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绿色竞争力构建与绿电绿证交易政策宣讲活动在深圳举行
摘要:近日,国家节能中心会同南方电网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深圳供电局在深圳市组织开展绿色竞争力构建与绿电绿证政策宣讲活动。据了解,这是今年深圳组织的第3场绿电绿证现场撮合会,也从侧面反映了深圳绿色电力消费需求旺盛蓬勃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 白 雪
近日,国家节能中心会同南方电网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深圳供电局在深圳市组织开展绿色竞争力构建与绿电绿证政策宣讲活动。据了解,这是今年深圳组织的第3场绿电绿证现场撮合会,也从侧面反映了深圳绿色电力消费需求旺盛蓬勃发展。与会企业纷纷表示,通过绿电绿证交易,不仅能够降低碳排放,还能提升企业形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绿电绿证交易规模快速增长
绿电交易是指以绿色电力产品为标的物的电力中长期交易,用以满足电力用户购买、消费绿色电力需求,并提供相应的绿色电力消费认证。澳门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所孟萌表示:“它是在电力中长期市场体系框架内设立的一个全新交易品种,能够引导有绿色电力需求的用户直接与发电企业开展交易。”
“实行绿证制度是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引领绿色电力消费的通行做法。”广州电力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张廷营介绍,在电力消费端,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国内企业绿色电力消费意识逐步提高。越来越多行业龙头企业倾向于消费绿电绿证,作为碳中和重要手段。例如,许多知名企业纷纷加入RE100倡议,即做出公开承诺以保证2050年公司10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同时对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出相应绿色电力消费要求。
2017年和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先后出台了绿证交易、绿电交易政策,创新完善新能源发展的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开启了我国绿电消费新模式。
2021年,全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正式启动。张廷营表示,全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启动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绿色能源生产消费的市场体系和长效机制,引导绿色电力消费,加快绿色能源发展。特别是在今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的政策重点是在加强绿电绿证与能耗双控衔接,促进高耗能产业绿色消费,加快绿证全量核发,提高绿证国际认可度等方面。
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绿色电力交易专章》,进一步健全绿色电力交易的顶层设计机制。专章明确,绿电交易以省内为主,跨省为辅,二是绿电交易环节要“证电合一”,电能量价格与绿证价格分别申报明确。三是绿电结算环节要实现“证电分离”,电能量按照跨省、省内市场规则结算,绿证部分按月度的发电量、合同电量、用电量三者取小,以绿证价格结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其中第三十四条明确,“国家通过实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等制度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鼓励能源用户优先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低碳能源。公共机构应当优先采购、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清洁低碳能源以及节约能源的产品和服务”。这是国家首次从法律层面通过立法明确了绿证制度,来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让“双碳”目标成为法律框架下的行动方案。
今年以来,绿电交易规模快速增长。张廷营介绍,今年1~11月,南方区域绿电交易电量21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9%,累计交易电量350亿千瓦时,年均增速172%,参与企业数量超4000家。用户消费地集中在广东、广西、贵州,主要在电子科技、数据通信、汽车制造、石油煤炭、金属制造、建材化工等行业。
与此同时,绿证交易规模也呈现爆发式增长。今年1~11月,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开展绿证交易4875万张,同比增长83倍,价格区间在1-7元/张,具体价格跟生产年份、交易时间密切相关。参与主体数量超3000家。用户集中在广东、江苏、河南等地,分布在能源石化、电子制造、数据通信、纸业制造等行业。发电企业集中在甘肃、云南、内蒙古、河北、山东等地。
“电—碳”市场协同发展
2024年1月,为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指出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拓展绿色电力证书应用场景,深入推进能源消费革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完成“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约束性指标。这是“电—碳”市场协同发展的良好开篇。
“绿色电力与碳交易市场之间存在政策目标与管理机制、技术体系、权益特性等方面的差异,但也存在着天然关联关系。”孟萌认为,推进电碳协同发展,一是有利于突破电碳市场机制深化发展瓶颈,二是符合各经营主体迫切需求,三是为链接绿电消费与碳定价机制、为积极应对国际碳壁垒提供可能的制度保障。
“通过将绿电绿证的使用转换为对应的碳减排量,可以为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完整的环境贡献记录。碳市场可以考虑将绿电绿证的使用列为额外的减排信用,增加市场吸引力。”同时,在孟萌看来,绿电绿证和自愿碳市场的核心在于可信的核算与认证,两者都依赖透明的核查机制。推动国际绿证与碳减排信用的标准化互认。例如,在绿证交易中加入碳减排信用的附加价值,实现双轨机制融合,为企业提供统一的低碳履约工具。
“高质量的数据是支持绿电绿证和碳信用交易的基石。”孟萌指出,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的交易与数据平台,能够将绿证和碳信用的数据实时记录与溯源,提升市场透明度,防止重复计算和双重交易。
此外,孟萌表示,两者均在国际拥有广泛的政策支持和市场实践,也均具备金融化属性,可在跨境交易中发挥重要作用。
深圳绿色电力消费需求旺盛蓬勃发展
加快绿电绿证应用,更多使用可再生能源,降低产品碳足迹,提升绿色贸易竞争力,已经成为广大企业、特别是外向型企业的共识和迫切需求。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大湾区办专职副主任许云飞介绍,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拥有一批家喻户晓的世界一流企业,为服务深圳外向型企业“出海”,适应绿色贸易规则要求,抢抓市场发展机遇,迫切需要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为以生态“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深圳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引导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成立了全国首个由政府授权的“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择优选拔出全国首批43名绿电绿证服务专家,探索建立基于电费结算模式的绿证交易机制,推出《绿色电力消费核定报告》及《绿色电力消费凭证》“1+1”的服务产品,修订南方区域首个绿色电力消费全量计算与核定规则地方标准,建设运营深圳市“绿电易”服务平台,发布深圳首份《绿色电力消费倡议》。
据了解,在本次活动中,主办方组织绿电绿证供应商和需求企业开展现场撮合交易,15家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用电用能企业等现场签署绿电绿证购买协议或意向书,促成绿电绿证交易247亿千瓦时。
此次活动由国家节能中心、深圳供电局、广州电力交易中心联合举办,活动吸引来自北京、上海、广东等13个省市的近80家政府机构、200多家重点用能及出口企业近400人参加,与会嘉宾分享了绿电绿证交易、国际绿色贸易、碳排放管理等国内外最新趋势和政策解读,同时介绍了深圳绿电绿证的政策背景、发展历程、最新规则、市场情况、发展趋势和机遇挑战等,为企业提供了解决碳排放问题、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系统。
活动现场,参会嘉宾纷纷表示,通过活动不仅加深了对绿色电力消费的认识,还实质性推动了绿色电力交易,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外,与会专家的深入分析和政策解读,也为企业指明了实现绿色转型升级的明确方向,增强了企业在绿色经济浪潮中的竞争力。参会企业普遍表示,未来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绿色电力市场中来,共同推动我国绿色能源事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