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重器强筋壮骨 中国制造由大向强
摘要:75年来,中国制造“爬坡过坎”,走出了奋进强国路;大国重器“强筋壮骨”,正阔步迈向新征程。
陈鹰
75年筚路蓝缕,中国制造步履铿锵。1956年7月13日,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2023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011万辆,连续15年蝉联世界第一。
195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为120亿元;2023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39.9万亿元。
尽管基础薄弱,但我们坚定起步;尽管设备落后,但我们砥砺前行。成绩有目共睹:如今,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位。
特别是当C919国产大飞机平稳降落穿过水门,当嫦娥六号实现月背采样返回,当中国天眼FAST核心阵试验样机建设正式启动……越来越多的大国重器闪亮登场,不仅体现了我国在科技和工业领域的巨大进步,也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撑。
现在的中国制造,全球产业门类最齐全、产业体系最完整,总体规模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位,已经成为全球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进入新时代,从“能造什么”到“还能造什么”,中国制造正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加速升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乘着“数字翅膀”,我国布局建设了30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动力电池、人形机器人、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领域的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9月22日,第十六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装备展览会在北京首钢园拉开帷幕,世界上直径最大的单护盾式盾构机、修筑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的运输安装一体船等一大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大国重器”一一亮相,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制造再次名扬海内外。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75年来,中国制造“爬坡过坎”,走出了奋进强国路;大国重器“强筋壮骨”,正阔步迈向新征程。(中国发展网)
在2023年12月举办的“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成就展”上展示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模型。
2024年9月14日,龙岩至龙川高铁梅州西至龙川西段正式开通运营。自此,中国铁路运营里程突破16万公里,我国铁路发展迈上新台阶。图为复兴号试验列车驶出龙龙高铁梅龙段毛公寨隧道。
2024年7月举行的2024天津国际航运产业博览会,展示了我国在海洋装备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图为与会者参观"海基二号"模型。
图为2024年9月24日,停靠于香港尖沙咀海运码头的"深海一号"远洋科考船上的"蛟龙号"。
图为位于贵州省平塘县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这是全球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我国天文史上一张亮丽的名片。
图为2024年8月举行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展出的无人驾驶重型卡车。
图为2024年8月29日,南航首架C919国产大飞机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缓缓穿过"水门"。
图为2024年1月10日上午,由铁建重工和中铁十一局联合打造的世界最长高铁海底隧道盾构机"定海号"在铁建重工长沙第一产业园区下线。
图为位于云南省巧家县和四川省宁南县交界处金沙江干流的白鹤滩水电站大坝。新华社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