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中传承,自贡“非遗”绽放夺目光彩
中国彩灯走出海外、千米盐井触摸记忆、亿年恐龙灵动古今,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自贡,优秀历史文化与精堪非遗技艺交相辉映、绽放出夺目光彩。
9月14日,“万千气象看四川”三季度集中采访活动走进自贡市,探访中国彩灯博物馆、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恐龙博物馆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所到之处令人震撼,令媒体记者们惊叹不已。
引中国彩灯走出海外
记者获悉,1992年开始建设的中国彩灯博物馆,是国家级非遗“自贡灯会”民俗和省级非遗“自贡彩灯传统制作工艺”项目的传承保护单位,是自贡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一总部七园区”的重要组成,现为自贡世界地质公园内景点。
作为中国最大规模的彩灯文化专题博物馆,开馆30年来,博物馆不遗余力地征集以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国家彩灯、灯彩、花灯工艺美术大师的代表作,征集反映自贡灯会历史、自贡彩灯技艺特色与特殊材料的证据证物。目前,已有藏品4237件/套。
据了解,中国彩灯博物馆,是中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关于彩灯文化的专业博物馆,也是国家级非遗自贡灯会民俗和四川省级非遗自贡彩灯传统制作工艺项目的保护传承单位。自贡海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则拥有彩灯专利42项,著作版权1021项,并与里昂、悉尼等国际知名灯光节组委会及国际灯光艺术家、国内著名高等院校和研发机构合作,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海外传播,为其融合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探千米盐井“世界第一”
在燊海井,工作人员将汲卤筒放入千米深井中,随着汲卤筒的升起,白花花带着咸味的卤水喷涌而出。这些卤水来自凿成于1835年的世界第一口人工钻凿的超千米盐井——燊海井。
据了解,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法经历了东汉章帝时期大口浅井到大口深井的孕育期,北宋初年的卓筒井转型期,明清时期小口深井成熟期,有近2000年的历史。2004年,自贡提出应将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申报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予以保护;2005年,自贡市人民政府、四川久大盐业集团分别作为申报地区和申报单位向国家、省展开申报工作,燊海井在申报项目中被列为重点代表作品。2006年,自贡井盐深钻汲制技艺申报成功,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观亿年恐龙灵动古今
在自贡恐龙博物馆,“镇馆之宝”太白华阳龙也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它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原始、保存最完整的剑龙类。太白华阳龙的发现,为剑龙起源于亚洲提供了有力佐证,确立了其在学术界的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十大明星恐龙之一。
据相关资料显示,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最早发现于1972年,其大规模发掘是1979-1984年。该遗址以化石埋藏集中,数量巨大,门类众多,保存完好而闻名于世。在已发掘的近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就获得了200多个恐龙及其它脊椎动物的个体的上万块骨骼化石材料,命名了26个属29个种(包括蜥脚类、兽脚类、新鸟臀类、剑龙类等恐龙,以及软骨鱼类、硬骨鱼类、两栖类、龟鳖类、鳄类、翼龙类、蛇颈龙类、似哺乳爬行类等各种门类的脊椎动物化石),其中被列入首批国家重点保护化石名录的共有15种。该地先后发表科研论文近数十篇,出版《四川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专辑》2本,出版《四川自贡大山铺中侏罗世恐龙动物群》系列专著5部,其研究成果于199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这是当时我国古生物学界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中获得的最高奖。
据了解,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体现出难得的生物多样性,在同时期全球范围内的化石记录中极为罕见。其不仅中侏罗世蜀龙动物群的代表性化石产地,也是世界上最为著名的恐龙化石产地之一。它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世界恐龙演化史上中侏罗世恐龙化石稀少的短板,也为世界恐龙早期系统演化研究提供了极为宝贵的化石材料。(何广丙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王进)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