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献“创新”和“绿色”力量,日立能源创新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崔立勇报道
6月29日,以“携手创新,共塑绿色能源未来”为主题的日立能源创新论坛在北京举办,近600位来自能源电力领域的专家、客户、合作伙伴和行业组织代表参会。本次活动通过开幕论坛、行业论坛、技术讲座及展览展示等环节,围绕未来电网、环保与数字化技术、国际合作等前沿话题,探讨了推动能源变革的新路径。
创新部署,加速脱碳进程
在开幕论坛中,日立能源首席执行官方秦(Claudio Facchin)围绕“构建清洁能源系统,共享低碳美好未来”的主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分享了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路径、未来电网发展的关键技术、生成式AI及全球成功案例。
日立能源首席执行官方秦(Claudio Facchin)
方秦表示:“为实现能源转型的目标,到2050年,非化石能源在全球能源供应总量中的占比将达到80%,同时电力需求也将大幅上升,电力系统需要进行快速的变革与升级。当前,中国推进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其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持。我们将与各方合作,部署所需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助力中国实现脱碳进程。”
日立能源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张金泉
随着中国“双碳”政策体系的持续部署和完善,能源电力行业不断推进低碳转型的深度和广度,2023年,中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了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日立能源全球执行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张金泉在活动开幕致辞中表示:“推进能源的低碳转型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电力正在为整个能源系统提供重要支撑。可再生能源的飞速发展在技术层面给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将通过与客户和合作伙伴的紧密合作,携手推动能源电力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为能源转型升级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做出贡献。”
多元视角,共绘零碳愿景
本次峰会平行举办了三场高端行业论坛,分别以“引领低碳变革,构筑电力未来”“加速环保升级,推动数字创新”和“深化国际合作,共促能源转型”为主题,邀请了来自能源电力领域的20余位海内外行业专家、客户和合作伙伴,从多个维度分享洞见,探讨实现低碳变革的有效路径。
低碳时代,技术驱动未来
在活动现场,日立能源通过逾千平米的展区,以及技术专家带来的30余场专题讲座,构建了一个聚焦绿色转型的技术交流平台,将论坛的“创新含量”推上新的高度。
此次打造的技术展区贯穿“坚强电网、绿色环保技术、电力电子与数字化、服务与咨询”四个核心区域,全景展示了超过50个全球领先的产品、技术、服务及解决方案。其中10款新产品首次在华亮相,包括全新一代Lumada设备健康管理(APM)解决方案和TXpert™ Hub变压器数字化生态系统,应用于海上能源领域的天然酯类油66 kV WindSTAR™变压器和66 kV海上风电用干式变压器,公司全球电压等级最高的1100 kV气体绝缘开关设备(GIS),500 kV可调并联电抗器,为绿氢提供的全面发电及供电解决方案等。
在能源转型的浪潮下,绿色环保技术展区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关注。该展区展示了日立能源在可持续领域的多个前沿解决方案。EconiQ™是日立能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推出的高效环保产品组合,涵盖一系列变压器、高压开关产品及服务,拥有卓越的环保表现。目前,采用天然酯油的EconiQ变压器已助力中国打造了首个“零碳”变电站;环保型GIS和断路器等高压开关产品也已应用到国内多个电网项目,通过创新的环保混合气体替代传统温室气体SF₆,可降低超过99%的气体二氧化碳当量排放。
氢能作为促进能源结构清洁化和多元化的重要能源载体,正逐步成为推进能源转型的新赛道。本次展览首次在中国展出了日立能源在绿氢生产供电系统价值链上的解决方案,涵盖HyFlex™氢能发电机,以及从电网到电解槽的完整电制氢供电系统。
电力电子技术是电网接入和电能质量解决方案的核心,支持大规模可再生能源通过跨国及跨地区电网进行可靠传输。日立能源在该领域已拥有超过100年的行业专长,此次在电力电子与数字化展区展出了高压直流技术、可变速抽水蓄能及静态同步补偿器(STATCOM)等代表性技术。在这一展区,日立能源还发布了新一代的Lumada APM可靠管理模块。目前该软件已应用到内蒙古电力“以可靠性为中心的变压器维修”项目中,为电力设备的可靠运行提供全面的数字化决策。
在坚强电网展区,日立能源呈现了集成预制舱式GIS组合应用、Txpand™抗爆变压器油箱、1100 kV GIS/气体绝缘输电线路(GIL)等产品和方案,为电网的可靠运行保驾护航。
展区中的多项产品也在技术讲座环节得到了更充分的解读。在活动上,技术专家们围绕“绿色电网、海上风电、数字转型、坚强电网、电能质量、创新服务、工业与交通”七个主题,分享了能源电力领域的前沿技术,与参会嘉宾探讨了如何利用这些创新技术满足行业的变革需求。
资料显示,日立能源在全球140多个国家拥有出色的业绩及世界领先的装机容量,服务于电力、工业、交通、数据中心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客户。公司总部位于瑞士,在全球9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4.5万员工,业务规模约130亿美元。
责任编辑:崔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