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需各类企业相互协作
摘要:对于电商平台生态中的企业而言,由于其在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位置和能力各异,它们在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中的角色也有所不同。同时,各企业在不同行动路径上的措施具有相关性,相互协作才能带来系统性变革。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 白雪
近日,由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环保组织“摆脱塑缚”联合主办的电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业研讨会在广东省广州市举行。在此次研讨会上,由环保组织“摆脱塑缚”《中国电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评价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对于电商平台生态中的企业而言,由于其在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位置和能力各异,它们在推动快递包装绿色转型中的角色也有所不同。同时,各企业在不同行动路径上的措施具有相关性,相互协作才能带来系统性变革。
ESG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总工程师傅智健在研讨会上表示:“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宣传引导工作,加快推进电子商务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绿色转型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更是整个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共同使命。”
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已连续11年居于全球首位。国家邮政局公布资料显示,2024年1-10月,全国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555.0亿件,同比增长19.9%;其中,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400.8亿件,同比增长22.3%。2023年我国网络零售额达15.42万亿元,实物商品的网上零售额更是占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1/3。电商行业不仅诞生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电商平台企业,也推动了快递行业的蓬勃发展。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实物商品通过网络销售,快递业务量的急剧增长,也导致了快递包装废弃物的大幅增加。以一次性包装为主的快递包装,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带来显著的垃圾处置负担和环境污染。
随着我国针对各类企业ESG披露要求的陆续发布,ESG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2024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可持续信息披露将逐步从上市公司扩展至非上市公司,且从自愿性走向强制性。快递包装绿色化已是电商企业必须应对的核心议题。以唯品会为例,其ESG评级从“A”升至“AA”,正是得益于其在包装管理方面的透明化和可量化目标。
MSC咨询合伙人兼业务执行董事李洋介绍,全球主流的可持续投资机构和监管机构正越来越关注塑料污染、废弃物管理和循环经济等问题。对于电商和快递企业而言,包装管理无疑也是企业最应识别的关键ESG议题之一。“我们也做过调研,被评为气候先锋企业业绩表现是普遍优于标普500企业的。换言之,整体的营收复合年增长率以及给股东回报更高,从投资者和市场反馈趋势而言,ESG做得好是可以带来更大的收益和股东回报。”
头部快递企业表现如何?
那么在包装绿色化、快递减塑方面,我国头部快递企业表现到底如何?《中国电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评价报告》显示,在国家邮政局的带领下,快递企业在包装绿色化转型上呈现出较为一致的行动方向和策略。在包装规范管理和制度建设、包装减量、循环和回收行动以及信息披露方面,主流快递企业均有所涉及,也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环保机构“摆脱塑缚”项目经理陈艾佳介绍了报告的评价指标设计:“评价体系基于五大行动维度构建一级指标,并细化为二级指标,设置评分权重。考虑到电商平台作为平台企业的独特责任和优势,同时《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中也再次明确强调了平台的引领角色,因此在电商平台的评价体系中加入了区别于快递企业的附加指标。根据企业在本行业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参考企业市值、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后,报告选取了两个行业的主流企业共14家进行评分。”
