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更有效力国际传播相互赋能

——第三届国际传播同济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2024-11-04 19:15 中国发展网 苗露
同济大学 第三届国际传播同济论坛

摘要:11月3日,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同济大学在上海共同举办第三届国际传播同济论坛。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苗露报道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的部署,进一步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传播实践梳理和学理探索,11月3日,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同济大学在上海共同举办第三届国际传播同济论坛。

图片 1

第三届国际传播同济论坛现场

本届论坛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与更有效力国际传播相互赋能”为主题。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会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副主任郭卫民,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陈怡群出席论坛并致辞。论坛邀请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赵启正,原文化部副部长、国际儒学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深圳大学开放与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顾学明,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自贸战略研究院院长、上海海关原关长高融昆,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贇分别发表主旨演讲。论坛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经济日报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张小影主持。

图片 2

郭卫民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40多年来,我国各领域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全面加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全面提升。新时代新征程,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要不断提升对外新闻舆论能力,加大中华文化对外推广;充分发挥多元主体作用,构建多渠道、立体式的对外传播格局;加强分众化研究,提高对外传播的精准性、有效性;努力提升对外话语体系和话语能力建设,制作更多贴合国外受众需求的传播内容;不断优化传播方式和手段,创新技术运用,推动国际传播方式的变革和升级,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公共关系在助力对外开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将积极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搭建交流合作平台,不断加强沟通协调,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与国内外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同仁携手合作,不断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助力中国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图片 3

吕培明在致辞中表示,本届论坛聚焦新时代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的诸多战略问题,汇聚高校、传媒界、翻译界、公共关系领域及相关管理机构的专家学者跨界对话,推进新型国际传播研究和实践向深度拓展,很有意义。同济大学历来重视国际传播工作,把其作为学校国际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不断扩大其深度和广度。未来,同济大学将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深入推进数智化、绿色化和融合化,秉持“文科出题、理工解答”的思路,着力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国际传播的学科体系、话语体系、教学体系、人才培养体系,扎实推进国际传播同济实践,助力中国和上海城市形象的塑造。

图片 4

陈怡群在致辞中表示,本届论坛临近第七届进博会开幕,恰逢其时。进博会既承载了展示国家形象、探讨共促普惠包容经济全球化等多重功能,更是上海开展国际传播,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的重要机遇。做好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要讲故事、交朋友,“以小见大”,讲好故事;要“迎风起舞”,用好平台;要“跨越山海”,友好交流。希望同济大学等更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为开展精准有效国际传播提供专业学术支持和人脉支撑,联手打造“政府+智库+媒体”对外传播综合体,把更多高质量高水平学术成果,转化为更具辨识度、穿透力和影响力的国际传播项目,共同推动中国声音、上海精彩传扬世界。

图片 6

第三届国际传播同济论坛现场

“国际传播同济论坛”是2021年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重要指示,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联合同济大学共同打造的国际传播学术研究平台,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作为公共关系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社会组织和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高校,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与同济大学始终对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本届论坛不仅邀请了国际传播领域的专家,还邀请了经济学家、媒体工作者以及走向海外的领军企业代表。在保持充分学术交流的同时,增加了对当前经济形势、国际环境的分析以及多元主体参与国际传播的探索,以促进对外话语体系的学理研究更好地与传播实践相结合。

图片 7

在主旨演讲环节,赵启正指出,当今,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国际传播工作十分重要,公共关系大有可为。他认为,要进一步扩大公共关系的概念和应用范围,针对外国受众,用大家能够接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讲述真实的、生动的中国故事,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他建议,可以在高校开展公共关系、公共外交和国际传播的通识教育。

图片 8

丁伟认为,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可以有效助力中国的国际传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要发挥中华文化在国际传播当中的作用。他建议,国际传播要注意避免灌输说教式传播,注意弘大叙事和小故事、小道理并重,注意传统传播方式与新科技人工智能等手段融通赋能。

图片 9

陈文玲建议,要从国家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支撑的高度,提高对国际传播重要性的认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调动各方面资源和力量,开展跨领域跨学科协作,构建有说服力、影响力、扩张力的立体化国际传播体系。要用事实说话,全方位、立体化、可视化、多视角、沉浸式地展示真实的中国。

图片 10

顾学明认为,当前,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在形成,呈现出新的趋势,从要素供给优势转化为市场调节优势,从制造业和货物贸易为主转向以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放为主,从少数最优转向共同利益最优。在此背景下,构建多渠道立体式的国际传播格局尤为迫切,需要利用多语种、多矩阵、多渠道、全媒体,提高国际传播的效率和效果。同时将商品和文化紧密结合,扩大人文交流。

图片 11

高融昆表示,海关是国家进出境监督管理机关,也是推动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在上海开放发展的不同节点上,海关都是坚定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三十多年来,从浦东开放开发,到自贸区、新片区、引领区建设,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从五个中心建设到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海不负重托,引领中国开放和发展。上海的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是国际传播与对外开放双向赋能的最佳案例。

图片 12

吴贇表示,同济既是典型工科强势的大学,也同时具有综合学科优势。从同济的学科发展过程看中国科技对外交流发展的历程,有很多经验启示。当前,中国科技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是国际传播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之一,中国科技领域已经有许多标准、范式成功融入国际话语体系。要抓紧研究科技议题、科技概念、科技语境、科技叙事的变化,充分认识并积极破解科技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中的各类风险挑战。

图片 13

论坛与会嘉宾还围绕“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多维赋能国际传播体系建设”两个议题展开分享交流,共话国际传播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研究院院长董关鹏,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明,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特聘教授张志安,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游戏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张毅君,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党委工作部执行部长、品牌文化部执行总经理查长苗,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研究员、纪录片中心主任陈亦楠,携程集团携程研究院执行秘书长孙博文,《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钱竹等9位嘉宾先后发言。同济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广明主持专题交流环节。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副台长夏吉宣作论坛总结。

图片 14

“通达四方,连接世界——中国桥梁的故事”图片展现场

本届论坛还举办了“通达四方,连接世界——中国桥梁的故事”图片展,选择中国桥梁作为国际传播案例,通过大量精美图片集中展示中国桥梁建设成就、中国桥梁美学文化和意蕴,分析探讨如何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与传播中国文化、中国价值、中国精神有机结合起来。现场邀请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研究院院长董关鹏,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特聘教授、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前主席葛耀君致辞,王晓辉总编辑主持图片展。展览将在同济大学同文楼展出一周。

图片 15

与会嘉宾参观图片展

图片 16

与会嘉宾参观图片展

中宣部国际传播局、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负责人,上海市部分高校传媒专家以及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等师生代表参加上述活动。

图片 17

图片 18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本届论坛由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学术委员会、文化艺术委员会与国家语委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研究中心(同济大学)共同承办,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协办,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艺术与设计杂志社等单位提供支持。

责任编辑:苗露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