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大会暨环境上市公司论坛召开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程晖
日前,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2024年会,2024中国生态环境产业发展大会暨环境上市公司论坛在深圳盛大开幕。此次大会由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主办。会议吸引来自政府、高校、研究院所、环境企业、投融资机构等500余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培育环境新质生产力 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全国工商联党组成员、副主席汪鸿雁,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党委书记刘文强,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华,全联环境服务业商会会长李其林为大会开幕致辞。
汪鸿雁表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广大民营企业要锚定双碳目标,积极参与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全流程,加强行业内、业务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促进节能降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希望商会加快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及全联党组各项改革任务和要求,引领会员企业不断适应全球发展新形势,抢抓国内发展新机遇,推动广大环境企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不断提升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积极投身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刘文强指出,当前高质量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在工信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背景下,面对环境产品和服务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生态环境产业迎来广阔发展天地。在新形势下,要积极培育生态环境产业新质生产力,新能源、低碳技术的价值链将成为重中之重,产业边界、需求场景逐渐发生变化,要主动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推动重大创新,要通过数字化赋能创造崭新的绿色技术、绿色市场。期望在环境商会引领下,以大会为契机,深入沟通、加强合作,为促进生态环境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中国贡献更大的绿色动能。
张华指出,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生态环境产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目前,环境产业年营业收入超1400亿元,约占全省环境产业总营收的30%。生态环境企业数量超过1000家,其中上市企业29家。已经初步形成全链条生态环境产业体系,新兴生态服务业快速发展,新一代技术正在加速向生态环境领域融合。未来,深圳将继续秉持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交流合作,构建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生态环境产业生态圈,期待共同开启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李其林指出,2024年环境产业的传统业务仍然面临多重压力,应收账款存量还在高位、业务毛利率受到降价等多重因素挑战。但与此同时,在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的目标引领下,环境产业也涌现出许多积极的发展趋势。围绕产业赋能方面,近两年,环境商会针对广大会员企业的切实需求,厘清产业转型共性问题,搭建与地市政府对接平台,构建会员企业协同联动新格局。今年4月,环境商会联合50余家头部企业发起“环境产业链伙伴计划”,以促进横向、纵向产业链创新与合作。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环境产业一定能够抓住时代变革的大机遇,完成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会上,深圳市投资促进局一级调研员林修泓进行了深圳市宣介。他表示,深圳是敢闯敢试的改革城市,是充满活力的创新城市,也是便利高效的贸易城市。40多年来,深圳首创改革举措1000余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深圳愿意全力以赴为全球企业提供最适合的投资政策,做好最优质的政务服务,致力打造法治型、服务型、廉洁型政府,欢迎广大企业来深兴业发展。
本次大会,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发表《扩大消费需求,以改革创新加快低碳绿色转型》主旨演讲。
刘世锦表示,当前宏观经济回升向好,但也面临日益增加的总需求不足压力。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中国现阶段的消费需求不足,主要是服务消费不足。刘世锦建议,要加快转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三支柱”国民经济运行新格局,第一支柱是在需求侧,以发展型消费为重点的服务消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和规模扩大;第二支柱是在要素侧,以城乡融合、权利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为重点,全面提升人力资本;第三支柱是在产业侧,各种所有制投资者、各类企业公平竞争,企业能退能进,推动产业在价值链中高端转型升级、创新驱动。
变局与重构不仅是我国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主题词,也传导到了生态环境产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产业也面临变局和重构,大家都在寻找新路径、新方法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会上,和君咨询副董事长李向群发表题为《中国生态环境市场观察2024:十五五展望》 主旨演讲。
李向群以2024年生态环境市场数据为切入点,对2024年生态环保市场和上市公司经营情况进行了回顾, 在此基础上提出“十五五”期间环保企业应回归价值创造核心本质,将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及具体措施。演讲引发了现场听众的思考和激烈讨论。李向群表示,环保行业是一个利国利民、长期稳定的好行业,值得大家坚守,不过环保行业整体已经进入成熟期,躺赢的日子过去了,十五五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帮助客户创造更高价值是永恒真理,坚守长期主义,摆脱暮气,迎接朝阳,锐意进取,天道酬勤。
当前,我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入新阶段。预测到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新的生态需求在不断产生,身处转型浪潮中的环境企业,如何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建立发展新模式,重构增长新业态,探寻产业发展新路径?
会上,苏伊士集团亚洲高级副总裁孙明华主持,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威立雅高级副总裁、中国总代表黄晓军,北控水务集团高级副总裁于立国,维尔利集团董事长李月中,瀚蓝环境总裁金铎,深圳环境水务集团副总裁冀滨弘等嘉宾围绕“展望十五五,万亿绿色转型浪潮下产业发展路在何方”展开精彩对话,深入探讨了企业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以及未来五年发展战略等议题,现场反响热烈。
环境商会秘书长马辉发布2024中国环境企业营收前50发展报告及名录。
马辉表示,“十三五”时期,中国环境治理领域市场化进程明显加快,市场主体不断壮大,但综合服务能力依然较弱。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提出培育50家以上产值过百亿、技术领先、管理精细、综合服务能力强、品牌影响力大的中国环境企业。为凸显领军企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促进产业发展和企业成长,环境商会自2018年起,每年发布“中国环境企业50强榜单”,在业界形成较高公信力和权威性。今年,应有关部门规范化要求,“中国环境企业50强”更名为“中国环境企业营收前50”。
“2024中国环境企业营收前50”中,上市企业42家,非上市企业8家。上市企业中,A股上市34家,港股上市7家,新加坡上市企业1家。
50家企业平均营收78.42亿元,同比增长2.84%,营收超过200亿元的3家,分别是光大环境、北控水务和首创环保;100亿至200亿元的9家,较2023年度增加5家;50至100亿元的22家,较2023年度增加2家;50亿元以下的16家,较2023年度减少6家。
当前,生态环境产业历经几十年高速发展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环境企业也在随着产业发展节奏作出战略调整:
一是产业向进一步融入国家绿色转型发展、美丽中国建设迈进,带动诸多环境企业在做好环境治理“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链接新能源、新材料、新科技等业务领域。
二是传统市场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的同时,资源循环利用、工业环保、智慧监测等新兴市场仍在释放大量市场机会,带动业内企业传统环保业务愈发综合,综合性环保集团增多。
三是央国企及省级环保集团大举布局的同时,民营企业也在专业工程、装备制造、咨询服务等领域抢抓机遇,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在此背景下,相较于往年,今年前50名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一是新上榜企业增多。今年名录增加一些新面孔,其中既包括飞南资源、仕净科技、永兴股份等新上市公司,也包括深圳环境水务集团、浙江省环保集团、山东省环保发展集团、中信环境投资集团等,名单越来越多元化。
二是集团型企业增多。按照以集团整体业绩参评、子公司业绩并表的评选原则,往届入围的企业——中信环境技术业绩并入中信环境投资集团、菲达环保业绩并入浙江省环保集团、重庆水务及三峰环境业绩并入重庆水务环境控股集团,本年度均不再参评。
三是上榜门槛提高。随着新上市企业和集团型参评企业增多,今年名录的营收门槛已经提高到近30亿元,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产业的头部集中效应。
另外,格林美主营业务变更为新能源材料,本年度不再参选;中节能环保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中节能环境保护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