坚持把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把技术管理和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于一线施工场景,切实解决施工过程当中的各类技术难题。
王为鑫非常重视实际操作经验的知识积累与现场运用。在面临软土深大基坑倒撑替换难题时,他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施工经验,提出钢倒撑优化方案,采取满堂支架对顶等效代替钢倒撑施工,有效解决钢倒撑施工工艺烦琐、施工效率低等难题。在施工过程中,王为鑫参与每一个关键环节,与一线工人密切交流沟通,确保施工方案能够顺利落地实施。正是这种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使得他所负责的工程项目都能高质量地完成。
津潍高铁津沽海河隧道项目位于天津特殊冲积海积地层,具有高含水量、高灵敏度、高压缩性、低强度和触变性等特点,始发过程中面临盾构机常压刀盘栽头、刀盘结泥饼等难题。面对这一不利的地质因素,王为鑫带领团队从盾构机选型、端头加固等方面入手,经过多轮方案优化与现场工艺性试验,采用增强刀盘面板冲刷性能配置16路分级控制高压冲洗口和三轴搅拌端头加固方案,帮助盾构机安全顺利始发,并在始发当月高效掘进512米,而且成型隧道无破损、无渗漏现象发生,工程质量一次性通过国铁集团工管中心首件评估,并获得高度赞誉。
在中铁十四局全面迈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赛道上,王为鑫立足公司现有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地下空间开发和工程病害治理领域战新产业,在项目一线深耕探索。在盾构施工过程中,他带领技术团队先后克服滨海相软基处理、软土深大基坑倒撑替换等难题,助力构建以现有滨海站、中央大道海河隧道为基础,以规划津沽海河隧道、地铁Z4线、B1线为开发方向的滨海新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发展新格局。对于工程病害治理,他带领技术人员深入施工现场,用“实地数据”说话,摸索能够快速准确定位到工程病害问题所在的方法,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此外,他还注重培养年轻技术人员的战新意识,以“职工小学堂”为平台,定期举办战新产业研讨会和技术交流活动,提高项目团队对战新产业的认识更新,加快知识更新和人才培养步伐。
作为一名优秀的技术带头人,王为鑫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传帮带”。为了让更多同事能够掌握最新的工程技术知识,他积极推动“职工小学堂”定时开课,亲自指导并向青年技术人员传授专业论文书写技巧等,无私分享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和心得。目前,“职工小学堂”已开展“CAD培训暨CAD绘图竞赛启动会”“机械设备合同、进场验收及现场使用管理培训学习”等10余次小学堂课程教学,促进了整个项目团队的成长与发展。他积极开展“导师带徒”活动,与徒弟定期沟通并量身定制个性化发展方案,带领徒弟共同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推进新场景应用,为公司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鲜力量。2024年7月,王为鑫与徒弟邱龙林因在“导师带徒”活动中表现优异,被中铁十四局授予“金牌师徒”荣誉称号。
每一名党员都是一面鲜艳的旗帜。正是由于像夏恩虎、刘志坚、王为鑫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模范引领,津潍高铁先开段JWSD标项目部团队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时刻散发出光和热,释放出无尽的能量。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