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蕉城区互助孝老食堂凝聚“大民心”
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聚焦老年人“一餐热饭”这一城乡养老服务“痛点”问题,全力推进互助孝老食堂建设进程,现已在全区范围内建成标准互助孝老食堂174个,辐射221个行政村,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安享“舌尖上的幸福晚年”。
凝聚三大“力量”,让孝老食堂“兴”起来
统筹政府力量,引领兴办进程。建立区、乡、村三级责任体系,由三级主要领导谋划推动,并由区财政出资,向每个通过验收的互助孝老食堂给予一次性建设补助资金8万元,全部用于互助孝老食堂建设和厨房设备采购。同时,每年给予各互助孝老食堂运营补助资金6万元,统筹用于人员经费、物资采购等支出。
调动各界力量,完善支持体系。采取文明单位与互助孝老食堂“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挂钩运营的模式,帮助解决建设启动资金等难题。目前,全区有56家孝老食堂与109个文明单位结对挂钩,累计提供帮扶资金280万元。同时,调动社会爱心力量,广泛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发挥慈善超市等平台作用,用公益慈善的力量托起敬老助老的一片蓝天。
汇集群众力量,共建共享共赢。适当收取费用,按照普通老人每月400元、低保等特殊困难群众每月300元为基础标准,建立分级分类、梯度价格体系;各乡镇可在此收费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弹性调整收费价格。此外,为增强群众对孝老食堂的建设感和参与感,鼓励各食堂向服务对象回购自家农副产品,增加当地村民收入、便利食堂的物资采购,实现双边共赢。
打造三张“名片”,让食堂“活”起来
打造主题食堂,让餐桌更鲜活。全区各乡镇(街道)通过严格执行领导陪餐制度,聚焦配餐精细化、食品安全化,在与老人们“边吃边聊”中,了解老年人用餐情况和现实需求,适时调整运营模式,满足老年人个性化需求。如,在蕉城区城南镇华建社区孝老食堂试点创办“自助餐厅”,将原有收费的“四菜一汤”模式升级为免费的“八菜+三主食”自助素食模式,成立蕉城首个孝老免费素食餐厅。
拓展趣味功能,让生活更快活。蕉城区在蕉北街道鹤继片区、城南镇华建社区、蕉南街道探索拓展孝老食堂功能,在原有助餐服务基础上增设老年学堂、烹饪厅堂、手工课堂、老少食堂等趣味活动小组,在解决用餐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增进邻里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老年人动手动脑的能力。
联动庭院经济,让增收更灵活。为帮助低收入人群增收,蕉城区金涵畲族乡金溪社区另辟蹊径,以“好厝边”孝老食堂为阵地,积极搭建合作渠道,引入宁德本地手工外发企业,组织周边老人、全职妈妈及残障人士有偿制作易上手的手工艺品,并监督企业按日结算工资。目前,周边4个村和2个社区日均参与手工艺品制作群众数已达300人,老年群体平均工资可达到800元。
紧扣三个“理念”,让食堂“暖”起来
紧扣人性化运营理念,以配餐服务暖人心。创新推出“中心村食堂送餐、爱心邻里寄餐、多村共建大食堂”三大配餐模式,在保留原有服务的基础上,推广由镇村党员志愿者、村巡防队队员为行动不便人士送上热乎饭,并建设多村联合孝老食堂,将特殊群体的现实需要与党和政府的人文关怀有机结合。
紧扣互动性运营理念,以互助活动暖人情。倡导互助精神和互动模式,为有能力、有意愿、有热情的老年群体搭建社会参与和自我实现的平台,共建情暖家园。如,蕉北街道鹤继片区探索创新“好厝边·孝老食堂+红色共享小屋”模式,让离退休干部可就近前往食堂参与志愿服务。
紧扣公益性运营理念,以岗位开发暖“钱袋”。制定出台《开发养老互助乡村公益性岗位的方案》,开发用于农村互助孝老食堂服务的专职公益性岗位40个,按不高于区最低工资标准确定岗位补贴,从就业专项补助资金列支。该举措既有效平衡孝老食堂经费支出,又适当扩充了就业岗位,让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暖胃、暖心,也暖进群众的“钱袋”里。(黄宇青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丁南)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