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以“榕”促融,共筑绿色未来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皮泽红报道 近年来,广州市以“榕”为媒汇聚生态建设合力,持续加强榕属植物资源的保育、研究和推广,提升广州的植物迁地保护能力,丰富植物种质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在大夫山打造榕属种质资源保育圃和榕属专类园,扩充榕属植物91种(含品种),使得大夫山榕树公园的榕属植物从17种(含品种)增至108种(含品种),成为名副其实的“百榕之园”和华南地区榕属植物种品最多的专类植物展示园。强化对外交流合作,确定了以高水平科研项目为载体,构筑多元融合“榕属+”的产业网络,以大夫山榕树公园为核心、西双版纳和广州榕属示范片区多点支撑的“一网、一园、多片”榕树植物科学保护和高效利用合作模式。
在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番禺区人民政府指导下,9月23日,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市园科院”)、番禺区大夫山森林公园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大夫山森林公园”)、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园”)共同举办广州国际榕属研究中心成立启动仪式暨全球“榕属+“创新研究学术报告会。
本次成立的广州国际榕属研究中心充分整合现有的榕树研究、保育以及合作基础,以“立足广州、粤滇联动、辐射全国、面向世界”为战略定位,汇聚来自法国国家科学院、英国哈珀亚当斯大学、马来西亚沙巴榕树种质中心、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辰山植物园等8个国家、14个机构的30余名在榕属研究领域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专家代表,并举办广州市林业园林局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与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番禺区分局签署框架合作协议、“广州国际榕属研究中心”建设单位代表签署框架合作协议等签约仪式。共同推动全球榕属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共享,启动活动中,专家代表将在大夫山森林公园签订“广州国际榕属研究中心”共建备忘录,正式确认在广州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启动“广州国际榕属研究中心”,并以书面形式明确合作期限、预期合作领域及合作责任,就榕树研究、可持续利用和创新以及同类信息交流等领域的共同目标达成一致。启动仪式上,还会发表榕属专著《中国园林园艺榕树》和4个榕属新种(墨脱榕(Ficus motuoensis)、瘤果榕(Ficus muricata)、广东榕(Ficus guangdongensis)、黄背榕(Ficus flavifolia))。
会后,专家代表团队将先后前往大夫山森林公园、云溪植物园、肇庆四会小鸟天堂、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实地考察榕属科研应用、生态恢复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在大夫山森林公园考察榕属科研试验林等应用场景和榕树生态恢复成效;前往云溪植物园围绕属地“榕属+”产业发展开展专家报告会议;探访肇庆四会小鸟天堂,深入感受榕属植物在生态保护与生物多样性维护中的重要作用和自然之美;最后专家们将前往榕属植物多样性研究的重要基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亲身体验并交流最新的科研成果与保护实践。通过系列活动直观感受广州乃至中国在榕属植物科研创新、生态修复、文化传承、产业开发以及教育科普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并为后续开展榕属植物资源应用基础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未来,广州国际榕属研究中心将持续整合科研力量,聚焦于榕属植物研究与应用,开展全球范围内的榕属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吸纳高水平科研院所、高校加入,强化科技交流合作,构筑多元融合“榕属+”产业国际合作网络;着力打造人才纽带,以“柔性引才”方式聘用国际榕属技术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借助“广聚英才”等人才机制、政策,吸引和聚集一批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高素质科研人才,为绿美广州生态建设赋能量、添活力;持续推动成果转化,围绕榕属资源收集、筛选、研发及可持续利用,充分挖掘榕属植物资源的生态和经济价值,探索前沿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高效融合路径,推动更多林业科技成果在穗转化,助力广州打造榕属植物研究和产业发展的人才汇集地、创新策源地、成果展示地、效益产出地、文化荟萃地,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广州实践,助力建设美丽中国广州样板。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