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财政局:“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高质高效推进项目评审工作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伍元钦、黄滢、记者龚成钰报道 2024年以来,北海市财政局以效率、务实、质量“三驾马车”为强劲引擎,全面加速评审进程,高质高效推进项目评审工作。全年累计评审概预算、结(决)算项目236个,审核资金83.68亿元,审定金额74.67亿元,合理审减资金9.01亿元,审减率10.77%。
驾驭“效率马车”,跑出项目评审“加速度”
一是开辟绿色通道,推行容缺受理机制。针对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的重点项目推行容缺受理机制,在主要资料齐全、次要资料暂时欠缺的情况下,先行受理并开展评审工作,边审边补,极大地缩短了项目前期资料送审的“空窗期”。二是压缩评审时限,实行限时办结制度。明确规定每个评审类型的审核时限,建立项目评审限时办结台账,力争项目评审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如在高标准农田项目的评审中,评审人员加班加点严控时限,平均用时仅3个工作日完成各项目评审。三是强化提前介入,加速推进项目评审。提前介入项目前期工作,为项目评审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基础。如在评审中国东盟(北海)体育实训基地项目时,主动参与优化设计方案,组织业务骨干与建设单位及市国资部门赴北京与项目设计单位商讨项目方案优化事宜。得益于项目提前介入、主动服务,项目接审后仅用时3个工作日便高效完成了审核,助推重点文旅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见效。
驾驭“务实马车”,保障项目评审“真实性”
评审人员以“脚底沾土,心中有数”的扎实作风,开展踏勘调研工作,掌握了解第一手资料,确保项目评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一是实地勘察,摸清项目底数。高度重视项目现场踏勘工作,组织评审人员深入项目现场,对项目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建设条件等进行详细了解。通过实地测量、拍照取证等方式,掌握项目的实际情况。如涠洲岛南湾鳄鱼山景区木栈道改造项目月亮湾栈道招标控制价项目位于景区内,运输车辆无法到达项目场地,需要通过人工转运材料。为确定材料二次搬运费,评审人员全程徒步实地勘察山路路况,确定山路高差为50~80m。项目材料二次搬运费送审金额33.85万元,审定金额29.19万元,合理审减资金4.66万元,审减率13.77%。二是进行市场调研,以获取价格信息。积极主动地开展广泛的市场调研工作,全面深入了解与项目相关的各类建筑材料、设备、人工等市场价格走势,及时获取最新的价格信息。同时坚持多方询价,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产品价格进行细致对比分析,确保评审过程中所采用的价格科学合理、符合市场实际情况。如前往钦州市3个石料开采场,确定碎石、机制砂供应到北海市的价格,为项目评审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价格依据。
驾驭“质量马车”,守护项目评审“生命线”
始终将评审质量视为评审工作的生命线,保证评审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一是严格审核把关,筑牢质量堤坝。构建项目安全屏障,实行“三级部门审核+项目审议会”制度。通过“协审机构协审+审核科审核+稽核科复核”的三级部门审核制度,形成层层把关、职责明确的工作格局;强调民主集体决策,对于3000万元及以上项目或存在内部审核争议和分歧的情况,通过开展项目审议会集体讨论来达成共识,确保评审结果的合规性与合理性。二是强化培训学习,提升业务素养。率先在全区举办信息化项目评审专题培训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提高信息化评审水平;在举办全市财政评审业务培训班时将习近平经济思想列为重点学习内容,强化党的先进理论指导评审工作的实践运用,推进思想与业务深度融合、融会贯通。2024年累计培训评审中心人员、一县三区评审业务骨干和协审机构协审人员160余人次。三是加强交流协作,拓宽发展视野。加强和南宁市财政局、南充市财政局等地市财政局的沟通交流,组织业务骨干到南宁市、柳州市、防城港东兴市参加业务培训和专题研讨,推动互学互助、互通互鉴、互促互进,拓展工作思路和视野,不断夯实专业本领。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