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物业助力垃圾分类,引领低碳生活

第七届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垃圾分类平行论坛在京举办

2024-08-02 17:24 中国发展网 白雪
垃圾分类 物业管理 社区垃圾分类

摘要:近日,作为中国物博会配套举办的“第七届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主论坛”和15场平行论坛之一的第七届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垃圾分类平行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以“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为主题,来自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与会嘉宾分享典型案例,探讨物业行业参与垃圾分类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报记者  白雪

物业企业在垃圾分类工作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重要性不容忽视。它们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监督者和促进者,还是居民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充分发挥物业企业的作用,才能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近日,作为中国物博会配套举办的“第七届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主论坛”和15场平行论坛之一的第七届物业管理创新发展论坛-垃圾分类平行论坛在北京举办。本次论坛以“推动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为主题,由中国物业管理协会主办,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天津市西青区零萌公益发展中心承办;来自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与会嘉宾分享典型案例,探讨物业行业参与垃圾分类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图片1

物业管理具有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

“全国垃圾分类制度逐步完善,分类体系逐步构建。群众的分类习惯逐步养成,垃圾分类成为社会热议的绿色低碳新时尚。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结果,和所有居民的参与以及基层社区物业企业开展的工作和积极推动密不可分。”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杨宏毅表示。

杨宏毅认为,物业管理具有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是衡量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物业服务企业扎根社区服务群众,在基层社会治理中覆盖面广,在各地的法规中物业服务企业也承担着重要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

住建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城市环境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赵海涛表示,如今我们面临着垃圾处理与资源利用的双重挑战,好的垃圾管理,不仅能够提升环境质量,还是促进社会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我国推动的“双碳”行动也将形成非常大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它也是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物业实行垃圾分类管理时的一些常见困惑,如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难以把意识转化为行动,而物业面对不配合的居民显得无能为力,物业担心垃圾分类会增加管理成本、缺乏配套机制、对分类效果没有客观的评价指标等问题,赵海涛建议:“根据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制定符合实际的分类标准和操作流程,这样既能提高居民的参与度,还能帮助物业企业提升居民服务价值。

垃圾分类是生活垃圾管理的一部分,垃圾管理需要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本次论坛举行了《生活垃圾管理规范》团体标准制订启动仪式。

北京物业管理行业协会会长艾白露表示:“为了高效地贯彻垃圾分类的政策,为了企业能够有针对性地执行、落实相关政策。北京物业管理协会希望把关于垃圾分类管理方面的政策,通过标准的形式将其中的规定和要求固化下来。主要通过基本要求、管理要求、专项管理要求、评价与改进这四个方面,把政策的规定和要求通过标准的语言来完成该团体标准物业管理规范。”

拓宽“增效”路径是当前垃圾分类管理的重要方向

地方政府可以为垃圾分类创造更好的条件,如厦门市出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规划审批要求》,将老旧小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点可结合场地状况在用地红线内设置,不需考虑建筑退线。而物业自身也要善于主动争取政府在经费、制度方面的支持,并跟社会各方协同,发挥企业的社会效益。”赵海涛先生还提出,拓宽“增效”路径是当前垃圾分类管理的重要方向。例如,一些地区已经尝试将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商品进行交易。厦门的实践显示,垃圾分类产生的碳配额可能成为未来的“紧俏货”,为物业企业创造新的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目前,北京市共有6.1万个居住小区村、设立6.7万个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实现分类全覆盖管理。各品类垃圾的运送处理全链条体系基本贯通并规范运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南斌副主任介绍:“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工作指挥部,成立了一办十组,54个部门参与了这个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离不开物业企业的辛苦付出和努力,积极履职和担当。”

北京观澜国际花园通过共同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物业与社区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解决了很多社区治理中的难题。北京燕侨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观澜国际花园项目经理周丽丽介绍:“该小区落实主体责任、用实际行动去影响小区居民配合物业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在桶站设置、建设环节,遵循“整洁、美观、无异味、便于投放、便于清运”的原则,做好居民工作,开展撤桶并站;在指导监督环节,在垃圾分类启动的头两个月,坚持从早7点到深夜11点始终有物业部门管理层以上人员与志愿者共同桶站值守,始终坚持居民垃圾不分类不允许投放原则,最终得到越来越多居民的认可。在桶站管理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将垃圾分类工作融入物业常态化管理工作中。在居民普遍养成分类习惯后,坚持记录厨余产生量数据,定期复盘,当出现厨余垃圾产生量明显减少时,再次组织管理层人员进行桶站值守,重新强化分类效果。

周丽丽说:“对于依赖二次分拣的小区而言,保洁员值守和二次分拣带来的长期成本是物业无法规避的;但在观澜国际小区,虽然在垃圾分类启动阶段管理层投入了很多精力,但由于后续小区居民自主分类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这意味着无需二次分拣,长期人员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她介绍,在挑灯夜战桶站值守的日子里,物业收获到越来越多小区居民的理解、支持与信任,物业费收缴率大大提高,这几年都维持在96%以上。

青岛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第四分公司环境牵头人张卫忠介绍了该公司如何通过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赋能物业服务新价值,实现“绿色蝶变”。

