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导报现场 正文

《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发布 废塑料化学循环正成为国内外塑料污染治理新方向

2024-04-22 17:07 中国发展网 成静
世界地球日 全球战塑

摘要: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今天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显示,废塑料化学循环正在成为国内外塑料污染治理的新方向,可将“白色污染”变为“白色油田”。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成静报道  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全球战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今天发布的《废塑料化学循环综合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废塑料化学循环正在成为国内外塑料污染治理的新方向,可将“白色污染”变为“白色油田”。预计2035年如果化学循环利用率达到30%,可节约石油资源约1.08亿吨,相当于再造两座大庆油田。

当前,塑料污染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环境问题。中国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连续印发一系列政策文件,坚持塑料全生命周期治理,全面推动塑料源头减量、材料替代、规范回收和循环利用,不断加大塑料污染治理力度。

据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再生塑料分会统计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产生废塑料6200万吨左右,回收量为1900万吨,较2022年增加5.6%,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一样,也遇到了材料化回收率难以进一步提升的发展瓶颈,迫切需要探索化学循环途径,以提高材料化回收利用率。

“废塑料化学循环是指以废塑料为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将废塑料转化为一定比例的塑料单体以及副产其他化学组分,并进一步生产塑料及其他化工产品的过程。化学循环与物理回收是废塑料材料化循环利用的两大路径。从中国欧盟、日本等废塑料材料化回收先进国家和地区的实践来看,资源化价值较好的工程塑料、中空瓶体硬质包装类塑料等基本能够通过物理方式实现了较好的回收利用,而占塑料产量46%左右的软包装类、膜袋类等低值废塑料则受产品特性制约,基本不具备物理回收的技术经济条件,普遍以焚烧或填埋方式处理。” 报告主要作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循环经济研究室主任张德元告诉记者。

2022年,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布的《全球塑料 展望:经济驱动因素、环境影响和政策选择》指出,全球废塑料从2000年的1.56亿吨增至2019年的3.53亿吨,其中仅有9%得到材料化回收利用,19%被焚烧,约50%被填埋,剩余22%被弃置在无人管理的垃圾场、露天燃烧或泄露到环境中。

在业内专家看来,与物理回收相比化学循环具有显著优势:化学循环具有广泛的原料适应性,能够将物理回收无法有效经济回收的低值废塑料和复合包装,甚至填埋场或自然界中历史堆存的废塑料进行集中回收利用,转化为与使用原油生产具有相同品质的塑料原料,实现塑料工业的闭合循环发展。

据测算,2023年我国废塑料约4300万吨被焚烧或填埋量,如果能将其中的50%能够实现化学循环,就相当于开发了一个超过6000万吨的油田;如果能够对现有10亿吨的存量塑料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相当于低成本开发超大规模的“城市油田”。

报告显示,经过几十年的技术发展,目前化学循环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形成了以裂解法、解聚法、气化法为主的主流技术工艺,中石化、中石油、青岛惠城环保、万华化学、埃克森美孚、壳牌、巴斯夫、沙特基础工业等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纷纷开展废塑料化学循环产业化示范应用,推动废塑料化学循环进入产业化发展新阶段。

根据不完全测算结果,在无政府补贴的前提下,废塑料化学循环每吨净收益为850元左右,经济效益显著高于焚烧利用和填埋处置;以化学循环方式处置1吨废塑料相当于节约1.12-1.22吨原油,资源节约效益明显,高于焚烧利用方式的0.77吨标煤资源节约效益。

报告还预计,到2035年,中国塑料制品年产量将达到1.55亿吨,如果其中化学循环利用率达到30%,将使我国废塑料总体材料化回收利用率达到60%以上,每年通过化学循环将减少塑料垃圾近3600万吨,与废塑料焚烧相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32万吨,节约石油资源约1.08亿吨,相当于再造两座大庆油田,产值将超过1600亿元。

“预计到2035年,全球塑料产量将增加一倍,届时全球塑料年产量将达到7.34亿吨。如果通过化学循环,将全球废塑料回收利用率由目前的9%提高到30%,每年将新增循环再生塑料1.5亿吨,与废塑料焚烧相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9300万吨,相当于节约石油资源4.5亿吨,达到欧洲2022年6.63亿吨的石油消耗总量的67.8%,产值将超过6800亿元。”张德元表示。

为此,报告建议:要明确废塑料化学循环战略定位,将其作为构建我国塑料污染治理体系和能源资源战略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纳入塑料污染治理政策法规体系、循环经济规划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规划,并作为应对塑料污染的核心手段。同时,明确将化学循环作为废塑料回收利用的重要技术路线。在产业布局上,将化学循环项目作为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优先在化工园区集中布局和运行管理,在碳排放指标、用能指标、用地指标上优先保障,不纳入“两高”项目管理,不受化工项目产能限制。

报告还指出,要建立与化学循环相匹配的废塑料分类回收体系,加快改革和完善现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把低值塑料废弃物作为低值可回收物,在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环节增设废塑料专用回收箱(桶),建设城市低值可回收物分选中心,将低值废塑料从生活垃圾中分选出来,并交由化学循环企业加以利用。

报告建议,要推进化学循环示范试点工程建设,推动大型企业加大废塑料回收和化学循环利用的投资力度,建设一批废塑料化学循环示范工程,支持重点企业新建或利用现有装置开展工业化示范,鼓励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的示范项目建设。

责任编辑:成静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