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里的螺蛳粉店
摘要:当老旧报纸遇上螺蛳粉,这不仅仅是一场味蕾的盛宴、一次记忆的碰撞,更是一个情感的寄托。
中国发展网讯 在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中,总有一些角落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等待着有心人的探索。
在北京复兴门附近,有一家以正宗柳州风味著称的螺蛳粉店——柳州肥姨妈大骨螺蛳粉(以下简称“肥姨妈”),其以独特而地道的口味而闻名,酸辣的汤底、鲜美的螺肉、Q弹的米粉,再搭配上各种新鲜的配菜,让人一尝难忘,吸引了众多食客前来品尝。
然而,吸引人们纷沓而至的不仅仅是其地道的风味,还有藏在店铺里的许多创意与个性。近日,记者便带着一份好奇心探访了这家肥姨妈螺蛳粉店,切身感受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妙体验。
一踏入店门,墙壁上,天花板上,甚至是桌椅上,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老旧报纸,仿佛进入了一个被时光遗忘的世界。这些报纸有的已经泛黄,有的边缘已经卷曲,但它们却散发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来客的目光。
令人惊喜的是,记者在一面墙上发现了一份1999年10月12日出版的《中国改革报》,“1999年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你还记得吗?”身旁的90后记者不经意地问了一句。
时光消逝如流水,转眼间,已经过去25年,细读墙上泛黄的文字,仿佛能够窥见那个时代的文化气息、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1999年,那是一个时代的尾声,一个世纪的终章。那一年共和国迎来了50华诞;那一年西部大开发战略被正式提出;那一年澳门回归祖国;那一年李彦宏创办了百度,马云创办了阿里巴巴;那一年冰心离世,文坛新人韩寒引发全社会有关“素质教育”讨论......
“这些报纸不仅仅是装饰,更是这家餐馆的灵魂。”柳州市肥姨妈餐饮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陈慧妃告诉记者,肥姨妈也是在1999年于广西柳州市创立的,选择1999年的报纸,不仅是店面设计上的别有用心,更是为了见证肥姨妈在跟随祖国不断改革与发展的脚步中,那份坚守的初心。
“报纸上的头条新闻、广告插画、甚至是小到不能再小的角落报道,都被精心挑选,巧妙地融入到了店铺的每一个角落。它们不仅仅是装饰,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让每一位踏入店内的顾客,都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往昔的情怀与温度。”陈慧妃说。
据了解,肥姨妈持续经营近三十年,是全国螺蛳粉美食行业现存极为悠久的连锁品牌之一。截至目前,肥姨妈已在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福建、河北等全国多个省市开设了200余家分店,成为柳州本土螺蛳粉的领军品牌之一。无论是在广袤的北方,还是温暖的南方,肥姨妈都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广大食客的喜爱与认可。
“我们秉持‘传承经典、创新未来’的品牌理念,致力于将传统美食发扬光大,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柳州美食。”陈慧妃说。
一位常来店里吃饭的王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里吃饭,如同翻看了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墙上每一张报纸都记录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辉煌历程。每一篇文章、每一张图片,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在这里,吃的每一口粉都蕴含着对过往岁月的致敬,喝的每一滴汤都饱含着对未来的期许。在这里吃的不是螺狮粉,而且情怀!”她感慨地说。
另一位受访客人也感同身受,“我和朋友经常来这家店,一开始是因为喜爱螺蛳粉,后来越来越喜欢在这里吃饭的感觉。因为看着墙上这些被记录下来的历史片段,确实能够感受到过去那个时代的气息,可以想象着曾经也有人坐在这里,品尝着同样的美食,阅读着同样的报纸,感受着同样的情怀。”
确实如此,当老旧报纸遇上螺蛳粉,这不仅仅是一场味蕾的盛宴、一次记忆的碰撞,更是一个情感的寄托。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情感的共鸣。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和快餐式的饮食。但在这家餐馆里,你可以放慢脚步,细细品味每一口螺蛳粉的味道,静静阅读每一份报纸的故事。你会发现,生活不仅仅有忙碌和喧嚣,还有美好和感动。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袁琳 宋璟)
责任编辑:袁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