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型电力系统太湖论坛”成功举办
8月8日至9日,“2024·新型电力系统太湖论坛”在江苏省无锡市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由《电力自动化设备》杂志社和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电南自),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IEEE PES电力系统保护控制技术委员会(中国)、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电力工业软件专业委员会、中电金信数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家能源互联网产业及技术创新联盟能源数字化专委会、南京工程学院等单位共同主办,南方电网数字电网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电工技术学会、《浙江电力》、Smart Power & Energy Security、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等单位协办,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业委员会为论坛提供指导。
论坛围绕“探索绿色智慧能源未来,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主题,聚焦新形势下能源及电气工程领域热点问题,业界四百余位专家学者参会,分享交流最新科研成果,共议绿色智慧能源发展轨迹。
开幕式上,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吴敬凯,中共无锡市委常委、无锡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蒋敏,国电南自董事长、党委书记经海林分别致辞,国电南自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颖主持开幕式并宣布论坛开幕。
吴敬凯表示,中国华电始终立足“两个大局”,胸怀“国之大者”,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攻关任务,着力构建“宝塔型”科技创新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华电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下一步,中国华电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加快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技术高地、产业高地和应用高地,在相关技术产业发展上创新奋进、奋勇争先。
蒋敏表示,无锡作为江苏“北电南送”“西电东送”的关键枢纽,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积极推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太湖论坛”连续两年在无锡举办,必将为无锡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期盼各位院士、专家依托“太湖论坛”平台,充分发挥资源和科研优势,推动更多变革性技术和创新产品应用场景在锡落地转化。
经海林表示,国电南自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能源领域改革和发展做出的重大部署,坚守服务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初心,深化行业内外合作,与各方一道主动探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创新之路,全力打造科技攻关和原创技术策源地,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能源电力安全贡献南自力量。
刘颖表示,国电南自将积极主动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大潮,建好用好“太湖论坛”平台,共同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引领能源电力技术迭代、产业升级、商业模式创新,全力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国家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展现更大作为,贡献更多力量。
开幕式上,在现场各位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中国华电吴敬凯,国电南自经海林、刘颖共同启动英文新刊Cyber-Physical Energy Systems(CPES)的创刊发布仪式。CPES主编管晓宏院士作创刊致辞。
英文新刊Cyber-Physical Energy Systems(CPES)的创刊发布仪式
开幕式还举行了联合创新实验室揭幕仪式,国电南自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蒋衍君与天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斌教授共同为“国电南自-天津大学智能电网保护控制联合创新实验室”揭幕,助力高层次人才培养,进一步服务科技创新,推动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本届“太湖论坛”在会前广泛开展了学术论文征集活动,经由来自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的论文评审组审核,共遴选出30篇获奖论文,并在开幕式上为优秀论文作者颁发“星耀太湖奖”和“风起太湖奖”。
在院士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管晓宏教授作了题为《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与能源革命》的主旨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黄震教授作了题为《碳中和目标下能源绿色转型大趋势·新思维》的主旨报告,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钟志勇教授作了题为《智能电网技术革新: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的新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报告。该环节由华北电力大学王增平教授主持。
本届“太湖论坛”还邀请了来自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东南大学、紫金山实验室、南方电网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主旨报告,并举办“规模化新能源接入电网的稳定控制”“新型电力系统的故障分析与继电保护”“新型配电系统智能监控技术”“电力工业控制软件研究”学术主题沙龙。
本届论坛成功吸引了四百余位来自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以及企业界的专家学者、科研技术人员等专业人士参与研讨。会议交流气氛活跃,学术氛围浓厚,为行业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会专家通过深入且充分的交流与思维碰撞,将激发崭新的思想火花,为探寻绿色智慧能源的未来、助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程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