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充分发挥数据要素赋能作用,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皮泽红报道 10月31日,深圳市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肖祖平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这个数量对全市GDP增长贡献率超过50%;工业投资增长29.7%,这也是在全国主要工业城市中名列前茅;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16。
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圳在2022年6月发布了“20+8”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今年初又迭代更新了2.0版本,具体来讲:
一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深入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今年以来,我们安排近10亿元专项资金来推动技术改造,有效引导和拉动了我市前三季度技改投资增长16.5%、工业领域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81.6%。加快制定传统制造业升级发展行动计划,推进标准升级,提升“深圳女装”“深圳眼镜”“深圳珠宝”等区域品牌影响力。二是发展壮大新兴产业。一方面巩固提升优势产业,推动比如网络与通信、智能终端等支柱型产业不断地迭代升级,提升全产业链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我们抢抓低空经济与空天、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风口产业,推动了三个产业集群今年前三季度增加值分别增长28.3%、27.8%和14.1%。三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结合产业发展成熟度,我们将未来产业分为5至10年、10至15年来推进培育合成生物、脑科学与脑机工程等未来产业,推动这些未来产业加快发展成为我们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坚力量。
充分发挥数据要素赋能作用,推进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深圳着力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加快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的大规模普及应用,不断提升数字核心技术的支撑能力,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获评“三星级”中国软件名城。
一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推动“链式转型”“集群转型”,我们这两年每年都为2000家左右的规上工业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免费诊断服务,形成了“诊断评估—改造实施—成效评价”的流程化转型模式。目前,全市累计培育全球“灯塔工厂”2家、升级可持续“灯塔工厂”1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7个,国家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近百个。二是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夯实算力、算法、数据等技术底座,扎实推进“人工智能+数据要素×”,构建部署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大模型,规划布局深圳湾、前海湾、福田等十大人工智能集聚区,持续深化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全场景应用。三是前瞻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极速宽带先锋城市,围绕5G-A引领、算网融合、星空一体,累计建成5G基站8万个,升级5G-A基站超2.3万个。协同部署算力基础设施,建成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深圳开放智算中心(河套)等多个智算中心,全市可以提供超过5000PFLOPS高效优质的算力资源。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构建优质产业创新生态体系
深圳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打造了“6个90%”的创新密码,涌现了一批极具创新力的企业和产品。
一是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坚持把企业作为链接科技与产业的最关键节点,今年以来,出台支持鸿蒙原生应用、人工智能、跨界时尚等自主创新、融合创新的新政策。二是建设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建设了3个国家级、7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了41个国家级、36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国家级、132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制造业创新网络逐步完善。三是强化服务支撑和应用推广。培育产业技术基础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产业基础再造、首台(套)、创新产品、场景应用等多种路径支持企业创新。在轨道交通、体育场馆等各类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当中我们都率先应用这些“黑科技”,推动产业政策从“给资金”到“给场景”的转变。
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和多层次需求,深圳不断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形成雁阵型企业梯队,加快建设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一是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强化上市公司、独角兽/瞪羚企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建设,推动中小企业不断地做强做大做优。今年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新增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一,今年我们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望突破1000家,这个数量在全国排名第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分别达1.1万家、2.1万家和2.48万家。二是健全与企业成长相适应的要素保障制度。加快推动设立产业集群基金,培育壮大耐心资本、长期资本,通过土地整备、工业上楼等多渠道拓展产业空间,努力破解企业“成长的烦恼”,让中小微企业发展更有信心。三是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部门联动、市区协同,举办产融对接、产业链融通发展等系列活动,助力中小企业精准“卡位入链”,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