报告评估的6家快递企业中,顺丰以各维度相对较优的表现得分远超同业,以76.5分(满分100分)位居首位。排名中部的企业为极兔速递、中通快递和申通快递,得分在35~40分之间。韵达速递和圆通速递以32分和24分排名垫底。
相较于快递企业,电商平台在包装绿色化转型的行动、成效及信息披露上差异显著,企业间两极分化明显。快递企业普遍响应国家邮政局的要求,披露的行动框架较为一致,而电商平台的信息披露维度则较为分散。部分头部企业已经在快递包装绿色化行动中积累多年并取得一定成效,披露质量也较高,但一些新兴平台如拼多多、抖音电商、快手电商等尚未将包装议题纳入企业ESG的核心议题,因此相关的行动和披露几乎空白,排名垫底。
在评估的8家电商平台中,京东、阿里巴巴和唯品会分别以70分、53.5分和49分位列第一梯队(满分120分)。网易严选、苏宁易购属于第二梯队,得分分别为12分和10.5分,与第一梯队差距明显。拼多多、抖音电商和快手电商由于并未将包装议题纳入可持续发展议题,得分几乎为零。
消费者已为绿色快递包装做好准备
在可循环包装的应用方面,循环中转袋已在快递企业的中转环节(2B)得到普遍使用。但在面向消费者(2C)的应用上,大多数快递企业仍处于研发、起步阶段,仅在小范围内进行投放和试点。
电商平台企业中,阿里巴巴菜鸟、京东物流、苏宁易购、网易严选和唯品会均在中转(2B)环节使用了循环包装。但在面向消费者的可循环包装应用方面,电商平台中只有京东一家企业进行了长期探索和投入,且已具备一定规模。京东的循环箱在2023年使用量达到99.7万个,累计使用次数达7,162万次。可循环保温箱在2023年减少了7,165万个泡沫箱的使用量。
而另一方面,消费者调查显示,我国的消费者对绿色包装的期待正在不断提升。摆脱塑缚的调研显示,超过83%的消费者表示,环保包装能提升对品牌的好感;82%愿意选择可循环快递包装,并且79%愿意签收后将包装归还到指定地点。麦肯锡的研究也显示,绿色化行动如可持续包装转型,可提升企业8%~16%的营收和11%~19%的顾客忠诚度。
陈艾佳表示:“企业在2C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方面存在显著分化,亟需其他企业加快步伐,加大投入以缩小差距。根据《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中提出的要求,到2025年同城快递可循环快递包装使用比例要达到10%。这一紧迫目标显然不能仅靠行业内少数企业的努力来实现。其他尚未开展消费端可循环包装应用的企业亟须加快行动,共同推动2C可循环包装的大规模应用。”
政策支持与企业实践相辅相成
顺丰集团包装创新实验室负责人路鹏介绍,顺丰一直在致力于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方式。他认为,绿色创新是不能停止的,减塑从源头减量开始,到让塑料废弃物更好资源化再利用,最终提升社会资源使用效率。“循环的容器肯定比纸箱或者说普通的包材强度更好,对托寄物安全更优,顺丰愿意为客户提供更好服务,因此也就促使我们想要做更优容器防护我们的商品。这是一个让消费者感觉安全防护的投入,一个实现客户满足的视角。通过绿色循环容器代替一次性的容器,实现更加的绿色化、更加的环保和减碳,也更契合公司整体的理念。再就是国家的提倡扶持也是十分重要的。”
广东省循环经济与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发展部副主任、广东快递包装联盟负责人骆天生介绍,为更好地助力广东省快递包装企业绿色转型,联盟发布了广东省绿色快递包装推荐目录(2024)。经企业申请、综合评审和公示无异议后,广东天元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植物类填充物”等8个快递包装绿色产品和牟科(深圳) 技术有限公司“免费可循环快递包装监管平台”等2个快递包装绿色技术入选《广东省绿色快递包装推荐目录(2024年)》(以下简称《目录》)名单。
“目录的申请并不限于广东省内的企业,只要企业有快递包装创新的自主知识产权,都可以尝试申请。目录实行动态管理机制,入选有效期两年,期满后产品有重大变化的需要重新申报;同时联盟也会不定时对入选的产品进行复核审查。”
数据显示,我国特大城市快递包装垃圾增量已经占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则为85%~90%。快递包装废弃物不仅会给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增加负担,还会产生大量碳排放。循环快递、绿色快递是必经之路。根据国家邮政局对未来快递单量的预测数据继续估算,仅同城快递业务使用循环快递箱,其替代率达到30%,且循环率能保持到60次/个时,2023~2030年因替代一次性包装材料累计可产生的经济效益约189亿元,累计碳减排量将达到117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放眼全球,我国的绿色治理工作已经走在了前列,尤其是可循环快递包装的推广应用。我国作为快递件数长期处于世界第一的国家,有责任和义务更早地去做快递包装可持续尝试的工作,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和参考。
责任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