青岛城阳万科蝶城包括15个小区,服务近2.6万户居民。2020年青岛市完成垃圾分类立法,蝶城15个小区都在城阳区“撤桶并点示范区”之内,其中玫瑰里小区的并点位置在儿童乐园,引起居民的强烈抵触。于是物业联结居委会,并在社会组织“青岛你我创益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协调下,多方参与、共同破冰,孩子们组成的“红色小楼长”缓解了紧张局面,小区居民感受到诉求被倾听、被重视,很多业主的态度由反对变成支持。在社会组织协助下,万科物业还利用分出的厨余垃圾和小区的枯枝落叶一起堆肥,实现了在小区内废弃物“看得见的循环”。而在整个过程中,业主从“被服务者”变成了社区“共建者”,和物业成为了“队友”。玫瑰里小区2021到2024年累计减少50吨厨余和园林垃圾外运,同时产生17吨有机肥回馈小区土壤,相当于减少碳排放53.7吨CO2e,建成300平方米的堆肥生态花园、3个共建共享绿色空间,找到了推动居民自主分类的切入口。2022年该公司优化了堆肥设施和管理流程,形成一套可复制新模式,推广到另外4个小区;2023年青岛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对堆肥成果检测,各项指标均达标;4年间蝶城累计减少厨余和园林垃圾外运量约100吨。他说:“垃圾分了,环境好了,邻里熟了,治理顺了。因为垃圾分类和就地堆肥,物业与属地政府、居委会、学校等相关方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提高了物业在业主端、政府端的口碑,让生态文明在基层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仅靠物业企业很难实现社区垃圾分类目标

2023年,环保组织天津市西青区零萌公益发展中心政策主任谢新源在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等城市,对物业开展垃圾分类工作遇到的痛点、难点进行调研。调研发现,物业对垃圾分类制度普遍呈现出“这是国家政策,是大势所趋,接受,愿意做”等积极的反馈。不过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光靠物业企业显然很难实现一个社区垃圾分类的目标。

物业企业反映的问题主要包括:“管不住”,即难以独立承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的角色;“管不起”,垃圾分类增加了工作成本,却无法从现有的机制中获得相应的补充;赏罚不够公平,处罚对物业过于严苛而很少直接处罚不分类的居民;分类在不同区域未统一推行,导致依法执行垃圾分类的物业,反而受到不分类居民的抱怨……要克服这些困难,从主观方面,谢新源建议,首先物业企业要突破自身的认知局限,看到垃圾分类并不必然意味着持续投入高成本,只是很多物业还没有找到和落实动员居民的正确方法:如通过定时定点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果;在一两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严格要求居民自己养成分类习惯,而不能由保洁人员代劳;建立“薄弱名单”,着力纠正不分类居民的行为等。除物业自身因素外,他还建议相关部门、社区其他相关方也要优化制度条件,帮助物业突围:街道、居委会尤其在垃圾分类初期,要带领物业做好居民动员、撤桶并点等工作。相关部门要帮助物业实现经济上可持续,包括合理提高物业费中的保洁费和垃圾清运费;把垃圾分类的正确方法传递给物业经理,避免二次分拣带来的长期成本;把“垃圾分类免检小区”作为一种荣誉,节省考评持续带来的桶前值守等成本;落实小区混合垃圾计量收费制度,提高物业分类积极性等。

韩国2022年垃圾产生量1674万吨,其中一次性废弃物和包装废弃物占40%以上,厨余垃圾约占27%。韩国零废弃运动网络主席金美花介绍,韩国自1980年起,厨余、可回收物、其他垃圾混合袋装化收集,居民按月缴费,面临着回收设施短缺、垃圾处理成本高而财政难以筹措处理经费等问题。1994年在多地开展试点后,韩国制定垃圾计量收费实施准则(以下简称“从量制”),从1995年开始全国推行生活垃圾从量制,可回收物分类回收;2005年起,进一步做到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并禁止其进入填埋场。从1994年到2005年,韩国垃圾产生量从58,118吨/日,下降到48,398吨/日,回收利用率从15.3%上升到56.3%,并且直到2022年都基本保持稳定;2013年引入厨余从量制管理,进一步使厨余产生量从300克/人/日下降到230克/人/日。实行从量制之前,韩国居民每户每月垃圾费在 2,500 韩元左右,由于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分类投放不收费,大部分居民缴纳的垃圾处理费反而降低了。“在垃圾从量制制定和落实过程中,社会组织和政府的协作起到重要作用,包括提高公众对减少废物和回收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对从量制垃圾处理系统进行客观评价,并据此设定垃圾费率;提出关于转变消费模式和废物管理、企业生产和分配的建议;通过持续监测建立跨区域信任等。”金美花说。

在土地紧张、垃圾产生量大、处理方法有限的情况下,香港很早就关注垃圾收费制度,以期减少垃圾产生,推动循环经济,并减少对垃圾处置设施的依赖。环保组织中国香港绿惜地球副总干事黄子劲介绍,香港垃圾收费制度并不复杂:一是家庭和商户自行购买指定垃圾袋进行随袋征收,二是垃圾车进入填埋场前计重收费。但是,垃圾收费由管理大纲到立法完成共花了16年,法规落地准备期又花3年;原定今年8月1日起施行,却因为部分市民未准备妥当、宣传教育未到位、回收配套未足够及尚待厘清一线清洁工人法律责任等问题,政府5月27日宣布无限期暂缓。“垃圾收费会给物业管理带来挑战,因为物业要加强和业户的沟通,以及跟进使用违规袋投放的个案等,在实施初期运作成本难免增加。但随着市民垃圾减量意识的提高,物业管辖范围内垃圾量会减少,从长期来看反而会降低物业管理成本以及整体的社会成本。政府在不停增加回收设施,加强与市民沟通,加大对业界的支持力度,让其更能掌握相关做法,以期用一年时间来厘清问题和解决方法,重启收费计划。”黄子劲说。

责任编辑:白雪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