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财政局:多措“廉”动推进 清廉评审建设走深走实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伍元钦、黄滢、记者龚成钰报道今年以来,北海市财政局坚持把抓评审业务和抓党风廉政建设有机结合,齐心协力,齐抓共管,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全年累计评审概预算、结(决)算项目236个,审核资金83.68亿元,审定金额74.67亿元,合理审减资金9.01亿元,审减率10.77%。
强化教育倡廉,扎紧思想篱笆
一是利用评审文化长廊,营造浓厚廉政氛围。在办公区域积极打造特色财政评审文化长廊,通过“学习园地”版块,将党风廉政建设学习资料“上墙”,推动廉洁文化入脑润心,引导评审人员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不断增强纪律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二是积极开展廉政教育,提高廉洁从政意识。把廉政提醒作为常态化手段,驻局纪检组长、分管局领导经常性开展廉政集体谈话和廉政教育培训,通过一个个鲜活的反面典型案例,结合节日廉政提醒,不断提高评审人员的廉政意识和廉政自觉。三是谈心谈话工作常态化,及时掌握干部思想动态。坚持把谈心谈话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与评审干部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了解干部的思想动态和工作、生活情况,及时发现他们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给予关心和帮助,更好激发评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积极开展廉政家访,延伸干部监督触角。组织开展廉政家访活动,到评审干部家里,和其家属面对面交流,了解干部的家庭情况和八小时以外的生活状况,加强对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同时,向家属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争取家属的支持和配合,引导家属当好“廉内助”,共同构建家庭助廉防线。
聚焦制度固廉,严守评审规范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制定《北海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档案管理办法》,对评审档案归档、保管、借(查)阅、销毁等作出明确规定,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促进档案资料管理更科学、规范、系统;制定《北海市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协审机构抽取实施细则》,明确抽取原则,细化回避要求和抽取流程,提出其他特殊情况的处理方式,进一步规范协审机构抽取工作;发布《关于对北海市财政投资评审协审机构考评办法的补充通知》,对工程建设类和信息化类协审机构进行分开考评,分别确定相应协审机构信用等级及排名,进一步健全协审机构考评管理制度,增强考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创新模式护廉,防范廉政风险
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投资评审+纪检监察贯通融合评审工作模式。在驻局纪检监察组的强力指导下,推行项目审核全环节全过程纪检跟踪监督,以及协审机构管理全链条纪检参与监管等方式,由驻局纪检监察组全过程跟踪监督中国东盟(北海)体育实训基地项目等重大项目评审工作,通过现场监督抽取协审机构、到项目现场监督、查看项目建设相关资料、在对数室装设监控以及到对数、审核现场暗访等多种手段,将纪律监督与评审工作深度融合,切实提高廉政风险防控能力。
推动监管强廉,筑牢廉洁底色
一是推动业务过程管控走向公开、透明、可追溯。充分运用评审信息化管理系统,对项目管理、中介管理、考勤管理等一系列行为进行线上严格管控,实时监控评审进度和质量,做到评审流程、数据和资料全程留痕和可追溯,大大提高了评审工作的透明度。二是推动日常监督常态化长效化。严格执行《北海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廉政风险防控暂行办法》,对评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要求踏勘项目现场、市场实地询价时,必须有2名及以上评审人员参加,且原则上应有1名在职在编人员,不得乘坐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等与被评审项目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单位或个人所派的交通工具前往踏勘现场,同时需按要求认真做好现场踏勘记录并签字确认。此外,向被评审单位发放并回收《北海市财政投资评审廉政情况反馈表》,由被评审单位对协审中介机构、评审工作人员进行综合评价,主动支持和接受被评审单位监督,持续改进工作作风。(本文作者系北海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